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作為一個多元城市,有着獨特的中西交融音樂文化。在這座音樂寶庫中,有太多特色值得深入挖掘,有太多文化值得用心感悟。五月九日晚,在澳門城市大學氹仔校區文化中心上演的“澳門聲韻”本土音樂實驗音樂會,是戴定澄教授帶領二○二三級藝術學(音樂學範疇)博士研究生為澳門音樂文化推廣與傳承進行的一次創新性嘗試。
音樂會在形式上以學術導聆結合舞台表演方式呈現,使觀眾在欣賞音樂的同時,了解澳門民俗音樂、本澳及來澳音樂家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旋律特點、創作手法等,從而感受澳門音樂文化特色;內容上,音樂學博士班師生在深入理論研究的基礎上選用本土題材創作、改編、演繹了多首新作品,使學術研究與舞台呈現交相輝映,助力澳門城市音樂文化的傳播與發展。作為音樂學博士班的一員,回顧音樂會策劃、排練、調整、舞台展現的過程,感慨萬千。
以研探演,學術研究是深入理解作品、感悟文化真諦的重要途徑。這場澳門本土音樂實驗音樂會成功舉辦,離不開戴教授一年來對音樂學博士班學生的學術訓練。“音樂文獻選讀”課上,同學們大量閱讀不同主題、不同方法、不同視角下的研究成果,開闊了學術視野;“音樂結構分析”課上通過不同調式、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大量作品分析與探討,學術思辨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音樂會中,由博士研究生改編的三首實驗性創新作品《澳門就是這樣》、《十嘆家貧》、《客途秋恨敘事曲》,鋼琴演奏時的背景展示及司儀講述的導聆文案,均基於博士班師生對澳門歷史的深入挖掘與研究,對相關文獻的大量閱讀與討論,師生積極探索如何將學術研究成果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呈現,與觀眾共賞。
以演促研,表演的體驗過程對進一步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義。通常情況下,博士研究生的培養分為學術型與實踐型兩條分支,極少看到學術型博士生策劃、創作、編排、上台參與音樂會表演。然而研究的深入不僅需要潛心鑽研,表演體驗本身也是一種“田野”,尤其對於初到澳門的博士生而言,通過斟酌如何表現音樂,“走進”作品、“走進”作曲家、“走進”澳門社會文化背景,感受澳門城市音樂文化的獨特魅力與活力。從另一層面來看,這種體驗也具有重要學術價值。本學期“澳門音樂專題”課上,便有多位同學選擇音樂會上展現的相關內容,在演奏與研究中進一步探討其社會意義與學術價值。
作為澳門歷史上首次開辦的音樂學博士課程,澳門城市大學音樂學博士班開辦兩年來,成功舉辦兩屆音樂學博士研究生主題音樂會。博士生們在潛心學術研究的同時,始終不忘關注本土音樂文化動態,不忘作為一名研究者的社會責任感。截至目前,僅二○二三級博士研究生已在本澳多個刊物發表評論、介紹性文章三十篇,今後也將秉承這一理念,以實際行動助力澳門音樂文化的傳播與傳承。
作者:澳門城市大學創新設計學院藝術學(音樂學範疇)博士生
指導教師:戴定澄教授
發佈者:章 峻源,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fantasiamacau.com/2024/05/30/%e5%ad%b8%e8%a1%93%e8%88%87%e8%88%9e%e5%8f%b0%e4%ba%a4%e7%9b%b8%e8%bc%9d%e6%98%a0%e6%9c%ac%e6%be%b3%e9%9f%b3%e6%a8%82%e6%96%87%e5%8c%96%e5%82%b3%e6%89%bf%e5%85%b1%e8%b3%9e-%e6%be%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