澳門現代藝術筆記——《澳門現代藝術十五年 1985-1999》及其他

談澳門現代藝術史,必先談到澳門現代藝術先驅藝術家繆鵬飛先生,他是澳門文化體.現代畫會的創辦人之一,曾在八、九十年代大力推動澳門藝術的國際化和現代化。

文/林小雯

一部澳門現代藝術的應命之作

談澳門現代藝術史,必先談到澳門現代藝術先驅藝術家繆鵬飛先生,他是澳門文化體.現代畫會的創辦人之一,曾在八、九十年代大力推動澳門藝術的國際化和現代化。繆老去年作古,許多人事怕亦隨之長埋土裏,幸而他在一九九九年應澳門藝術博物館邀請,整理出版了《澳門現代藝術十五年 1985-1999》一書,後來者才有機會略知二十一世紀前澳門現代藝術家們的故事。

《十五年》聚焦一九八五至一九九九年間澳門現代藝術的發展,分為六個章節:1)澳門文化體.現代畫會、2)人物篇、3)澳門文化環境的轉化、4)理論建設、5)前衛畫廊和新一代畫家、6)其他社團;書的開篇及結尾另有”文化背景”及”後記”的章節。繆老在“後記”中特別提到寫書的緣由,他說這是一本”應命之作”,受到其時澳門藝博館館長吳衛鳴先生邀請而作,因為他們共同感覺到:”這十多年來,澳門文化的發展,確切地說,現代意識的崛起,已再不是八十年初的那個封閉狀態了。[⋯⋯]我們這些當時祇知耕耘、不問收穫的同仁們,應該將這段經歷寫下來,也算是一個小結。” (頁250)

三十多年過去,澳門藝術環境自然變化不少,卻亦有許多風光不復當年。書中記錄一些細節與情事,今日看來,仍叫人嚮往。本文掏出其中二、三事,好召喚些澳門現代藝術史上的魂魄與精神。

澳門現代藝術筆記——《澳門現代藝術十五年 1985-1999》及其他
圖:《現代藝術十五年》封面

確立他們的藝術當代性並記載在案——澳門的文化形象與現代藝術的國際交流

澳門文化評論人李展鵬先生二零一八年撰寫了《隱形澳門——被忽視的城市與文化》一書,評論長久以來澳門文化形象的缺失——澳門人鮮少在地區及國際上成功建立其個性與形象。這種隱形的狀態,大抵亦可用來概括澳門藝術在地區及國際上的處境。但按《十五年》記載八五年後澳門現代藝術的發展,這種隱形亦非從未被打破。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由本地華人、土生葡人及移民藝術家組成的“澳門文化體.現代畫會”正式成立,其成員積極在本地及海外舉辦一系列現代藝術展覽,可謂刷新了當時澳門以傳統書畫藝術為主流的文化氛圍。繆老寫道:”一開始,現代畫會就並不僅僅以拓展澳門的文化環境為滿足,由於它融合了多樣的文化背景,因此它也蘊藏著很大的能量,來展開一場國際性的運動,在國際上和馬來西亞、新加坡、韓國、日本、香港、台灣、歐洲的比利時、葡萄牙的里斯本、波爾圖、澳洲的墨爾本,以及印度等等國家和地區展開交流,逐步進動澳門的藝術步向世界。” (頁25)評論家官龍耀則在畫會的首個展覽《九位藝術家》開幕後,評論畫會堪可作為澳門的“文化表現”,並歡呼澳門“典型形象”的出現。(頁21)

除了民間在致力發起這場”國際性的運動”,政府似乎亦深明現代藝術在塑造澳門人身份認同與城市形象方面的重要作用。其時領導市政廳文化策劃工作的江連浩先生在九七年策劃了展覽《澳門現代畫家》,且特別指出:“是次展覽從本質上來講,旨在揭示各種藝術記載和感受這個城市的不同方法,在我們的城市裡,每一份作品都有認同這個城市的不同方法”。

這位土生澳門藝術策展人最反對的,是“出於大民族主義考慮而將澳門視為不折不扣的異鄉他邦”,江因此透過邀請一些“對澳門現實有親身感受的當代藝術家”來展出,“確立他們的藝術當代性並記載在案”。(頁165)由此而見,當時澳門的文化領導者已開始思考澳門的文化身份,拒將澳門視為”異國情調”的他邦,企圖以當代藝術的創作,擺脫澳門由來已久的隱形以及被代言的現象。

搖旗吶喊者罪大惡極——澳門現代藝術的理論與評論

澳門現代藝術筆記——《澳門現代藝術十五年 1985-1999》及其他
繆鵬飛的新東方主義作品——《爭衡圖》(四),圖為繆鵬飛畫冊《路——一個藝術家的冒險》內的印刷物

《十五年》中另一引起筆者關注的是八、九十年代澳門現代藝術的討論氛圍和理論建構,其中最為人熟悉的當然是繆老提出的“新東方主義”創作觀點,但除此之外,《十五年》亦矩細無遺地記錄了許多當時藝術家創作及展覽的評論內容,並介紹了一些主要的藝術評論人以及評論相關的國際會議交流活動。這些內容反映了其時澳門的現代藝術工作者不僅致力推動展覽和國際交流,亦曾十分重視藝術的書寫,營造當代藝術的討論和研究氛圍。

在“理論建設”的一章裡,繆老特別談到的是澳門現代藝術的評論大將黃曉峰先生。黃是澳門《文化雜誌》的中文編輯,亦在九十年代出版了《澳門現代藝術和現代詩論評》,為澳門的現代創作及發展留下了珍貴的史料。繆老由是感慨地寫道:”數十萬字的評論文章呈現在我們的眼前,在澳門,找不出第二個人為路見不平、為現代藝術的理論戰線傾吐和付出如此巨大的精力⋯⋯”(頁201)

書中還記載了澳門詩人陶里的另一段說話,生動地體現了其時現代藝術及其評論在澳門社會上的接受情況。陶里說:”假如搞現代藝術的都要砍頭,那就頗’熱鬧’的,郭桓、琥茹、繆鵬飛、袁之欽、馬若龍等畫家必首當其衝,依次而下的是淘空了、流星子和在下等人,而罪大惡極的應是為現代藝術搖旗吶喊的黃曉峰。” (頁196)

雖只是隻字片語,讀者不難想像現代藝術在當時社會上曾引發的爭議,但亦是這些爭議,反襯出這批本地現代藝術的先驅者和大師們的大無畏,以超前的創作觀,挑戰當時主流的文化價值觀。其鏗鏘的觀點,在今天看來,仍具有顛覆的能量。

澳門現代藝術筆記——《澳門現代藝術十五年 1985-1999》及其他
圖:《澳門現代藝術和現代詩論評》封面

結語

篇幅所限,本文未能盡錄《十五年》中許多值得進一步探討的內容,但期望拋磚引玉,透過當時記錄下來的文字,回到澳門本土論述的脈絡當中理解澳門的現當代藝術創作,一窺澳門藝術家所探索過的軌跡,懷抱過的理念與未竟的烏托邦。書中記載的澳門現代藝術的風景與群像,世紀之交澳門藝術家們對澳門乃至東方藝術的沉思與斷想,都是繆老以及他們的那一代人給澳門留下的珍貴遺產,等待後來者的繼承與發揚。

發佈者:執行主編,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fantasiamacau.com/2021/04/26/%e6%be%b3%e9%96%80%e7%8f%be%e4%bb%a3%e8%97%9d%e8%a1%93%e7%ad%86%e8%a8%98-%e3%80%8a%e6%be%b3%e9%96%80%e7%8f%be%e4%bb%a3%e8%97%9d%e8%a1%93%e5%8d%81%e4%ba%94%e5%b9%b4-1985-1999%e3%80%8b/

(1)
上一篇 2021年4月26日 下午4:59
下一篇 2021年4月26日 下午5:21

相關推薦

發佈留言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