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傳》是由羅伯特·澤米吉斯執導的電影,由湯姆·漢克斯、羅賓·懷特等人主演,於1994年7月6日在美國上映。電影改編自美國作家溫斯頓·格盧姆於1986年出版的同名小說,上映後於1995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最佳男主角獎、最佳導演獎等6項大獎。
電影講述了一個智商只有75的小鎮男孩福瑞斯特·甘,從小被人欺負,在認識珍妮後,學會了不斷奔跑,最終得到上天的“眷顧”,在多個領域創造奇跡,也收穫了夢寐以求的愛情。
《阿甘正傳》的成功並不只是阿甘的勵志故事,它更是一個時代的精神象徵,激勵,溫暖著一代人。純粹的追逐理想,在失憶時被眷顧。
反常與正常
大部分的人想到阿甘,先入為主的都會認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非正常行為。
電影中的阿甘,一直重複做著奔跑這件事。在學校時,阿甘唯一的朋友就是珍妮,其他同學總是欺負阿甘,珍妮就總是讓他跑,就這樣讓一個穿著腿型矯正器的孩子學會了奔跑,甚至練就了一副飛毛腿。
在珍妮的不辭而別後,他選擇了奔跑,沒有目的地,只是為了奔跑而奔跑。他從家裡跑到海邊,又掉頭跑向大陸的另一邊。三年時間,除了吃飯和睡覺,其他時間都在不停的奔跑。我認為,換做是任何人都不會作出這樣的“傻事”,這一切在旁人看來都是反常的舉動。
但是,阿甘真的不正常嗎?反常與正常有真正的評判標準嗎?我想,如果低智商或者特立獨行是反常的話,阿甘確實是反常的一類。換種說法,踏實認真,執著純粹的做好每一件事情,是反常的嗎?我想不是。可阿甘就是這樣的人。
不停奔跑的阿甘,沒有目的地,也不為引人注意,更不是想要去拿獎。他只是想要去跑步,然後去完成任何一件事。
在戰場上,他主動救人,不顧安危,不為名利,只是為了救出自己好朋友,他也開始奔跑。就這樣,阿甘來來回回,把許多人安頓到安全區,包括他的朋友。在擇偶方面,他一直堅持著對珍妮的愛,從不理會外界評論。雖然,這時的他已經功成名就,而曾經幫助他的珍妮,卻開始墮落。
所以,反常與正常都不是對立面,至少在阿甘身上不是。奔跑象徵一顆執著的心,給了我一種在路上的感覺。在我的眼中,他就是這樣一個純粹執著的人,其人生似乎一直都在“奔跑”,也是生活的主要目標。
救贖與被救贖
我曾聽過一句話:“有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有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在大家看來,阿甘是“上帝的寵兒”,他的一生似乎都順風順水,沒有人會覺得一個傻子可以擁有如此大的成就。我認為,這和阿甘的童年生活也有很大關係。
小時候,被“傻子”束縛的阿甘到哪裡都不被待見,但他遇到了兩個對他來說最重要的女人:他的母親和珍妮。
阿甘的母親,並沒有因為兒子的智商而拋棄他,相反,她堅持把最好的一切都給了阿甘,並且告訴他:“你和其他人沒有任何不同。”給予他最溫暖的愛,讓阿甘不再自卑,對生活充滿樂觀。另一個就是珍妮。初見時,在公交車上不介意阿甘的身份,更把他當做常人看待,願意與他共用座位,她的包容與善良打動了年少的阿甘。在阿甘被人欺負時,她的一句:“阿甘,快跑。”讓他學會了奔跑。
我想這就是被治癒的童年。因為她們的救贖,造就了後來的阿甘。她們無非都是善良偉大的人。
因為美好的童年,造就了人們口中的“聖人阿甘”。在之後的道路上,他也在治癒別人。
丹中尉的家族世代從軍,以戰死沙場為榮。可是,他偏偏被阿甘從戰場上救了出來。起初他恨阿甘,讓自己如此屈辱的活著,他每天靠著政府的補助金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當他再次遇見阿甘時,阿甘說服了他一起開公司,最後他還成功投資了蘋果公司。原本悲慘的一生被阿甘救贖。
珍妮從小被父親虐待,發誓長大以後要擺脫這樣的人生,但是,因為種種原因,被學校勸退,從此開始墮落。當她再次遇見阿甘,因為童年的缺失和當下的處境,自卑的她選擇了逃避。在阿甘的執著追求下,她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勇氣,勇敢去愛。曾經的她治癒了阿甘,如今被阿甘救贖。
所謂生活如戲,戲如人生;但我們決大多數普通人,是用自己的一生去彌補童年的缺憾並追求自己的夢想。在我看來,無論是珍妮還是中尉,他們都曾經為瘋狂自己痛過和活過,就像電影裡的一句話:「生活就像一顆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味道!」希望每個人都能對生活抱有希望、純粹、執著和勇敢的生活。
發佈者:陳明心,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fantasiamacau.com/2022/05/30/%e5%9f%b7%e8%91%97%e8%88%87%e6%95%91%e8%b4%96%ef%bc%9a%e3%80%8a%e9%98%bf%e7%94%98%e6%ad%a3%e5%82%b3%e3%80%8b%e5%b0%8d%e7%95%b6%e4%bb%a3%e7%9a%84%e5%95%9f%e7%a4%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