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代資訊爆炸,導致人人皆是判官,在不用成本便可肆意利用言論自由的時代,有人選擇給予鼓勵,亦有人選擇利用言語的力量把一個素未謀面的人推向深淵。今屆澳門藝術節精選多套本地劇作品,其中,卓劇場藝術會將改編英國近代劇作家彼得‧謝菲爾的名作《馬》,並更改名稱為《病歷編號:XXXX》,演出結合即時影像技術,在劇場內重構敘事時空,從經典故事反映當代網絡環境下的審判機制。
戀馬成狂的少年
英國近代劇作家彼得.謝菲爾的名作《馬》,又稱《戀馬狂》,著於一九七三年,劇作先於倫敦首演,其後移師至百老匯,並於全球公演多個不同版本,累計上演超過二千場,是當年英、美劇場最賣座的劇目之一,享負盛名。不少名人都曾扮演過劇中“少年”這個角色,包括飾演“哈利波特”的 Daniel Radcliffe,香港歌手張敬軒。
卓劇場藝術會曾多次參與澳門藝術節,多年來探索和發展新表演模式,這次導演葉嘉文便被彼得•謝菲爾的《馬》所吸引,親自擔任劇本翻譯及改編。“在選擇劇本時,我被當中所探討的何謂‘正常’和‘不正常’所吸引。我在讀《馬》的原劇本時也不禁反思,在一個社會大環境、道德規範下,我們到底可以容納人與人之間多少異同點?另外原劇本的角色對社會階級的敏感度,也是值得留意。在反覆閱讀原劇本後,我更能從角色中深刻體會當時的社會環境是如何造成的,因此想要嘗試改編成新的版本與觀眾分享”。
葉嘉文介紹,《馬》的故事是圍繞一名十七歲少年,在一夜之間刺瞎六匹馬的事件,在法庭正式宣判審判結果前,少年被送到精神科醫生接受評估和治療。在治療過程中,接二連三的發現讓醫生漸漸陷入迷思。“可能會有人一概而論,覺得這個少年是精神失常,有人認為可能外在環境對少年的成長有所影響,想要更全面地了解事情的背景。《馬》便是以一個獵奇的故事情節來開展故事,更吸引觀眾的好奇心,跟着演員的步調去破案、拆解未知的謎團”。
以裁判官角度敘事
在原劇本中,劇情是圍繞精神科醫生醫治少年的過程,聚焦在醫生的角度上看事情,在葉嘉文改編的劇本中,由法庭的裁判官為主軸的全新角度。“這次的主要角色反而是原劇本中比較少出現的角色,某程度上很多空白的部分只能用我們的想像力填補。我們做了不少的資料蒐集,與演員反覆討論,嘗試不同的即興演出,在每次的排練中再把事件、時間軸理順,把作品做得更加完整、讓角色豐富飽滿”。
對於選擇重新改編的原因,葉嘉文認為,原劇本的世界其實與我們的生活環境相呼應,又不盡相似,因此想要把一些想傳達的訊息透過改編,融入劇本中。“當科技越發達,我們每天都能接收到不少的資訊,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個人的價值觀或觀念,令人透過片面之詞評論和評價一些事件,其實這些言論可能會影響到他人,造成嚴重後果,這是我希望帶給觀眾去反思的重點”。
結合多媒體革新
在表演藝術領域,多媒體運用於劇場中逐漸成為趨勢,其中受到矚目是虛擬實境(VR)與戲劇演出結合的形式,採用獨有的肢體活動投影手法,將身體與影像密切融合。卓劇場藝術會在上屆的澳門藝術節便曾與香港的Paprika Studio 聯合製作《給下一輪(虛擬)盛世的備忘錄 2.0》,以“人與城”為題,融合虛擬實境(VR)體驗及沉浸式劇場,思考數字文明對人類的影響。這次的《病歷編號:XXXX》將結合即時影像技術,向觀眾呈現戲劇與多媒體跨界結合的全新表演方式。
“因為原劇本的時代背景久遠,在這次演出中,我們也想加入一些當代元素,例如影像,包括預錄影像、現場拍攝影像,去放大某個角色的身體部位等,多一種媒介的加入,讓演出方式更新穎”。葉嘉文笑言,對於能再次參與藝術節是又驚又喜,驚是由於這次改編劇本的挑戰並不容易,再加上結合多媒體影像的元素,是一次全新嘗試,他期望演出能帶給觀眾不一樣的感受,無論是視覺感官還是感受。
發佈者:Tracy Cheang ,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fantasiamacau.com/2024/05/29/%e7%95%b6%e4%bb%a3%e9%81%93%e5%be%b7%e5%af%a9%e5%88%a4%e4%b8%8b%e7%9a%84%e5%8f%8d%e6%80%9d-%e8%a8%aa%e5%8d%93%e5%8a%87%e5%a0%b4%e8%97%9d%e8%a1%93%e6%9c%83%e6%94%b9%e7%b7%a8%e5%90%8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