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其事,必先其利器 ── 考古工具

文 / 曹凱雲


「工欲其事,必先其利器」,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考古工作更是如此。從發掘前開始,便會用到許多不同的工具。田野考古工作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以下介紹在各階段中使用的工具。



第一階段是勘探。當考古學家想確認遺址的位置與地形時,可以透過各式地圖、航照圖、指南針等工具,規劃發掘範圍。考古小說常描述考古學家是帶有神秘性的職業,總是拿著一枝帶柄的鐵鏟到處打洞,便可獲知地下有沒有墓葬。那枝帶柄的鐵鏟就是常說的「洛陽鏟」,它並沒有小說中描述的那麼神奇,只不過是中國人發明的一件普通的考古工具。


洛陽鏟的鏟口刃部呈月牙形,部面作半筒形。使用時垂直向下戳擊地面,可打入地下十幾米甚至幾十米,利用鏟頭的內面會將地下的泥土帶出。考古人員通過土樣中的土質土色和內容物來判斷地下是否存在古代文化遺迹,從而確定遺址、遺迹的大致分佈範圍和深度。由於洛陽鏟的使用方法是中國獨有的考古鑽探技術,因此而奠定了它在考古工具中的象徵性。(圖1


工欲其事,必先其利器 ── 考古工具 

1:正在利用洛陽鏟探測地下遺存情況



第二階段是布方。在發掘開始前,考古工作者會根據探明的遺址範圍,把整個發掘目標細分成方形的小區域,以便有規律地發掘和整理,就像在地上畫格子,格子亦即考古學術語中所說的「探方」。(圖2


傳統布方的工具是指南針和皮尺,但如今隨著科技的進步,經常會見到全站儀的身影出現在布方工作中。這種設備是用來測量距離、測量角度的,不僅能夠更準確地劃分探方,而且速度快,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資料收集的系統性。全站儀的應用為考古後續工作也做了充分準備,如測繪遺址地形圖、單個遺迹現象的測繪等,可見全站儀在考古工作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圖3、圖4 


工欲其事,必先其利器 ── 考古工具

2:探方


工欲其事,必先其利器 ── 考古工具 

3:布方中

 

工欲其事,必先其利器 ── 考古工具

4:全站儀測站



接下去就到正式發掘的階段,考古人員都必須用到的工具是手鏟,它承擔著考古發掘第一線的角色。手鏟的材質為鋼,基本形狀呈「Z」字形,由鏟身、柄部和頸部構成。鏟身與頸部多為一體成型,鏟的頭部和兩側為刃部,頭部形狀可分為尖頭與平頭兩種;柄部多為木質,方便手握。手鏟之所以成為考古人員的好夥伴,就在於它的體型小巧,方便㩦帶,其用途廣泛,主要有刮面、剔土及找邊界之用。(圖5


工欲其事,必先其利器 ── 考古工具 

5:手鏟


常言道「學會刮面是考古人員進入田野考古的第一步」。此話言之有理,只有通過刮面才能更清楚地判斷遺迹現象存在與否。刮面是根據土質土色去觀察,在黃土色上明顯發現有黑色土色,可能是有遺迹的存在,此時,考古人員就會使用手鏟把遺迹劃線出來,然後用手鏟輕挖。若發現有遺物或遺迹等的出現,則改用刷子、竹簽等工具進行細緻的清理發掘工作,小心地除去表面的污跡。然而,每刮面一次後,需要大概向下發掘深10厘米,再刮面,觀察有否遺迹的現象,如此類推,發掘到生土層為止。(圖6

 

工欲其事,必先其利器 ── 考古工具

6:刮面


發掘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要隨時保持及時做全面記錄的工作,這樣才能讓文物本身所提供的訊息能夠完整地被保留下來。因此,筆、皮尺、方格紙等,是記錄不可或缺的好工具。


此外,當某個遺迹或文化層已發掘完畢時,要準備相機、考古指示牌與標竿,方便表示遺物和遺迹所屬的探方號及比例。照相並不是任何時候都可以拍攝,必須要等到有雲朵遮蔽陽光,或者用大塊布遮擋陽光,因為強烈的陽光投下的影子會給照相造成影響,所以給出土文物照相必須要注意光線的問題。(圖7

 

工欲其事,必先其利器 ── 考古工具

7:拍照


最後,出土的一般文物,如陶器、瓷器、石器等,會保存在密封袋內,並把標本編號和發掘資訊寫上去,避免日後進行室內整理及研究時,不會把標本弄錯或者遺失出土資訊。如果文物周邊的土壤也含有重要價值,會進行套箱提取。



其實考古學家並不是只會拿著鏟子埋頭苦挖,也會設法與時俱進。如今新科技手段已在田野考古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如航空遙感、CT掃描儀、X光透視機等,為考古發掘工作提供精確的科學數據和分析研究,大大拓寬了考古人員的研究思路。未來,科學技術在考古工具創新發展必將是一個趨勢,而考古工具的進步也就是田野考古發展的進步。

 

發佈者:曹 凱雲,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fantasiamacau.com/2019/06/26/%e5%b7%a5%e6%ac%b2%e5%85%b6%e4%ba%8b%ef%bc%8c%e5%bf%85%e5%85%88%e5%85%b6%e5%88%a9%e5%99%a8-%e2%94%80%e2%94%80-%e8%80%83%e5%8f%a4%e5%b7%a5%e5%85%b7/

(2)
上一篇 2019年5月8日 下午4:59
下一篇 2019年6月26日 上午10:48

相關推薦

發佈留言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