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都說,澳門是個不夜城。」開着夜更的的士司機,聽着電台主持緩緩道出這句充滿浪漫色彩的話語,不知心裏是何滋味。斑駁陸離的霓虹燈無止境地閃爍着,彷彿永不會故障似的,它映照着的這座小城的光輝,但糖衣底下的辛酸苦澀,往往由默默耕耘的草根階層來承受,就像馬達和蓮娜。繁華鬧市的背後充斥著寂寞之味,而這份難以名狀的孤獨,我們都能心同感受。
澳門的女導演們,好像都善於帶着某種程度的溫柔來訴說故事,儘管現實殘破不堪。《骨妹》如是、《馬達 · 蓮娜》亦然。在《骨妹》,我們見證了一段難能可貴的友情;而《馬達 · 蓮娜》更是差點成就了一段愛情。片中的主角受生活所困,屈就地幹着一些受人嫌棄的工作,為了錢賣命,日夜顛倒,不嫌累不嫌髒,對於他們來說,澳門就只是這樣的一個地方。馬達和蓮娜都曾經相信過愛情,幸福過,轟烈過,卻又因愛情一蹶不振,心中留下一道難以癒合的傷痕,直到這兩個寂寞的個體相遇、認識、融合,他們終找到彼此的教贖,學習放下執著,重新接受。綿綿的關係令觀眾始終抱有希望,麵包與愛情,也許愛情這次能戰勝。
在戲中能察覺到導演在細節上下了不少功夫,例如主角互動的場合多在密閉細小的空間,營造出眼中只有對方的二人世界;枯萎的盆栽、牆上的污垢反映人物的心理狀態。 利用長鏡頭凝結空間的氛圍,不論是甜是苦,都有加強情緒表達的作用,重點是有利演員的表演的連貫(周秀娜和張繼聰兩人的化學反應,無疑為此片大大加分)。採最單純的冷暖色作為主要色調,兩者的交錯彷似日夜交替,正切合他們的生活性質。色彩的飽和隨著兩人的關係漸趨平淡,暗示著劇情的走向,色彩的選擇上深化了故事的戲劇性。
不過花光精力著重細節和劇情結構之後,似乎失去了更多創作上的餘裕了。略嫌角色背景挖得不夠深入,有點過於依靠演員的演技表達人物情感,無法感受到他們傷得有多深痛,跟《骨妹》類似,人感到傷痛時不一定需要酒精, 憤怒時亦不一定刮對方巴掌,應該有更多的手法描寫馬達和蓮娜的獨特性。用了一些簡化的刻板印象呈現大陸移工,既然有反映社會問題的慾望,不妨表現得更大膽一些,而不只是流於表面的既定外勞形象。另外,故事缺少留白的空間,尤其是結局的部分,讓兩人的關係止於遺憾,讓觀眾保留一小撮空間回味幻想,該有多好。
在香港人眼中,《馬達 · 蓮娜》是一部港產片。主要的角色由香港演員擔任,發行的片商亦是古天樂旗下的天下一電影製作公司,由製片的角度來看的確是滲雜了不少香港電影的元素。但在澳門人眼中,相信會把這部電影看作是一部純正的澳門作品,它講述賭城背後的陰暗,一個關於外勞的愛情故事,此情此景在我們的身邊不斷重複上演,論投入程度絕對比其他的海外觀眾更甚。此片手執着澳門的長片輔導金,又入選台灣金馬獎創投會議,最後由香港的片商發行,在製作規模上已算是「大片」。頂著龐大的資方壓力,導演陳雅莉還是想寫關於自己出生地的故事,從自身經歷改篇,把對愛情的憧憬和傷痛,投射在馬達蓮娜身上,沒有嘩眾取寵,誇大其辭,這正是創作難能可貴之處,光憑這點便值得欣賞。
事實上,《馬達 · 蓮娜》主要的製作崗位多由澳門人擔任,近年來多部澳門作品在國際上映,足以證明本地製作已具有一定的能力。當然,此片在後製上得到不少香港電影資源的支持,澳門在影視後期製作未發展成熟還處於進步階段(實際上是缺乏訓練的資源),若在未來與中港台保持密切的交流,澳門電影將會在國際上嶄露頭角的。
發佈者:蘇 兆偉,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fantasiamacau.com/2021/11/29/%e3%80%8a%e9%a6%ac%e9%81%94-%c2%b7-%e8%93%ae%e5%a8%9c%e3%80%8b-%e7%a8%8d%e7%b8%b1%e5%8d%b3%e9%80%9d%e7%9a%84%e6%b5%aa%e6%bc%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