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Yo Chang 曾仲舜
本期《瘋》的專題以藝術教育作為主題,這個主題源於一個民間通俗的看法:學藝術不能謀生。但是在筆者的觀察中,這個想法卻是不一定的,藝術工作者甚至創造出了一種較為令人豔羨的生活摸式:斜槓青年,甚至有不少的書藉及朋友推崇這種生活模式,更有《不能只打一份工:多重壓力下的職場求生術》、《全球職涯新趨勢,迎接更有價值的多職人生》等書藉探討一種新的工作形態,透過Eurostat的資料,獲得一個排名數據,就是擁有超過一份以上工作的人占所有就業者的比例,這個排名最高的前5名國家均是北歐國家,包括冰島、瑞典、挪威、丹麥及荷蘭,更有趣的是第一名的冰島,即使是斜槓一族也一點不會令他們在2018年世界盃足球賽的表現有影響,相反更引起眾人對球員原本職業的好奇,才發現有做牙醫的足球教練、有做導演的守門員等。
那麼斜槓青年又與藝術教育有甚麼關係呢?其實,在澳門現時教育行業獲得政府高度重視的情況下,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尤其願意一擲千金,導致澳門林林總總的教育機構相繼萌芽,尤其以藝術教育受人所重視,稍為想一下後就會發現,身邊的朋友好像都會一兩種樂器,尤其是鋼琴學習在兒童及青年的普及率奇高,因此,可以假設音樂教育在市場具有明顯需求。
根據澳門消費者委員會對澳門鋼琴行業的收生價格調查顯示,其價格競爭已經是明顯的,比如在2018年五所音樂教育機構對鋼琴(個人)初級班收費問卷調查結果可見,最低是500澳門元四堂(幸運音專),最高是每月1,250元(聖庇護十世),從這個數據可以看見一堂的價格從125澳門元到約300元一節,而且,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情況下,一般也會認為市場進入的容易程度雖然高,但是它所能夠獲得的利潤亦逐步減少;這樣去看,藝術教育是否就已經走到瓶頸的位置呢?非也,相反地,在訪談不少的教育機構、藝術中心及私人授課的機構或後,尤其是私人授課所能獲得的收益最大、準入門檻是最低,據現有資料所示,一個小時的課最高可以達到1500澳門元。
如果根據以上數據所呈現的,在澳門進行藝術教育,它所能獲取的利潤是明顯的,甚至出現了一種很高自由度的斜槓生活,亦即與北歐高發展水平的社會結構有着相同之處,細思過後,當經濟高度發展後,固定職業並不一定是獲取美好生活的唯一一條道路,相反地,在斜槓(Slashie)逐步浮現的當下,出現了一個新的族群,就是在上班日的上下午,為甚麼會有哪麼多人在關前街喝咖啡呢?我們本能反應或者是他們已經財務自由,但是,為甚麼不去思考,這是一種斜槓生活的徵兆呢?
最後,回答一開始的問題,是否學藝術必然要窮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物質上的富有與貧窮實際上是從自己的選擇開始的,在職貧困也是常見的問題,那麼固定工作一定能夠帶給你理想的報酬嗎?答案也是否定的,問題的答案是個人能力的高低、因緣際會及你是否有一個好爸爸。
發佈者:張 少鵬,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fantasiamacau.com/2021/06/30/%e8%97%9d%e8%a1%93%e6%95%99%e8%82%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