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受訪者提供

引言:
繼《浪漫之巔》、《樂聖貝多芬》、《再攀巔峰》以及《超技練習曲》四場鋼琴獨奏會廣受好評後,梁曉鳴本年再次舉辦鋼琴獨奏會,以《巨人足跡》為主題,與聽眾分享他對“樂聖”貝多芬不同時期鋼琴奏鳴曲的研究成果。
在鋼琴獨奏會上,他深度剖析四首不同時期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透過不同時期的作品,讓聽眾一覽貝多芬一生中不同時期的音樂風格,以動人樂章與聽眾一同回顧“樂聖”跌宕起伏的一生。

縱向性呈現貝多芬的一生
連續兩年以浪漫時代的音樂及鋼琴經典曲,梁曉鳴今年想向聽眾分享寄託在音樂中的意識和感情,他選擇從“樂聖”貝多芬入手。“在挑選曲目時,第一個想到的是貝多芬。與上次的專場不同,主要是演奏他對後世影響最大、由古典風格轉去浪漫風格的那個關鍵時代的中期作品,我認為那次是橫向地去集中於他的某時期,這次我想要縱向地呈現他的一生,因此把鋼琴獨奏會命名為‘巨人足跡’。”
他介紹,鋼琴獨奏會抽取了貝多芬年輕時代開始創作的鋼琴奏鳴曲,再到晚期的作品,清晰反映貝多芬創作風格的改變,他人生中各個不同狀態和階段下的衝擊及影響。
“初期的奏鳴曲,我選擇大家非常熟悉的《悲愴》。貝多芬早期受到很多音樂界著名人士影響,在作曲時,從樂章中充分顯示出他的個人特點,曲中充斥許多華麗的鋼琴效果。”他續說,樂曲中有很多段落與“悲愴”這個詞語不謀而合,在吸引人的同時,令聽眾容易理解。

在貝多芬人生中期時,日益惡化的耳疾,令他的聽力開始下降,心情變得陰鬱,對上天不公、造化弄人深感絕望。“世界一流的作曲家和鋼琴家,被判上如同死刑般的失聰耳疾,他認為自己受到命運的嘲弄。《暴風雨》這首不失浪漫的作品,亦與莎士比亞悲喜劇相呼應,我認為正是從這個時間節點開始,他更注重音樂的內涵和深度。”

梁曉鳴以E小調鋼琴奏鳴曲標誌貝多芬的中晚期,強調他作品中的故事性。他笑稱,這是一首關於貝多芬貴族朋友愛上一名女僕的“粵語殘片”經典橋段,在他那個時代卻是屢見不鮮。“在當時階級間界限仍是相當分明的時代,貝多芬的這位朋友後來不顧一切娶了那名女僕,這個故事觸動了貝多芬一直以來追求自由、平等的心,因此寫下了這首E小調鋼琴奏鳴曲。”
晚期音樂作品感悟人生
“晚期的貝多芬耳疾已經非常嚴重,他在與外界隔絕的情況下,仍然堅持創作,從創作心態上看出,他晚期作品多把自己的想法轉化成樂曲,對樂曲編排、鋼琴技巧,毫不在意。”梁曉鳴認為,這個時期的貝多芬,有一種看透世事的淡然,對於命運的改變,不再有過激的反應和情緒,而是平靜地接受。“在他晚期創作的A大調鋼琴奏鳴曲中,整首樂曲像是他的人生片段走馬燈,那些片段卻如同於腦海中,突然記起的碎片化記憶,沒有先後次序和邏輯,要把這首樂曲串連起來,是考驗鋼琴家的一大挑戰。”

“所以這場鋼琴獨奏會,不單是反映貝多芬生命裡的一個片段,他整個的生命過程,他的心境和思維存在於作品中。”梁曉鳴年少時,亦曾練習這幾首經典曲目,在最近彈奏時,亦油然而生出不同的感受。“在年輕時,我們很難體會到一個人生命中能經歷如此多的變故,然後寄託在作品,我認為對音樂的理解是會隨時間歲月、人的閱歷而提升。”
他有感,除了音樂作品,從小說、詩歌等文學作品中,也能看到人生中的悲喜無常,在看破後、坦然接受後,處世態度和創作便會提升至更深層的哲學層面。“因此,我亦希望透過每年舉辦的鋼琴獨奏會,以優美的音樂為媒介,向大家分享對音樂的感悟,甚至是對人生的體會。”


發佈者:Tracy Cheang ,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fantasiamacau.com/2025/03/29/%e6%a2%81%e6%9b%89%e9%b3%b4%e4%bb%a5%e6%a8%82%e6%9b%b2%e5%89%96%e6%9e%90%e6%a8%82%e8%8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