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月前往台灣地區高雄旅遊,首次體驗譽為台灣地區著名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音樂廳的室 內 音 效,筆 者 共 觀 演 兩 場 音 樂 會,包 括 是2024/07/05 ( 五 ) 19:30 的《2024 南科實中管樂 團 16 周 年 音 樂 會》及 2024/07/01 ( 一 )19:00 的《樂來越愛笛──高雄市教師木笛室內樂團二十五周年音樂會》,兩場音樂會給予筆者的印象,可從三點來觀看,分別是高參與度的觀眾群、高音效性的場地設計及高頻率的演出活動。
高參與度的觀眾群。筆者首場觀演的是《南科》,近百人的學生樂團演奏時,現場觀眾人數近千人。音樂廳座位為 1,981 席,近半除了第三層沒有打開以外,一二層的觀眾數量幾乎坐滿。票價300/600NT,作為學生樂團演出,在台灣地區收入水平較低的背景下,確實是“文化有價”。細心觀察,觀眾均是台上演出學生的家長、親屬、朋友,這種共同參與文化藝術的生活習慣,與港澳地區有所差異。在另一場《木笛》演出中,作為高雄市教師木笛室內樂團近廿五年社區演出背景下,才有機會踏上專業音樂廳演出。相對而言,澳門文化藝術團體就顯得幸福,一般只要申請亦能借用場地。
高音效性的場地。在《南科》的演出中,除了台灣地區的中學管樂團演出外,亦邀請日本東海大學付屬札幌高校吹奏樂部作主要演出。如何將音樂廳的音效水平高度呈現,除了以人海戰術,近百人的南科實中管樂團來奏響以外,更好的方法是演奏水平高超的演奏風格,日本的團隊演奏了管樂經典作品菲利浦史巴克《龍年》,雖然團隊人數不過半百,憑借“一打二”的演奏能力,聲部輪廓清晰、演奏員克己盡責、指揮帶動聲部特質,因應作品的特性呈現出秩序井然之態。日本隊伍的高水平,並不代表所有日本學校管樂團均有高水平發揮,主因在於人海戰術的規模化呈現,在全國有逾萬支高校管樂團,均參與全國統一的高校管樂團比賽,在競爭之中脫穎而出,才能成為日本代表周遊列國,讓世界看到日本出品的優良。在音樂廳的高水平演出,亦對在場觀眾留下深劇印象。
高頻率的演出活動。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自 2003年始開始籌備,耗時近 15年,現時成為台南地區的文化藝術中心,其高質量的規格,除吸引高水平的文化演出以外,衍生出不同類型的文化活動,當中涉及大量文化消費活動,並非以政府資源為主要支持。除了常見的音樂、舞蹈、戲劇等,包括文化市集、親子活動、互動演出,更配合場館周邊環境,公園場館等展開主題活動,並與知名書店、食店、餐廳等共同合作,成為了市民周日文化生活的好去處。
簡單而言,文化中心的核心是文化生活的集聚點,更是大眾生活、普及生活、現代生活的集合體,增強民眾的參與度。文化生活在源頭上成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單純地自上而下提供文化活動,亦對文化生活的在地化提供鼓勵,在本地及外地的演出活動數量及質量上取得平衡。
最後,結合兩場演出的經驗,可見台灣地區的文化藝術生活的整合度、多元度及應用度對澳門特區的文化發展有一定參考作用,因此提出以下三點作為參考使用。一是文化藝術的多元性。文化藝術中心更應該以多元合併來產生更大作為,才能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聯動效應,為整體文化藝術發展產生更大效用。現有權力結構的分配問題,將造成文化藝術生活統一性不足,改善方法更應該以整合為核心關鍵,以機構單向發展最終只會影響到項目執行能力不充分、不完整、不全面的情況,如何調動權力之間的協調將有助於項目的一向多元的發展模式。
二是文化藝術的參與性。鑑於現有文化藝術生活更多以部門獨立、機構獨立方式呈現,缺乏共同合作機制。如上所指,權力分配未能為整體項目創造足夠的典型性、獨特性,導致項目無人問津,效果不佳,資源使用不充分。
由此,文化參與作為其中一個面向,更應該視市民及遊客的需求進行探討,切忌只作亭台樓閣,忽略民生需求;三是文化藝術的精英性。文化藝術到最後亦必然是在競爭之中存活,一定的文化更替並非壞事,生存率及消亡率,資源應用的非競爭性需要得到一定的挑戰,才能創造新血換舊血,傳統與創新,變遷與發展。從而,才能成就具有精英性的文化藝術作品,代表澳門、展現澳門,講好澳門。
發佈者:張 少鵬,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fantasiamacau.com/2024/07/29/%e5%8f%b0%e7%81%a3%e5%9c%b0%e5%8d%80%e7%9a%84%e6%96%87%e8%97%9d%e7%89%b9%e8%89%b2-%e8%a7%80%e8%a1%9b%e6%ad%a6%e7%87%9f%e5%ae%a4%e5%85%a7%e9%9f%b3%e6%a8%82%e6%9c%83%e6%bc%94%e5%87%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