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澳門管樂藝術節本年度迎來特別的一年,在澳門藝術團體闊別舞台近半年後,澳門現場藝術表演在7月份逐步開放,在短短的兩個月時間內,澳門管樂協會已經在舞台上安排了7場音樂會,分別在崗頂劇院、文化中心綜合劇院及小劇院上演了重奏、獨奏及協奏的音樂會。管樂協會堅守多年宗旨,承傳管樂藝術傳統,創新發展,以西樂學習豐富中華文化。即使疫症無情,人間仍然有愛,在面對經濟、生活上的巨變下,澳門藝術活動備受挑戰,本年度由澳門交響管樂團擔綱第21届澳門管樂藝術節首場演出,以簧片五重奏及銅管五重奏的形式演奏了多首經典作品。
銅管五重奏在演奏托馬索‧阿爾比諾尼《聖馬可奏鳴曲》的時候選擇了在鏡廳演奏,從而造就了如教堂迴響的效果,創意十分,但觀眾面向沒有演奏者的舞台或許便會失去耐性,或者可以作出一些指引,比如讓大家嘗試閉上雙眼等,享受聲音在腦海中激盪。最後一首約翰‧藍儂的《便士港》,在梁樂嗚吹奏高音小號(piccolo trumpet)獨領風騷的演出完結了整場音樂會。
音樂會第一首作品,馬克‧梅利茲的《碎片》以簡約主義繪畫出了歐洲的平靜與優雅,以包括了雙簧管、單簧管、中音薩克管、低音單簧管及巴松管的簧片五重奏演繹,與傳統的木管五重奏的樂器分配不同,更能展現出低音區部分的厚重卻不失靈活,令聲音顯得更為柔和,與現代城市所發出的聲音更接近,就如汽車和高鐵等交通工具,建築物的頻率所產生的嗄嗄聲。
荷蘭作曲家梅利茲於2014年創作《碎片》,作品共分為8個樂章,分別講述不同的樹木,如鮮紅櫟、糖楓、椴樹、黑臘木等在歐洲地區常見的樹種,讓觀眾與作品中的樹木、樹群之間進行對話,在寧靜之中細聽那些敲響心靈的悸動,“當天神想要懲罰我們,他們就答應我們的祈禱” 在困難之中,關了的一道門,總會有一扇窗被打開,在疫情之下,對比全球多國被停止的藝術活動,能夠在現場傾聽古典音樂是一種奢侈,這些聲音的印記必然暖化心靈,重拾傾聽者內心的平靜。
演出者: 澳門交響管樂團 – 簧片五重奏、銅管五重奏
時間: 2020/08/26/ 20:00
地點: 崗頂劇院
發佈者:張 少鵬,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fantasiamacau.com/2020/09/24/%e9%9f%b3%e6%a8%82%e6%8f%8f%e7%b9%aa%e5%8f%83%e5%a4%a9%e5%a4%a7%e6%a8%b9-%e9%87%8d%e5%a5%8f%e5%90%b9%e9%9f%bf%e7%ae%a1%e6%a8%82%e8%97%9d%e8%a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