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偉博士暢談電影業

王英偉博士現任金沙中國有限公司總裁,這個職業身份最容易令人自然聯想到長袖善舞或者殺伐果斷的商界精英。但當你和他面談交流,一定會顛覆你刻板印象。我們發現他對藝術與人生也自有洞見,再回看他的個人履歷和社會成就,也許就能理解了。這次專訪,王博士與我們分享了他對澳門電影業發展的一些想法和殷切期許。

王英偉簡歷

王博士於一九七五年加入香港政府政務官職系,先後出掌公務員事務局副秘書長及工業貿易署副署長等多項要職。他自一九九二年起加入商界,於多家在香港上市的知名物業發展及建造集團擔任決策管理職位,包括嘉華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恆基中國集團有限公司、瑞安集團和新昌營造集團有限公司。

王博士獲中央政府委任為前香港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委員(一九八五年至一九九零年),開展了他參與國家事務的政治事業。其後,他於一九九三年及一九九五年,分別獲委任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預備工作委員會之委員及籌委會委員,參與香港回歸祖國之過渡安排。從一九九七年至二零一二年期間,王博士擔任全國人大港區代表。

王博士擔任多項公職,服務香港及澳門。他現任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香港電影發展局主席、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主席、亞洲電影大獎學院主席、香港公共行政學院主席及第九屆中國文學藝術界聯會全國委員。王博士亦為太平洋地區經濟理事會榮譽主席、香港公務員薪俸及服務條件常務委員會前主席、香港社會福利諮詢委員會前主席及香港浸會大學校董會及諮議會前主席。近年,王博士先後獲澳門特區政府委任為文化產業委員會召集人及旅遊發展委員會召集人。

王英偉博士暢談電影業

為表揚王英偉博士對社會的貢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於二零零三年委任王博士為太平紳士並分別於二零零七及二零一五年向他頒授銀紫荊星章和金紫荊星章。王博士在美國哈佛大學取得公共行政碩士學位,亦分別在英國牛津大學、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士)和香港中文大學接受教育。王博士於二零一三年獲香港浸會大學頒授榮譽人文學博士學位。

Q:王博士在香港電影界和藝術界都獲得很高的社會認可與成就,想了解下你當初是怎麼與電影和藝術結緣的?

人生有時就是這麼奇妙,你想像中會做某件事,但又不一定會走那條路。

在我們求學那個年代,讀書時主要考慮的是將來出來社會哪一個專業比較容易找到工作和穩定生活,所以我大學選擇的是經濟相關的工商管理專業。但是我一直都喜歡藝術,尤其是電影。到工作後,我結束政府公務員的職業生涯出來創業時,就自己投資參股了一家電影發行公司。

當時香港政府剛好計劃將香港國際電影節由官辦變為公司化運營,並成立一家香港國際電影節公司,正籌組公司董事局。當時因為我曾經做過公務員,熟悉政府相關法規流程,就獲邀加入董事局。大家開會選主席時,又獲得大家的信任,被推選為國際電影節協會主席。

王英偉博士暢談電影業

政府將國際電影節由官辦改為民辦、公司化運營,就是希望令到電影節更加繽紛多彩,更加國際化。所以當時我就建議啟動商業贊助機制,引入更多社會資源,幾年間也令到香港國際電影節越辦越成功。後來香港政府籌組電影發展局,以及成立一個電影發展基金時,政務司考慮電影發展基金應該找一個懂電影產業又會做生意的人來管理基金,這樣又找到我來承擔工作。

由香港國際電影節公司化經營開始,從第29屆到今年已經到了46屆,我一直擔任主席。通常每隔幾屆就要輪換主席,但各個委員和政府都信任我,我就繼續貢獻我的能力。我在電影發展局做了六年委員,後來擔任副主席,又做了六年,直到現在擔任主席。電影發展局由創立到現在,我可以說是一直參與其中。也許因為電影方面的工作成效,當香港政府要找藝術發展局主席時,又邀請了我。我擔心自己時間不夠,本身又不是藝術家,本來想婉拒。他們說:電影也是藝術之一,你能勝任。這樣我又承擔了藝術發展局主席的工作,這樣就做了十二年。通常香港政府任命是三年一屆,兩任後就輪換,但每次換屆時,大家又力邀我續任。而我自己也很喜歡和藝術家、電影人交流做朋友,事實上他們是很值得我們去支持的。

Q:王博士來澳門工作已有七年了,也是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對於澳門政府提出產業適度多元化,同時定位發展文創產業,王博士有何看法和建議?

通常一個產業發展,要經過不同的階段,有萌芽和豐收階段,萌芽階段需要的是細心栽培。而電影產業的發展需要創意產業的很大支持,例如電影劇本創作需要文學;配樂需要音樂產業支持;電影拍攝需要攝影和影像系統支持,亦即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導演、製片等等全是不同領域的創意產業,電影有能力將這些集大成,變成很有魅力、很有魔力的產品。

全世界政府對電影都很重視,因為電影還可以將一個城市的魅力散發出去,或者將一個城市的知名度很快地提高,有一個名片效應。所以我覺得政府如果有心要支持創意產業的發展,電影是一個很好的介入面,令到各個創意產業都得到發展。

王英偉博士暢談電影業

Q:剛才提到電影是一個創意產業的集大成,但會不會形成一個新的門檻?因為它需要一個地方各方面的人才都聚集才能發展起來,例如很多電影人都聚集在北京上海。這個產業特性會不會反而成為某個城市發展電影業的制約?尤其像澳門這種新的微型經濟體。

其實現在拍電影已經是世界性合作,不會再規限於地域。例如香港比較有名的導演徐克,他拍很多特技電影,他的很多特技人員是韓國來的。我們很多電影的配樂或者原創音樂是來自日本的。電影是集大成,而且不分地域。資金來自哪裡不是問題。現在很多合拍片資金來自大陸,我們就上去大陸拍片,迎合市場的需要。我們今天不會再拘泥於電影是在哪裡製作,重點不再是Made in Macau,是Made by Macau。只要是澳門人有參與,澳門人能在這裡得到成長,這就是澳門的電影。

現在香港很多電影都是合拍的。只要電影是香港導演拍的,或者是香港演員演的,那就足夠了。任何一部電影都可以去世界各地拍攝外景,那為什麼還要限定於在澳門拍攝呢?所以只要將這個世界觀放寬一點,我相信澳門有很多方面可以參與到電影產業。

Q:中央提出大灣區發展戰略,澳門也正積極建設深合區。王博士覺得未來大灣區有沒有機會結合香港電影業優勢和大陸優勢,將大灣區發展成為一個新的電影創作中心?而澳門在這中間可以有什麼發展定位?

這個差不多是將來一個必然要走的路,因為大灣區中廣東省和港澳地區除了地緣之外,大家的方言是一樣的,單單是這個市場就超過一億二千萬人口。香港八十年代作為東方荷里活,那時還不到七百萬人口。現在大灣區有接近一億人口,如果能夠發掘本地的風景,故事題材,我相信這個電影蓬勃發展的機會一定是比只靠香港澳門這樣人口相對少的地區更加大。

電影最重要的是人才。人才是世界通行的,所以我認為最重要是電影人才的培養。而電影人才包括編劇,要有好的故事;包括各種技術人員,攝影、音樂等;當然少不了導演;更重要還有製片。一部電影成功與否,製片也是相當重要,他要籌措資金,要控制成本,要將各個演員,製作人員等各就各位組合。所以如果我們可以培育出相關人才,在每一方面都有,一些突出人才就有機會發展起來。

很多藝術行業都是需要有些明星出來,甚至體育也是,有人拿了奧運金牌,有了明星效應,就有很多小朋友會仰慕,想投身其中。香港為什麼這麼多年有這麼多人投身電影行業?除了因為有悠久歷史,更重要有一大批全世界知名的導演,像許鞍華、徐克、張婉婷等等,這些全部都是各有特色的導演。如果我們能夠走出一批這樣的電影人出來,在國際上得到尊重,就自然有很多年青人會獲得機會參與他們製作的電影,慢慢又會提攜另外一批人,一代傳一代。

澳門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很有性格,中西文化在這裡交流幾百年,有其獨特的文化。我們要盡量去發掘,澳門應該是很有機會發展電影產業。我們不要想在澳門去建造一個影城,一個影棚,這些只是很基礎的東西。

我們要想怎樣去培育新一代的澳門電影人,一批真正對電影很有熱情,又有世界觀的電影人。香港在七十年代,是靠一批在外國留學回來的電影人,創造了新浪潮。而這批電影導演在今天仍然主宰着香港的電影的發展。所以一代人可以幾十年去支持着電影業的發展,他們可以帶很多副導演,年青導演。現在香港很多中生代導演也出頭了,如林超賢等,已經是國際大導。還有一批新導演,是電影發展局支持的首部劇情片的導演,屢屢在金馬獎等獲得最佳新導演獎等。所以我覺得只要我們澳門有一批電影人冒出頭來,他們會帶出個潮流來,並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Q:很多剛出道或剛畢業的電影人,未有知名度,甚至連參與的機會也不多,尤其在澳門電影業還是萌芽階段,可以有什麼政策鼓勵和創造更多機會給年青人?

現在媒體的發展最容易切入就是微電影短片,任何一位年輕的導演都未必有能力或資源去拍一部九十分鐘的長片,但拍一部十五至二十分鐘的短片倒是可以的。我們希望澳門年輕導演有更多人有機會去實習,我們可以去推動短片發展。現在任何人都可以拍攝影片,你拿部手機也能拍攝,最重要是創意。拍攝的設備已經不再是阻礙,最重要是創意和講故事的能力。

如果我們能夠鼓勵更多人發掘澳門的故事,每一天澳門都發生很多故事,可以變成很吸引人的影片。以前香港很多導演也來澳門尋找題材,拍電影,我們能不能鼓勵澳門年青人去發掘澳門和大灣區的故事?這個我覺得可以做得到。

王英偉博士暢談電影業

Q:我看王博士的履歷,做過公務員、政務官、企業家、創業者,亦曾參與藝術工作,這些不同的角色往往都有不同的思考邏輯,例如有時藝術界可能覺得政府不理解行業,投資者覺得你這個都不賺錢等等,你個人在不同崗位角色都做過,這方面如何溝通平衡?

社會上每個角色都有不同的責任和考量。政府官員有政府的考慮,因為它花的每一分錢要向公眾交待,業界當然希望有更多資源,所以我經常要平衡各方面的考慮。我在電影發展局,政府設了十億元的電影發展基金,但我到今天也沒花光,因為我們考慮很多方面,有些錢是不能這麼花出去的。但業界可能覺得政府給了十億為什麼你不花出去。我要解釋給業界,有什麼手續,什麼是可以,什麼不可以;發展方向是什麼?是不是全給年青的導演?還是給成熟的導演?我們有不同方面的考慮。我有幸幾方面都工作過,我做過政府官員,也做過商界,現在和藝術方面人士也打交道了十多年,幾方面的人士都了解,也有一定的信任。

信任很重要。例如我向業界說,這個我考慮過不能通過。可能他接受,也可能有的會認為我在敷衍他。這個就是需要長時間合作下大家建立了信任,這個也是我現在做工作比較順利的原因。

Q:這幾年疫情的影響,對各個業界打擊很大;就算沒有疫情,對很多年青入行者,挫折也會比較多,王博士有沒有分享來鼓勵支持一時受挫的文創業界或者年青人?

任何一個發展路程都不會是平坦的,年青人最重要是自強不息。現在疫情可能很多事做不了,但不要浪費時間。

首先要學習,現在線上也可以學習;其次是構思,有很多劇本,很多項目可以現在構思,跟有關人士接觸。等到環境許可,大家可以除下口罩時,你已經比別人走前很多,因為你沒有守株待兔。

我覺得現在很多年青人也是這麼做,他們有些也來找過我,看可以怎麼支持某一些項目。我希望大家都可以有這種心態。

另外也希望政府可以支持更多培訓課程,因為這個時候是最好培訓年青人的時候。這期間沒辦法到處旅行,反而能夠定心下來學習。

我希望澳門的電影人再加把勁!

我希望熱愛電影的朋友一定要繼續努力,澳門是很有特色的,澳門的電影是可以很有性格的。

王英偉博士暢談電影業

Q:金沙中國是澳門很重要的一個企業,你覺得澳門的旅遊博彩業和電影方面會不會有一些更多的結合或者支持其發展?

當然我希望支持更多的創意產業發展,我們有很多娛樂設施在綜合體裡,包括有金光綜藝館,有威尼斯人劇場等。我們都盡量去支持表演藝術的發展,也帶來很多國際盛事。每一次我們帶來國際盛事或者國際紅星,創造很多機會給澳門的相關人士去磨煉。一些國際巨星,主導的技術崗位,燈光音響等往往會帶他自己的專業團隊,但支持這班人的也需要本地的技術人員。所以我們希望在這個過程中創造更多機會給澳門年青人去實習、去學習。

我們有時低估不同技術崗位的藝術性,以為燈光只是燈光,音效只是音效。其實每個音效師是個藝術家。為什麼每個國際巨星要帶自己的音效師?因為他們合作久了,知道怎麼樣可以達到最好水平。我希望澳門這批技術人員未來也可以成長為高水平的專業人士。

發佈者:黃 少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fantasiamacau.com/2022/04/26/%e7%8e%8b%e8%8b%b1%e5%81%89%e5%8d%9a%e5%a3%ab%e6%9a%a2%e8%ab%87%e9%9b%bb%e5%bd%b1%e6%a5%ad/

(3)
上一篇 2022年4月26日 上午10:21
下一篇 2022年4月26日 下午2:28

相關推薦

發佈留言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