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文藝之光

永續文藝之光

引言

月前,澳門基金會出版專著《“只有文藝家──致敬澳門文藝家”肖像畫及人物故事集》,不僅是對133位藝術家的致敬,更是對澳門文化脈絡的一次系統梳理。回歸以前,澳門被稱為“文化沙漠”,不論經濟發展、社會民生均處於百廢待興的狀態,更惶論文化發展。然而,在這座以博彩聞名的城市裡,文藝工作者如同暗夜星辰,照亮着澳門的精神天空。承載着回歸25年來澳門社會文化發展的成果,塑造出具有澳門特徵的文化價值與身份認同。當我們談論文藝的價值時,實則是在探討一個更根本的命題:我們要如何透過文化塑造社會?我們要留給後代怎樣的文化遺產?澳門文藝家的堅持與創造,正是對這些問題最生動的回答。在這個意義上,對文藝家的致敬,實則是對澳門文化主體性的肯定,是對這座城市精神價值的守護。問題在於,如何傳達、如何傳誦、如何傳承?有見及此,本期《瘋》將以“致敬文藝”為專題,以文藝持續報導的影響力、以社會為精神源泉的文藝家及代際變遷的傳承與永續三點進行解構。

一、文藝持續報導的影響力

文藝報導不應是截面形式的一次紀錄,而應是系統性的文化記憶工程。澳門基金會此次出版的藝術家故事集,將橫跨四十多年的文藝成果以文藝家的方式進行紀錄,對澳門文化發展有着重要意義。問題在於,作品一次性地紀錄,缺乏了長期的、有序的、有力的推廣,尤其對具備潛力的青年文藝家追踪紀錄的部分缺失。現時澳門鮮有長期紀錄文藝家的工作團隊,大量內容均散落於不同的媒體當中,或有開宗明目以“文化”作為紀錄的媒體,但是資源的散落導致資訊的碎片化。在此,《瘋》藝術雜誌超過十年時間的一手訪談,以文化藝術及文化產業為主要紀錄內容,結合瘋堂十號展覽場地的持續應用,為澳門文化界帶來了一定媒體影響力。面對現時文化藝家領域分散、百花齊放的同時,更應該以打開邊界,共同發展為目標,透過澳門現有的文化媒體資源,創造文化上的”累積效應”,使看似孤立的藝術創作能夠相互對話,最終凝聚成澳門獨特的文化氣質。我們應當建立更為制度化的文藝紀錄機制,不僅關注已成名的藝術家,更要發掘潛在的文化創造者,讓每一份藝術真誠都能被看見、被記住。只有如此,澳門文藝才能避免成為斷裂的碎片,而真正形成連綿不斷的精神長河。

永續文藝之光

二、以社會為精神源泉的文藝家

真正的文藝家從不高居象牙塔,而是深深紮根於社會土壤之中。澳門的文藝家們以其創作回應着這座城市的喜怒哀樂,他們的作品既是個人藝術追求的體現,也是集體情感的藝術轉化。從社區塗鴉到街頭表演,從傳統工作坊到現當代藝術展覽,文藝家們以各種方式參與着澳門的日常生活,潛移默化地塑造着這座城市的文化肌理。現有不少國內外知名品牌於澳門大街小巷出現,對澳門社會的文化建構形成衝擊,這是不可避免亦不應抵制。畢竟,從競爭之中才能創造更多打動人心的藝術作品。回歸以來,澳門的文化創作尤如《雙城記》“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澳門回歸以來資源豐富,為澳門文藝家發展提供了不少的舞台,如威尼斯雙年展、藝文薈澳等國際性的視覺藝術展覽,均推動澳門文藝家積極創作。同持,國家藝術基金更於數年前開始於澳門獨立招收作品,為澳門文藝家的作品走到國內提供了平台。這些都構建了澳門文化精神優先以發掘本地為目的,在競爭之中亦適當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讓澳門文藝家與社會的關係雙向滋養,讓澳門小城的文化內涵能夠被高度重視,結合國際及本地的力量,以澳門特區作為精神源泉,為文藝家提供創作靈感和生存空間,文藝家則為社會提供精神指引和審美提升。當我們重視以社會為基礎的文藝家時,實則是在守護澳門文化的內生動力,確保這座城市的文藝之花能夠從自己的土壤中自然生長。

永續文藝之光

三、代際變遷的傳承與永續

文化的生命力在於傳承,而傳承的核心在於代際對話。澳門文藝的發展正面臨關鍵的世代交替時刻,如何建立有效的傳承機制是當務之急。老一輩文藝家的經驗與智慧需要被系統整理,中年一代的過渡角色需要被充分發揮,青年藝術家的創新活力更需要被認真對待。這種傳承不是簡單的技藝傳授,而是藝術精神與文化使命的薪火相傳。過往,澳門基金會的”澳門藝術家推廣計劃”、”市民專場演出”等項目,正是搭建代際橋樑的有益嘗試。我們需要更多這樣的平台,讓不同世代的文藝家能夠相互啟發、共同創造。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傳承的過程應當尊重每一代人的獨特性和創造性,避免陷入僵化的保守主義。唯有讓年輕一代在理解傳統的同時又能大膽創新,澳門文藝發展才能保持生生不息的活力。

永續文藝之光

結語

最後,站在回歸26年的歷史節點上,澳門文藝發展已從萌芽走向成熟,但這絕非終點,而是新的起點。致敬文藝家的意義,不僅在於回顧過往的成就,更在於開啟未來的可能。文藝的價值無法用短期經濟效益衡量,它是城市的靈魂工程,需要幾代人的持續投入。我們應當以更長遠的眼光看待文藝發展,將其視為澳門永續發展的核心要素而非邊緣點綴。當不同世代的藝術家能夠暢通無阻地對話合作,澳門才能真正成為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國際都市。面對澳門未來文化高度開放的持續深化之中,澳門文藝家更應在對外開放的新世代中擁抱全球,增強作品的感染力與影響力,在不同的文化領域中持續增進。讓我們共同期待,澳門文藝能夠在傳承與創新之中不斷突破,為這座城市譜寫更為絢麗的精神篇章。

永續文藝之光

發佈者:張 少鵬,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fantasiamacau.com/2025/06/24/%e6%b0%b8%e7%ba%8c%e6%96%87%e8%97%9d%e4%b9%8b%e5%85%89/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下午3:29
下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下午3:54

相關推薦

發佈留言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