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樂團在指揮廖國敏帶領下,喚發的力量令整個樂團耳目一新。雖然在改組為民營公司後,遭遇不少內部困境,包括樂師合約、指揮更換、內部人員編制問題等現象。可以肯定的是,從混亂之中走出一條新的道路,這條路明顯吸引更多觀眾入場。
疫情陰霾過去後,澳門樂團自今年一月開始起,數場音樂會雖然需要不少客席樂師參與。總的來說,看到樂團多次與廖國敏指揮合作中,出現了一些新畫面,在選曲及獨奏者的選擇方面,均看到青年成為了一個主題。在充滿活力一代的推動下,樂團亦變得年青起來,有一種重新開始,人員交替下帶來新衣裳、輕裝上陣,表現得更靈活。對觀眾而言,更輕鬆的背景,更具特色的選曲,令筆者再度觀看樂團的演出。
繼上一場與日本獨奏者荒井里櫻合作演出芬蘭作曲家西貝流士的作品後,本次廖國敏指選曲目為Philip Glass的《美國的四季》,作為極簡主義的帶領者,他的作品中重複的樂句,估計令不少人頭疼,筆者卻是極具趣味。聲音如他的名字“玻璃”一般,具有極強的通透性。作品以引子的方式,作為四個樂章的間斷部分,取代了華彩樂段,可說是一句獨白,向聽眾說話的時間,緩和了緊張的曲目,亦是引人入勝之處。
台灣小提琴家曾宇謙早於疫情前,就來澳門崗頂劇院演出,當時與弦樂團的合作,可能由於場館缺失,他的琴音並沒有很好打動到筆者。反觀這次演出,廖國敏充滿了熱情的指揮氣場,配以電子羽管鍵琴伴奏,與樂隊的交響合作,其力量與穿透力更像與獨奏者來個你死我活的鬥爭。說實話,在樂團的進攻中,可見獨奏者處於弱勢,曾宇謙不慌不忙的演奏,成就了一個太極大師的氣場。有趣的是,在安可部分,曾宇謙落力演出韋瓦第的小提琴協奏曲《四季》,讚好聲不絶於耳。因此,交響樂並不是簡單說有多好聽,有時候看指揮怎樣去壓、去放、去推動樂團及獨奏者,這也是挺好玩的。
下半場演出的德伏扎克第七交響曲,筆者坦言印象不深,只有《新世界》這種經典作品才有一定的認知。在這也看見廖國敏在選曲上,還是挺不錯的,既有星級陣容,亦不忘新的、具有特色的、有點高不可攀,又通俗易懂的。整場音樂會表現是很愉快的,亦期待本年國際音樂節上,廖國敏會放一盤甚麼樣的菜單給觀眾朋友們欣賞。
發佈者:張 少鵬,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fantasiamacau.com/2023/03/30/%e7%8e%bb%e7%92%83%e4%b9%8b%e5%9f%8e%ef%bc%8c%e5%9b%9b%e5%ad%a3%e4%b9%8b%e8%81%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