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匠雕工・守藝傳承 -- 專訪「大昌佛像雕刻木器」

記者:Afra

 巧匠雕工・守藝傳承 -- 專訪「大昌佛像雕刻木器」

      上世紀20,30年代,澳門的木雕神像工藝發展盛極一時,乃因當時本地漁民為求海上作業安全,會在船上安放各種神像,作為他們的信仰,加上漁民大多不認識字,便以神像取代祖先牌位以作供奉當時香港和廣州的漁民也前來購買神象,致使社會對神像的需求急速上升,在新涉頭街一帶,便有十幾間家神像製作的店舖。可是,隨時代發展,這行業漸漸被淘汰,至今僅存“大昌佛像雕刻木器”(下文稱“大昌”)與“廣榮造像雕刻木器”兩家,其中前者已有過百年的歷史,歷經三代,年逾七十的曾德衡先生是「木雕──神像雕刻」的傳承人。

 

雕刻技藝及文化認知

      神像、佛像雕刻是一門十分講究的工藝,技師造詣的高低,不單純衡量技藝如何,還講求對宗教文化的認知是否足夠深厚。」曾生補充:「為何對著這些佛像會產生恭敬之心?為何這個佛的面相是這樣?如何做出來?它代表甚麼意思?人們為何敬拜它們?雕出一個沉靜莊嚴的佛像,講究很多。佛像是神聖的宗教物品,受萬人敬仰,經過幾千年時間的淬鍊,漸漸形成自身獨有的文化和工藝要求,作為領導者及大師傅就要了解這些要求:“比例結構”、“尺寸”、“材質”以及“故事文化”。慢慢你就會知道,原來佛像不能夠做得太花巧,因為會讓人分心;要做到有震攝力,就要夠大,才讓參拜的人覺得自己很渺少,被它們感染;如果想在書房靜修,就可以放一尊小佛,營造寧靜的效果。逐一了解這些故事後,做出來的佛像才蘊藏深度。」

 巧匠雕工・守藝傳承 -- 專訪「大昌佛像雕刻木器」


造詣高低在乎經歷

      為何以前做的佛像無人要,現在的人爭住要?除了有巧奪天工的造詣需要「經歷」。

      “大昌”由曾德衡及曾德榮兩兄弟主理,他們小時侯會幫父親做一些雕刻的表面功夫,直到60,70年代期間,澳門經濟轉型,加上內地政治問題,許多店舖都紛紛倒閉,他們才決定接手“大昌”。「當時幾乎沒有漁民神像的生意,只能接到一些做佛座、佛像背光的生意,後來便想,為甚麼別人做的佛像如此精湛?一問之下,發現當時湧入澳門的師傅來自上海太湖邊的一條村莊,在那裡幾乎都有一門藝。」

     巧匠雕工・守藝傳承 -- 專訪「大昌佛像雕刻木器」

      與其接零散的生意,不如提升自己的工藝去接佛像雕刻的工作。」此後,曾生便不斷外出考察和學習。如寧波的漆藝台灣的超薄金箔,吸收每個工藝的細節。「一個佛像的接駁位爆了,師傅可能會從技術上剖析爆的原因,但作為領導者,除了研究怎樣做才不會爆,更要追溯材質的源頭;以前的社會封閉,很少機會有機會出去,現在有機會周圍去見識,加上努力鑽研技藝自然會提高。與人溝通多了,就了解得越多不同的信仰文化,一切都關乎經歷。」

      “大昌”由最初的漁民神像雕刻、牌匾製作,擴展到民間信仰的神像、佛像雕刻、佛具等工藝品製作,其超群技藝在行內聲名大燥,講的已經不只是商品,而是藝術品的形式存在;加上當時沒有競爭者,業務擴展到台灣、日本、新加坡、美國及加拿大。在香港妙法寺重數10噸、30呎高的巨型佛像,也是出自“大昌”之手,從設計、選材、試驗、製作到運輸組裝,共花了六年時間完成。

 

 

社會發展與傳承

     曾生憶述 「以前學藝是一位大師傅帶住一班學師仔;學師仔針對每個部位不斷加以練習,根基很深厚。不過,現在社會不同以前了,已經沒有學師仔的說法。」60年至80年代期間,很多內地人過來澳門打工,部份人本身都懂得鬥木、雕刻等工藝,儘管工錢少也有很多人做學師仔,因此人材不缺。「傳承一門工藝,最重要有人,其次是時間,無十幾廿年都出不到一位師傅。如果早十年都還可以找到人訓練,但現在幾乎已經無後生仔願意入行,自己的子女也曾接手過一兩年,但他們始終有另外想走的路。」

      「現在的社會就是這樣,做到會飛那又如何?人工越來越貴,而且,人手不是有錢就解決到,做得好少少,就已經另起爐灶,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另外還要搞勞工證、買保險、搞運輸,一大堆瑣碎事要處理,社會越來越複雜,有時已經不是可否繼續發展的問題,而是繼續做下去沒甚麼意思。」他又表示:「一個月能有幾多時間呢?單是雕刻以外的功夫,買木材、運輸、申請文件、裝嵌都很花時間,組裝一個大佛,一年都未必完成到。在生意的角度看,一個大項目可能持續十年,但其實木材十年前後的變化很大,人工運輸等成本都會上漲,但十年前報好的價,客人未必會補錢給你,最後其實都沒甚麼賺。現在去內地找人,都未必找到適合的人做,很多以前做工藝的人賺到錢,現在都已經轉行炒木材了。」

 

順應環境變化

      曾生坦言,年紀大了,精力不如以往,有生意也未必會接以現在的科技,神像大可用機器做,節省很多時間和心機,但這樣就不能讓工藝傳承下去,況且這些神像佛像,不是用錢就能解決的事,是需要深厚的歷練才能打磨出好的工藝。大昌一間舖,其實已經有五個舖位,在經濟角度看,租出去每個月也很划算,何必如此費心神去經營店舖?為的都是守住這些工藝吧。

      現時,曾生已將全套製作神像、佛像的技藝詳細記錄下來,讓有心人繼續鑽研下去,他說若是內行人,一點就能明,至於技藝可以去到幾高,就要視乎個人投放的心機和時間了。曾生雲淡風輕地說:「以前差少少就可以很優勝,但現在已經沒有甚麼秘密之分。以前為生活而工作,而在社會變了,我們也變了,只能順應環境變化,控制不了那麼多。」


巧匠雕工・守藝傳承 -- 專訪「大昌佛像雕刻木器」

大昌店內的木雕神像、佛像及佛具


巧匠雕工・守藝傳承 -- 專訪「大昌佛像雕刻木器」

木雕、石雕等民間信仰神像及佛像

發佈者:Afra,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fantasiamacau.com/2019/09/04/%e5%b7%a7%e5%8c%a0%e9%9b%95%e5%b7%a5%e3%83%bb%e5%ae%88%e8%97%9d%e5%82%b3%e6%89%bf-%ef%bc%8d%ef%bc%8d-%e5%b0%88%e8%a8%aa%e3%80%8c%e5%a4%a7%e6%98%8c%e4%bd%9b%e5%83%8f%e9%9b%95%e5%88%bb%e6%9c%a8%e5%99%a8/

(3)
上一篇 2019年8月27日 下午5:46
下一篇 2019年9月4日 下午6:09

相關推薦

發佈留言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