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自信,是一種對自身民族的理性肯定,是民族前進丶拼搏的動力。
今年是我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日前看了一部主要講述1921年我國共產黨成立前後的歷史片。該片以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建者和早期領導者之一的李達先生為視角,在他奔波宣傳共產思想、秘密組織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過程中,引出當時無數名早期共產黨員。
上世紀初,面對列強的侵略剝削、家國的凋敝腐朽、同胞的受辱捱苦,一些有識之士奮勇而起,學習及宣傳西方先進的政治思想,組織及領導人民遊行維權。早期的他們,手無寸鐵地面對殖民者的槍口子彈,面對殖民者強制打壓先進思想的宣傳,他們只能忍辱求全。
可能是我孤陋寡聞,透過《1921》這部片,我認識了更多早期共產黨員,如李達、何叔衡、李漢俊、劉仁靜、張國燾、李啟漢等。先前由於課時關係,中學歷史課不得不把漫長複雜的歷史濃縮成一小段。非歷史專業的我們只知道偉大事業的領袖,而忽略促成事業成功背後的這些同等重要的人物。儘管當中有些黨員後來退黨、叛黨,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愛國之心的赤誠,他們早期建黨的努力。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晚清秀才何叔衡。別人問他為甚麼會加入共產黨。他說,之前他有位同學,在科舉中考到殿試。那時,幾百名考生俯首跪在太后面前,不能抬頭看太后一眼,否則便視為大不敬。他說,作為建設國家的讀書人,無法昂首挺胸地直立在國家管理者面前,無法與國家管理者進行平等對話,這是多麼大的悲哀呀。他說,他只求社會不再劃分等級,人人都能有尊嚴地活下去。
二十世紀初至新中國成立前,中國經歷了八國侵華、軍閥亂戰、國共內戰、八年抗日,幾經磨難,用多少人的青春和血肉挽救了這個危在旦夕的中華民族,如八歲的小蘿蔔頭宋振中、寫《與妻書》的林覺民、萬里長征的三十萬紅軍等。當時,為了保家衛國,軍民們前撲後繼,不畏生死、堅持不懈。新中國成立後,多少海外學者如鄧稼先、錢學森、華羅庚、謝家麟拋棄海外優越的科研環境、個人的榮華富貴,面對國外政府的威脅,置個人生死於度外,不辭千辛萬苦,決然回來建設祖國。
縱觀歷史,五六千年的中華民族曾遭遇三次的滅族危機,四大古文明如今只剩下中華文化仍屹立不倒。為甚麼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能挺過一次次的時代風頭,衝破一次次的時間浪潮,不但沒有黯然失色、停滯不前,反而愈戰愈勇,越發耀眼奪目呢?
我想,這是因為我們中華民族具有強大的民族情結。我們熱愛自己的民族,我們以民族的幸福為幸福。所以有治水患救蒼生的大禹;有為百姓發聲,提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一問的陳勝吳廣;有「犯我大漢天威者,雖遠必誅」的護國霸氣;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骨氣;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大我精神;有「血不流干,死不休戰」的民族血性。
強大的民族情結,使我們對自身民族有強大的自信心。所以無論何時,我們都堅信自身民族擁有無限的發展空間。因此成就了海納百川的中華文化,成就越發壯大的中華民族,出現無數挺身而出的愛國人士,帶領人民,闖過一次又一次的民族危機。
這次的疫情亦是。正因為對國家、對民族有信心,所以我們中國成為世界防疫最好的國家。
何謂民族自信?就是基於現實、基於民族情結而產生的理性肯定。這種肯定是永不消退,永不變色。所以以往有陳獨秀高舉「民主」和「科學」,引進外面明媚陽光和自由空氣;以往有魯迅積極以白話文寫文章,竭力喚醒沉睡的民族;以往有無數名革命者甘願犧牲小我,用青春來迎接光明的前景。今天有人民警察、軍人守護我們百姓,使我們不再害怕天災人禍;今天有孜孜不倦、鞠躬盡瘁的科研人員提高我國科學技術水平,增強國力,使我們不再受他國欺辱;今天有無數同胞勤勉工作、盡忠職守,使我們社會得以蓬勃發展,民族得以繁榮昌盛。
我相信,這份流淌六千多年的中華情、民族愛將會繼續綿延下去,而且越發壯大。這份民族自信,亦會隨着這份情與愛,持續傳承下去,而且越發堅定不移。
圖來自《1921》宣傳片
發佈者:李 㼆穎,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fantasiamacau.com/2021/12/27/%e8%ab%96%e6%b0%91%e6%97%8f%e8%87%aa%e4%bf%a1-%e8%a7%80%e3%80%8a1921%e3%80%8b%e6%9c%89%e6%84%9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