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收集、處理、調查執行及報告撰寫:奇蹟創造
* 是次調查在設計問卷時,為更全面及適用於各表演藝術界別,特別作了針對性的諮詢。承蒙澳門管樂協會、曉角話劇研進社、澳門舞蹈總會、眾多前輩及業內友好撥冗閱讀,提出寶貴意見以不斷完善問卷內容,並協助轉寄予業內人士填寫,特此衷心感謝。
報告摘要
根據《文化產業發展政策框架》,劃分了文化產業的四個核心領域,當中「文化展演」領域涵蓋表演藝術製作、文化展演經紀服務、表演藝術培訓、表演藝術場地營運及節慶活動策劃等性質多元的工作崗位。隨着產業起步發展,近年有越來越多的從業人員由以往的業餘參與,陸續發展到以表演藝術相關工作為「職業」。因此,針對從業人員勞動現況的調查,能提供更全面的數據基礎,提升我們對表演藝術行業的了解,從而制定相應政策幫助行業持續發展。
問卷以不記名自願填答的形式收集數據,經篩查後獲得合共207份有效答卷作結果分析,涵蓋「藝術界別、工種與職務」,「薪酬與工時」,「從業概況、福利及保障」,以及「就業前景」四個部分。結果反映表演藝術範疇從業人員普遍一人身兼多職,大多為自僱身分且從業形式多樣,但卻相當缺乏職業保障與福利。此外,行內既有開工不足,亦有工時過長的情況,而普遍受訪者均有兼任非表演藝術範疇的工作。
- 身兼多職,且從業形式多樣
受訪者中不足兩成任職單一職務或工作崗位,而有三成五人士至少兼任三個工作崗位,最高紀錄為一人身兼十三個職務,一定程度上縮減了行內的就業職位。另一方面,超過七成受訪者擁有自僱身分,但調查同時反映受訪者從業形式跨度大,超過三成受訪者同時以多於一種形式從業,甚至有約一成受訪者同時擁有企業主、受僱、自僱三重身分。統計暨普查局由2015年起進行文化產業統計,向文化產業營運場所、機構、社團等收集行業的營運資料,其統計顯然忽略了行業中佔比例甚高的自僱人士,而財政局對自由及專門職業的登記分類已非常落後,未能追上社會發展步伐,亦讓相關行業統計難以準確對應自僱從業人員;其次,業內亦存在不少「同時受僱於多個僱主」的情況,佔本調查受訪者的兩成,統計局以機構作為發放問卷的調查單位,部分從業人員有機會被重覆計算,導致結果不準確;再者,根據行業本身的複雜性及多樣化的從業形式,全職、兼職很難被界定,且統計局一定程度受限於國際標準,對「在職員工」的定義包括僱員及無薪酬員工,在澳門藝文界仍存在大量業餘非牟利團體的情況下,該從業人員數據遠遠無法反映文化產業的實際從業情況。
- 嚴重缺乏職業保障與福利
另一方面,是次研究顯示從業人員缺乏職業保障與福利,尤以自僱人士的情況更為嚴峻。在受僱及自僱受訪者中,分別僅12.1%及5.8% 填答相關題目人士,對全部僱傭關係或工作項目會簽定工作合約,反映業內的工作合作關係嚴重缺乏合約約束及保障。至於工作保險部分,在受僱關係中竟有近一半填答相關題目人士,表示僱主沒有為其購買勞工保險,並未符合《勞動關係法》相關規定;而針對自僱人士更只有不足一成填答相關題目人士,表示全部合作單位均有為其購買工作意外保險,比例之低應受重視,且有必要探討原因。值得留意的是,勞保一般覆蓋員工所有工作內容,但以項目工作形式而購買的工作意外保險,按其不同投保條件,當中有部分工作範圍實際上沒被包括在保障之內,並未對自僱人士提供足夠保障。現行機制下,自僱人士僅可作社保任意性供款,勞工保險只能在確定僱傭關係下由僱主按年投保,市場上並未有針對自僱人士而較全面的工傷意外保險產品。表演藝術範圍具有舞台工作的一定風險,而且一旦發生意外,影響往後的職業生涯,在自僱本已收入不穩定的狀況下,從業人員定必受到更大衝擊。
- 普遍有兼任其他工作,收入情況兩極
是次調查亦反映了表演藝術範圍從業人員具有較高學歷的特質,且普遍藝術年資長,近五成受訪者已從事此行業十年或以上,正正經歷着本地表演藝術專業化及產業化發展的過程。然而,超過七成從業人員均有同時從事非表演藝術範疇的工作。過半數從業員在表演藝術範疇的工作上每週工時少於36小時,行業內各個界別均存在開工不足的情況;但同時亦有近兩成受訪者每週工作超過50小時,業內工時懸殊的原因值得深入調查探討。表演藝術範疇工作收入,佔受訪者個人全年總收入比例的中位數為80%;而有三成受訪者則以非表演藝術範疇工作為主要收入來源。值得一提的是,調查發現最低收入梯次選項佔多數,有超過四分之一受訪者全年總收入低於十萬澳門元,其次為最高收入梯次,近兩成受訪者全年總收入高於三十萬澳門元,與「M型社會」的收入分佈趨勢一致。然而,最高及最低收入梯次的從業人員,其表演藝術範疇收入佔總收入的百分比中位數,相比其他收入梯次的受訪者都要低,且有較明顯的差距,有關收入狀況值得再作進一步了解。
- 從業條件未如理想,疫情下情況更嚴峻
對於就業前景,影響受訪者是否繼續從事表演藝術範疇工作的主要考慮因素為「經濟條件」,其次為 「產業環境及工作機會」,分別佔近八成及近六成。由前面闡述的關於身兼多職、開工不足、普遍兼任非表演藝術範疇工作、缺乏從業保障等統計結果,更能理解從業人員對行業本身未能提供合理就業條件而產生的憂慮。調查進行期間,正值新冠肺炎影響的停工期,因應活動延期或取消,從業人員生計受到嚴重影響,讓原本已不穩定的收入更雪上加霜。若疫情持續,難保從業人員因生計而轉行,導致人才流失,讓產業發展所需的人力資源更嚴峻。表演藝術行業具有其獨特性,從業人員須擁有專門知識、技術,而相關經驗亦相當重要,要重新培養新一批從業人員需付出時間、資源等成本,未必能適時滿足行業發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從各個界別主要從事的工作類別來看,公演、學校巡演、活動邀演、私人宴會等被取消,對音樂、戲劇及魔術這三個擁有較多表演類從業人員的界別影響較大;而停課、「持續進修發展計劃」的暫停及整頓,則對傾向以指導、教學類為主的舞蹈、音樂界別從業人員衝擊較大。
綜合各項統計結果,增建福利及保障支援制度、改善工作條件等措施已刻不容緩。從業人員的工作狀況應被正視,並進一步探討其身兼多職的原因,到底是因為人力資源不足,還是與每個職位的薪酬水平有關。就從業形式的多樣性,可深化研究其與工作或合作模式、收入、產業化轉型的關係。是次調查希望為對應「文化展演」類別的文化產業研究提供參考,期望未來統計局或業界能進行更多方面的研究,用科學數據了解行業發展情況。
完整報告可掃描下面的QR code 瀏覽,如對是次調查有任何疑問,可電郵至miraclelab.macau@gmail.com 向負責人員陳小姐查詢。
發佈者:執行主編,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fantasiamacau.com/2020/06/02/%e8%a1%a8%e6%bc%94%e8%97%9d%e8%a1%93%e7%af%84%e7%96%87%e5%be%9e%e6%a5%ad%e8%aa%bf%e6%9f%a52019%e5%88%86%e6%9e%90%e5%a0%b1%e5%91%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