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家村路,位於氹仔北部,南起菜園路北至天津街與北京街相交處。
卓家村
卓家村是氹仔最古老的村落,位於氹仔北部、北澳山的南面。其後山的關帝廟有一重修碑記,記載該廟始建於清康熙年間(1662—1722),可見卓家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三百多年以前。
卓家村在觀音岩山下,建村之初,村民以卓姓為多,村名因此而得。後來,不少外姓人家陸續入住, 而今在百多戶500多人口中,卓姓的原籍居民僅存數戶,大多早已相繼遷至澳門半島及香港謀生了。據其族譜記載,族人原由南雄珠璣巷遷居香山南屏,遞遷雍陌、官堂鄉,最後才遷至氹仔定居。
往昔,村民以務農為生。村屋低矮,排列緊密,現還保存有百年古屋,民風淳樸,卓姓人家而今也保持傳統風俗,每逢年頭“作福”、年尾“還神”和年中“燒衣”,均做法事,祈求風調雨順,村民平安。在三次盛事舉辦時,各方遊子均返村團聚。
近幾十年來,隨著社會發展,卓家村周圍已出現現代化建築物,村中有些舊屋菜地已被拆卸填平,作新建設用地。今已成為氹仔中部市區的一部分。
關帝天后廟(卓家村廟)
卓家村廟是一座媽祖與關帝的合廟,又稱關帝天后廟,不僅是離島唯一一座連體廟宇,也是當地最古老的廟宇。關帝,即關公。在澳門屬財神之一,是保護神;是商戶及生意人、黑白兩道人物崇拜的對象。故而當地當地村民供奉他,並在關帝殿議論事情。而天后,即媽祖,是歷代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祇。卓家村近海,乃是漁民的集散地,船隻往返,供奉媽祖,以保平安。
該廟創建於康熙年間。 具體而言,唐思認為是建於清朝康熙廿三年(即1684)。據現存光緒七年(1881)《重修關帝天后廟古廟捐簽碑記》云:“關帝、天后廟者,創建於康熙之年。”康熙年間,即1662年至1722年,此廟當是在這一段時間內創建的。而究竟是什麼人創建的,為什麼創建,已有學者給出相應的答案,“從其媽祖與關帝廟合建的風格而言,極有可能是閩南人。”這種說法是很有可能的。因為康熙二十二年(1683)是收復了臺灣,隨後開放海禁,中國沿海地區商業頓時繁榮起來,福建、廣東的商人來澳門經商的也越來越多,
商民逐漸在這裏定居下來,於是創建關帝天后廟以保佑財源滾滾,福氣安康。故而筆者認為該廟當在1683年至1722年之間創建,唐思的說法有一定的可信度。
這間廟宇不大,一列三間,中間為主殿,供奉關帝神像,門聯為“丹心昭日月,大義在春秋。” 懸於殿內的道光十七年楹聯為“聲明溢於華夷,將軍加古帝之號;廟貌配乎洙泗,聖人為百世之師” 。右邊為天后宮,供奉天后神像,門口對聯是“海國慈航普濟,霞榆俎豆重光”,懸於殿內道光十七年木聯為“聖母具大神通,萬裏風波平粵海;元君最多靈感,千秋俎豆溯莆田”
。左邊為一間廟祝寓所。雖然兩個殿分兩個門口出入,但殿內有小門相通。殿內有一石碑記載了該廟宇的重建過程,佐證了該村歷史悠久。
今卓家村變化很大,關帝天后廟已被高廈包圍。
發佈者:澳門 口述歷史協會,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fantasiamacau.com/2018/01/02/%e5%8d%93%e5%ae%b6%e6%9d%91%e8%b7%af-caminho-da-povoacao-de-cheok-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