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瘋》年度藝術人物由澳門學術與藝術協會舉辦,艾兒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及氹仔城區文化協會贊助、澳門《瘋》藝術雜誌作為媒體支持,結合澳門文藝界不同單位的支持與重視,在社會上取得了一致好評,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繼二○二一年舉辦以來,《瘋》年度藝術人物頒奬活動嘗試持續舉辦,同時亦思考活動的起源,如何提升活動的認受性、可行性及效益性。由此,本屆從最初舉辦的初心追本溯源,二○二一年為受疫情困擾的藝文界帶來活力,同時增強藝術家們持續創作的熱情,啟動“藝術人物”專題。事隔三年後,今年再次以“共融”為主題,以文藝與文產兩者的共同發展、共同協調及共同包容,提出活動持續舉辦的初心。
一、文藝文產共同發展。自澳門回歸以後,以澳門文化內容作為經濟適度多元目標的提法躍然紙上,並取得各界一定共識。二○○五年,“澳門歷史城區”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成功以後,長達二十年的文藝文產發展在長期的討論中,最終亦以“一核”的文遺城區作為主要的發展基礎。在新特首即將上任之際,亦指出了文藝與文產在發展主流與邊緣之別,如何在“1+4”的經濟發展框架中,文藝文產“出圈”,亦將成為文化界需要思考的深刻問題。
二、文藝文產共同協調。承上所指,共同發展的本質,必然源自文藝與文產各自施展其自身領域的優勢,文化的社區性、文產的經濟性、資源的分配性,以及兩者協調的共同性均成為重點需要關注的部分。同時,汰弱留強、更新換代亦迫切在眉睫之上,以衡工量值來提高整體水平,資源分配的天秤更應該以公平、公正、公開作為準則,才能真正有效提高澳門特區整體文化水平的上升。
三、文藝文產共同包容。結合以上兩點,發展必然包括競爭,協調必然包括淘汰,包容必然包括結合。澳門地少人多,本土超過一萬二千個社團,社會組織的社區性,企業的利潤性,造就了文藝與文產天然的分歧,如何在公益慈善與經濟利益上取得平衡,在包容當中體現兩者的相互配合,更應是相敬如賓、百花齊放、美美與共、共善共美、各有特色,明確各自邊界,規管服務對象,才能創造更符合社會及經濟需求的邏輯。
最後,本人作為《瘋》藝術雜誌的執行主編已有五年時間,從第一階段以專題方式切入,營運雙月刊的《瘋》藝術雜誌,在版面設計及文字內容作出修改的同時,亦迎來了電子刊的改版,令《瘋》成為了月刊;然而,對於筆者來說,如何透過藝術雜誌這個平台創造更多社會貢獻,顯得尤為重要。由此,第一屆《瘋》年度藝術人物的想法在任職第一年已經在腦海裡誕生。
今天,有幸再度舉辦,亦是為了鼓勵本地的藝術家,向社會宣揚澳門文藝魅力,向讀者朋友們介紹藝術的美好一面,亦為澳門藝術家們留下記憶。
發佈者:張 少鵬,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fantasiamacau.com/2024/10/29/%e7%ac%ac%e4%ba%8c%e5%b1%86%e3%80%8a%e7%98%8b%e3%80%8b%e5%b9%b4%e5%ba%a6%e8%97%9d%e8%a1%93%e4%ba%ba%e7%89%a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