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包裹》思考校園議題

文/木寺

圖/澳門人出版社提供

繪本被譽為“啟蒙故事書”、兒童的“精神食糧”,近年澳門不斷推動建設“閱讀之城”,視培育兒童閱讀習慣為重點。瘋書閣作為澳門人出版社在瘋堂十號創意園的特別展室,自二○二三年成立起,一直以本地圖書結合展覽形式,助力打造澳門的閱讀風景線。

“孩子是我們未來的希望”,適逢世界閱讀日及兒童節,今期展室舉辦“穿梭機械人世界——澳門童書我們的希望”圖書展,以《神秘的包裹》系列圖書作切入點,透過生動易懂、平宜近人的澳門繪本,帶領大眾思考校園議題,別具社會意義。

《神秘的包裹》思考校園議題
展覽開幕式
策展人陳樂詩(左一)、圖書作者張燕青(中)。

以機械人為主角展開

《神秘的包裹》系列圖書以“智能機械學校”為舞台,透過活潑可愛的角色,探討校園欺凌及融合生議題。故事融入時下流行的懸疑推理元素,每集圍繞一個神秘的包裹展開劇情,門外的角色立牌正是故事的概念核心,即第一冊的寄件人閃閃與包裹速遞員電尾。

《神秘的包裹》思考校園議題
瘋書閣門口

展覽揭示了書中多個角色及插畫。人物設計方面,融入了動物元素,拉近角色與受眾的距離。同時插畫色彩鮮明,減輕沉重議題的壓抑感。展室內主要分為三大區域,分別是校園欺凌區域、多動症融合生區域,本地作品及創作人區域。

關注校園欺凌及融合生

校園欺凌區域,策展人調查全球及澳門欺凌狀況,揭示了“全球每年約有二億兒童和青少年遭受校園霸凌,即每三名學生中就約有一人,曾遭受校園霸凌”。在“《澳門學生對網絡欺凌的現況調查二○二○》三千七百九十名受訪學生中,百分之四點四受訪者表示近兩年曾故意網絡欺凌他人;一成多受訪者為“受害者”角色;七成多受訪者表示自己在網絡欺凌中為“旁觀者”角色。”的情勢,以數據帶出“預防校園欺凌刻不容緩”。

《神秘的包裹》思考校園議題
瘋書閣門口

校園欺凌區域

展室通過金星、柴柴、大力三個書中角色及對應插畫,介紹了言語欺凌、排擠性欺凌、身體欺凌三種常見的校園欺凌。當中特別之處在於,金星與大力的角色立牌均放在插畫旁,唯獨遭受排擠性欺凌的柴柴立牌與插畫及其他角色分開擺放,還原排擠性欺凌的“實況”。

《神秘的包裹》思考校園議題
被排擠欺凌的柴柴

多動症融合生是展覽的另一主題,該區引言指出“澳門十年時間內,融合生數量增加了一千七百六十人,二○二二至二○二三學期,澳門融合生已達二千三百八十一人,年環比增長百分之六點一一”的現況,並透過兩幅插畫與主角大香,展現多動症兒童不專心、過動、行為抑制力不足三大特徵,讓大眾了解多動症融合生的表現。

《神秘的包裹》思考校園議題
多動症融合生區域

前兩個領域助力觀展者建立校園欺凌及多動症的基本概念,加深他們了解澳門相關狀況。本地作品及創作人的展示區,除了介紹創作者,即圖書作者張燕青、插畫師吳正楠(金魚貓),以及該書策劃編輯和策展人陳樂詩的資訊外,更放設《神秘的包裹》及《神秘的包裹:時光禮物》兩本書籍供觀展者閱讀。前者傳達了對欺凌說“不”的思想,普及預防校園欺凌及應對的方針。後者則讓大眾了解多動症融合生在生活及學習上的真實需求,學會尊重及照顧他人個別差異,理解人的不同並沒有高低之分。該領域屬於整個展覽的收束部分。

《神秘的包裹》思考校園議題
本地作品及創作人區域

屬於澳門的童書

“每個地區似乎也有獨屬於它們的兒童作品形象,那麼屬於澳門的童書IP究竟是甚麼?”

展覽在開頭的引言中抛出疑問,並在後續三領域為觀展者打開視野,了解澳門兒童除了中國內地的《米小圈》、日本的《屁屁偵探》,以及英國的《小豬佩奇》外,還有《神秘的包裹》這個原創IP可選擇。

《神秘的包裹》思考校園議題
《神秘的包裹》思考校園議題
《神秘的包裹》系列圖書

另一方面,繪本的受眾者往往不止兒童,任何年齡段的讀者也能從中獲得樂趣與資訊。我有遇過校園欺凌嗎?當我與多動症同學相處時,我該如何做?瘋書閣搭建平台,讓大眾對校園議題更深一層深思,欺凌與多動症議題亦不局限於校園,更可延伸至社會的各個角落,這場圖書展本質是關於“人際”的思考,讓我們深思人與人的相處方式。

《神秘的包裹》思考校園議題
“穿梭機械人世界——澳門童書我們的希望”圖書展
《神秘的包裹》思考校園議題

發佈者:Advertising,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fantasiamacau.com/2024/05/27/%e3%80%8a%e7%a5%9e%e7%a7%98%e7%9a%84%e5%8c%85%e8%a3%b9%e3%80%8b%e6%80%9d%e8%80%83%e6%a0%a1%e5%9c%92%e8%ad%b0%e9%a1%8c/

(0)
上一篇 2024年5月27日 上午11:15
下一篇 2024年5月28日 下午4:35

相關推薦

發佈留言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