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瘋刊》的成長印記

因《瘋刊》發行了第六十期,本期的核心話題就是探討與《瘋刊》的價值、定位、發展的方向等一系列可能性。

本文並不直接參與這個主題,事實上又並非不與之關聯。本文的主題,一是在對比中,重新理解《瘋刊》的定位;二是關於一份藝術類刊物,在內地和本澳的具體環境中,曾出現的若干種實際存在的發展方向,及其方向定位,能夠給予刊物的文化價值和社會效用,還有可持續發展的前景所在。

我與《瘋刊》的成長印記
老城的夏天 雷徠 45X57cm 布面丙烯 2022

接地氣地關注當代藝術

藝術類刊物的定位有很多種,要用以對照來理解《瘋刊》的可能性,首先是,區分通俗普及的,或嚴肅書寫的。嚴肅書寫又分為:完全合乎學術論文的格式標準,關切在確立梳理和詮釋歷史分量的經典作品,也就是美術史方向的;其次,關注於正發生的藝術形式、試圖以文藝批評的體例,洞見當下新藝術的意義詮釋。

在筆者的觀察理解中,《瘋刊》的定位,首先是接地氣的,為普通市民作藝術的興趣普及的;另一方面,又額外關注於當代藝術,這一需要較高的知識門檻領域,且與之相關的知識門類,又未必在一個現代人所應具備的文科通識的行列。

這裏就出現了兩組矛盾:其一,因為實際的社會文科通識教育的匱乏,使“接地氣”等同於低估讀者文化修養水準,作一些無深度的介紹類文章;其二,“先進”的當代藝術,自貶為小眾專門化的藝術,連對具備較高文化修養的一般人,也是有知見障礙,藝術又不同於科學,如果連感動一般文化人的功能都很難達到,那它存在的必要性,難免處在自我掙扎、勉強求突破而不能的尷尬境地。

我與《瘋刊》的成長印記
既白与已寞,雷徠,60x60cm,木板综合材料,2017

過於專業通俗都是弊病

按蔡元培的名言來說,不論是在世俗化時代的今日,還是在非宗教化的中華文明土地上,藝術都該代替宗教,發揮一部分在西方歷史上,由宗教所發揮的社會教化、通過審美感化來提高人性的功能。因此,過專業化和過通俗化都是弊病,先抓兩頭,無疑是向中間地帶進發的最好起點。

內地和澳門的其他當代藝術類刊物,自負盈虧的民辦刊物,基本上都完全轉入了成本更低、時效性更快的網路傳播管道,紙媒被淘汰了。即使是網刊,面對非實用類知識付費可行性不高的情況,也多成為一半是帶來流量的自主命題,一半是半嚴肅、半軟文的版面銷售;少數在線上運營成本相對較低的情況下,成為了編輯、作者們的愛好副業。機構贊助型,或者作為組織生態的非營利部門,則看所依附的機構,在整體大環境中的餘裕程度了。官辦或政府經濟支持的刊物,有一大優勢,就是相對沒有盈虧壓力,自主自足,無須為傳播量而妥協媚俗;由本澳官方基金支持的民辦刊物,則連旋律定調的尺度之難,也不太有,無疑更具優勢。

我與《瘋刊》的成長印記

緊跟核心話題難免偏離

《瘋刊》的出身就在這個位置。只要刊物不囿於慣性而不作新,只要作者們不困於既定成式,將更好的內容、更好的心氣、更自由的創作力給倒是刊,那麼已經有成績了的《瘋刊》,就能再進一步,又進一步,一步又一步,成為世間最好的藝術類刊物之一。

順便說一下我和《瘋刊》。加入《瘋刊》的作者群,好像有一些時日了,即使水準不高,又總想緊跟每期的核心話題,難免總也寫作一些不倫不類的文章,但也稍稍有半文錢自信,未必毫無價值。因為《瘋刊》,我還頗為自我挑戰地寫了一些原本並不太會去碰的題目,以至於對自身的寫作能力多樣化,也多有得到提高,真是非常幸運。

我與《瘋刊》的成長印記

發佈者:雷徠,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fantasiamacau.com/2023/03/29/%e6%88%91%e8%88%87%e3%80%8a%e7%98%8b%e5%88%8a%e3%80%8b%e7%9a%84%e6%88%90%e9%95%b7%e5%8d%b0%e8%a8%98/

(0)
上一篇 2023年3月29日 下午5:26
下一篇 2023年3月29日 下午5:56

相關推薦

發佈留言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