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 網絡圖片

佩卓·阿莫多瓦(Pedro Almodóvar)今年七十有多,終於拍攝了首部英文長片《隔壁的房間》,影迷們早已引頸期盼好一段日子。這部電影不僅在語言上突破以往的創作框架,更在敘事風格、情感基調以及主題表達上展現了鮮見的一面,這位享負盛名的西班牙國寶級導演,在從心所欲的年歲裡,仍然不斷在創作與思想上自我革新。

阿莫多瓦以往的作品以奇情、戲劇性著稱,充滿複雜的情感糾葛和戲劇化的情節設計,更經常出現羶腥色的畫面。在《隔壁的房間》中,他摒棄了這些標誌性的元素,轉向了一種更為紓緩、內斂的情感表達。這種轉變並非突如其來,在《沉默茱麗葉》中,阿莫多瓦開始嘗試一種更為平靜、克制的敘事方式,而《隔壁的房間》則進一步深化了這種風格。

平靜的接受死亡
影片中的死亡並非一種悲壯的終結,而是一種平靜的接受。瑪花的理性態度,傳達了一種對死亡的尊重與理解;與此同時,英格烈的恐懼和不安則代表了大多數人對死亡的天然抗拒。這種雙重視角的呈現,使得影片在情感上更加真實和動人。

色彩在阿莫多瓦的電影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隔壁的房間》中,紅色、黑色分別代表生命與死亡的意象。英格烈在劇中經常穿着紅色的服飾和手袋,畫上鮮紅色的口紅,象徵着她的健康與生命力;瑪花的女兒在影片結尾亦以紅色內襯出場,象徵著她是瑪花生命的延續。
英格烈在瑪花去世後,不再穿着帶有暖色的服飾,轉而以黑色示人,表達了對亡者的悼念;瑪花亦在咖啡廳的那場戲中,穿着全黑色套裝,宣示未來將掌管自己的死亡。影片中的“紅色的門”也是一個重要的象徵。敞開的門,表示延續的生命,緊閉的門則象徵着一段生命的終結。這種色彩的運用不僅增強了影片的視覺衝擊力,也深化了主題的表達。
探討母女關係
另外,母女關係一直是阿莫多瓦電影中的重要主題,在《隔壁的房間》中,這種關係得到了探討。瑪花與女兒蜜雪兒的關係緊張且疏離,作為一位戰地記者,長期缺席女兒的成長,導致母女之間的隔閡日益加深。蜜雪兒對母親的疏遠和對父親的追尋,反映了她在父愛缺失下的心理狀態。這種母女關係的緊張與疏離,在阿莫多瓦的其他作品中也曾多次出現。例如,《沉默茱麗葉》中的母女關係同樣充滿了誤解與隔閡,女兒選擇了逃離母親,母親則在失語中承受着巨大的愧疚感。阿莫多瓦通過這些作品,探討了家庭關係中的失語與缺失,尤其是父愛缺失對母女關係的影響。

我喜歡《活色生香》那種刺激感官的爽快感覺,也愛《對她有話兒》、《我的華麗皮囊》充滿娛樂性。《隔壁的房間》的出現,證明了阿莫多瓦駕馭電影不同的表現方式,進一步鞏固他的藝術成就。這部電影是對死亡和生命的一場思辯,雖然放棄了部分的批判力度,但營造出更廣闊的思考空間。
阿莫多瓦不再依賴戲劇化的情節和強烈的視覺衝擊,而是通過平靜的敘事和細膩的情感刻畫,展現他作為一位成熟導演的自信與從容。這種轉變並非敘事野心的消退,更是他對電影藝術更深層次的理解與探索。

發佈者:蘇 兆偉,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fantasiamacau.com/2025/03/29/%e3%80%8a%e9%9a%94%e5%a3%81%e7%9a%84%e6%88%bf%e9%96%93%e3%80%8b%e8%ab%87%e8%ab%96%e7%94%9f%e6%ad%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