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文化創意產業的出現可追溯到澳門特區政府在《2010財政年度施政報告》中提出“文化創意產業作為推動本澳經濟多元的重要一環”開始,在三大機構,包括文化創意產業促進廳、文化產業委員會及文化產業基金分別在政府力量、政府及民間搭成的溝通橋樑及透過基金會的形式扶持民間文創機構推動產業發展。
一直以來,經濟適度多元的話題在回歸後被多次提及,本年度,在新冠肺炎的背景下,突顯了澳門以旅遊博彩業單一發展的弊病,導致了諸多經濟上的困境,充分體現了澳門作為一個外向型經濟難以依靠內需推動,從而顯示出了澳門發展經濟多元化的重要性。
在文創產業持續發展的同時,眾多矛盾未能認真釐清,即使持續深化經濟適度多元仍然難以獲得理想發展。統計局於2015年首次收集四個大方向,包括“創意設計”、“文化展演”、“藝術收藏”及“數碼媒體”四個領域的機構數目、員工數目、員工薪酬及總收益的數據,然而,文創產業佔主體經濟的比率仍然九牛一毛,在發展過程中依附於本地博企的全力支持,導致主體經濟萎縮的情況下亦難以獨善其身。
在缺乏自然資源,地少人多的情況下,澳門只能針對第三產業進行發展,難以發展礦產、農業或加工業等,因此,服務業主導的經濟模式催生了科技創新的發展方向,亦衍生出高等教育機構與科技發展基金。
科技發展投入與產出的懸殊,短期內也不可能產生獨當一面的科技專利項目,從而獲得實質利潤。那麼,針對現時已經形成一定氣候的文創企業來看,是否亦值得深化其發展,將其影響力拓展到澳門以外,令產品有更大的市場價值呢?
《文化產業發展政策框架2014-2019》指出以澳門歷史城區推動文化旅遊、以環保節能設計的產品銷售、以文化產業促進區內及國外的交流合作、以中國文化推動文化輸出。在這四個方向的發展上,文化產業一直被定性為“促進整體生活環境提升的經濟活動”,然而,在產業的背後,卻更加需要探討文化與人的關係,亦即澳門文化創意產業成果展所提出的願景“改善和提升我們的生活”,文化的價值遠高於產業,在推動產業的同時,是否亦需要了解甚麼才是值得我們生活的模式呢?這個問題留待給眾多文創產業上的佼佼者來回答了。
本期《瘋》藝術雜誌將探討文創產業十年來所創造的各個里程碑,在持續發展中所遇到的困境、挑戰及對未來的展望,透過出版、電影、演藝、時裝、設計、產品等文創行業自行現身說法,描繪出文創產業多年致力於推動本地行業多元化的藍圖,訴說各文創行業所擔當的角色,讓有意參與者能夠了解各文創行業的發展前景,做好自身準備。
發佈者:張 少鵬,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fantasiamacau.com/2020/10/29/%e6%96%87%e5%8c%96%e5%89%b5%e6%84%8f%e7%94%a2%e6%a5%ad%e5%8d%81%e5%b9%b4%e5%9b%9e%e9%a1%a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