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國敏
遊走各地,與澳門藝術界的共融
「春之祭的管樂團版本除了獲得觀衆的認同,同行間亦都紛紛讚許,並認為這比管弦樂團版本更困難。」在剛剛完成8月30日澳門交響管樂團的演出後,廖國敏指揮的步調一直遊走於世界各地,10月11日於日本與廣島交響樂團共同演繹了第394屆高階定期音樂會;11月1日,在香港風雨飄搖之時,與香港管弦樂團完成了《聲動香港》的演出,11月9日則完成了澳門巴洛克音樂節的演出《四季》。
「管樂版本的音樂會,集合了全澳門管樂界最具才華的人,十分高興能夠看見這種融合。」廖國敏鋼琴技藝高超,在年青時候已經在澳門以至亞洲地區獲得眾多關注,亦取得多個國際性鋼琴奬項,他卻表示:「我一向都想做指揮,儘管年輕時一直以鋼琴演繹音樂,我還是比較喜歡室內樂與樂團合作的演出較多。」這一份樂趣是與眾同樂,共同分享音樂之美的熱情。
澳門巴洛克音樂節《四季》
指揮的意義、角色與價值
「樂手會否注視指揮?他們已經能夠用眼尾關注到指揮的要求。」樂手工作本身需要一心多用,需要演奏出色的樂句,亦要與首席共容,更要與指揮產生互動。「指揮的作用,是縱然面對有限的排練時間,也需要發揮樂團最好的演奏能力。」在演出時候如何帶動音樂,不同的停頓位置、聲量、平衡等缺一不可;綵排過後,現場演出的過程總是有着刹那間的變化,指揮在當刻亦需要作出準確的判定。
能夠在法國史維特拉諾夫國際指揮大賽脫穎而出,讓廖國敏感到高興的是「在直播賽事中,我的名字下方是澳門區旗,很少會有這種情況,真的感到很開心。」指揮與樂團之間的關係,可以透過不同指揮的帶動,聲音與反應之明顯區別而判定,這是一種化學作用,難以解釋。排練的時候,指揮舉手投足,帶動出來的旋律、聲音等可以差天共地。「指揮有很多不同的風格,有些像老人一樣,動作不大;有些指揮頭髮在飄動,舉止豪放,光芒四射。」
指揮更像是公司的行政總裁,不同的行事作風,公司形象也會隨之變化,比如蘋果公司的Steve Jobs與今天的蘋果公司感覺已經很不相同。評價行政總裁的高低,或許會以公司規模定高下,但是更可能是同事之間的融洽相處來分別高低,大企業能夠吸引眼球,但是最終必然回歸到產品是否吸引到顧客的需求上。著名的維也納愛樂樂團指揮一職,亦需要獲得團員們的支持才能通過,本質上指揮除了提供優質音樂給觀眾以外,亦需具有維繫團員的能力,讓大家在音樂之中獲得滿足感。
廖國敏指揮澳門交響管樂團
廖國敏指揮香港管弦樂團《聲動香港》
廖國敏指揮法國 Victor Hugo Franche-Comté樂團
指揮的演繹與創造,不同時期作品意義相差甚遠
指揮雖然依據樂譜進行演奏,但是聲音的塑造、指揮自身的風格及音樂廳的設置等,亦會影響到演奏速度及共鳴。對於廖國敏來說,與音樂家「Breathing」的空間尤為重要,讓音樂在演出時候具有一種別樣的生命力,音樂家能夠依據自己的個人特徵呈現。「好聽不好聽是很重要的,甜了、咸了也是很個人、很抽象的。」聆聽古典音樂與現代音樂之間的鴻溝,明顯可以看見的,是現代音樂以刺激聽覺為主,如現代畫般有着一種讓內心產生波瀾的力量。
巴洛克、古典、浪漫到二十世紀音樂,界線逐步分清,但是,「音樂是為甚麼而服務呢?」其意義在於不同時期,用途不一,比如貝多芬認為音樂不單純是一種舞曲,它更應該具有一種獨立思考的精神,信息如何傳送到觀眾的心坎,意義應該如何表達,浪漫樂派時期的標題音樂由此逐步產生。
二十世紀,兩次世界大戰過後,作曲家對於音樂的意義開始走至音樂本質之中,現在則成為了一種具有現代主義的新音樂樂派,比如澳門作曲家林樂培作品《昆蟲世界》本質上已經成為了新音樂的楷模。現當代作曲家亦在不斷摸索音樂的邊界,亦形成了大量形狀顯得怪模怪樣、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作品,很多雖以失敗告終,但是在探索的過程中卻逐步成為了經典。「《春之祭》亦是、《蕭紅》亦是,人類對聲音的接受程度,音樂與噪音的界線如何遊走,在現當代顯得令人深思。」
廖國敏傾情演繹史特拉汶斯基《春之祭》
廣島交響樂團第394屆高階定期音樂會
與獨奏者孫穎麟(左一)及呂瀚章(左二)同台演出
與藝術共遊他方,欣賞比學習意義更重
現時澳門的藝術團體每天晚上的演出活動不絶,藝術教育方面具有一定的生存空間,但若以藝術作為事業,卻也會面臨某些困境,「以演出為主,多少真正住在當地的人,能在當地演出並獲得機會呢?」以演出為主,周遊列國必不可少。
「教人彈琴,但是他並不喜歡音樂,那麼意義何在呢?」讓民眾喜歡,成為日常的需求品,藝術更需要的是融入生活之中。「做藝術是否很離地?」藝術的表達與現當代社會脫節,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現時的歌劇不再穿戴古裝,其服飾與生活更貼近,藝術工作者亦更應該與時下發生的事產生更多聯繫,切忌閉門造車。
後記
筆者認識廖國敏指揮已有十多年時間,對其輝煌的音樂事蹟早有所聞。「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並不相同,並不是對比,而是共存。」在現當代即食文化的衝擊,商業文化的消耗,藝術顯得如甘泉,讓人靜處遠慮。「古典音樂之所以能夠流行下來,有着它不能抹走的價值。」本質上,藝術的承傳有着淘汰的機制,歷經多個世紀的作品,它所表達的感情尤如與史對話,亦與千百年間的聲音產生共鳴,澳門若要成就藝術之都,不單是學習技能性的演奏技巧,它更應該是懂得欣賞,懂得珍惜,以藝術為人生,以人生與藝術共度時光。
發佈者:白 慶之,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fantasiamacau.com/2019/12/24/%e9%96%83%e8%80%80%e7%9f%9a%e7%9b%ae%ef%bc%8c%e8%81%b2%e8%89%b2%e4%ba%ba%e7%94%9f%ef%bc%8c%e6%8c%87%e6%8f%ae%e6%a3%92%e4%b8%8a%e7%b9%aa%e7%95%ab%e7%be%8e%e5%a6%99%e9%9f%b3%e7%ac%a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