罅些喇提督大馬路(提督馬路)

       

         罅些喇提督大馬路常為華人簡稱為提督馬路,位於澳門半島西北部。北起青洲大馬路巴波沙大馬路交界,南接沙梨頭海邊街,呈東北—西南走向。是澳門半島南北交通要道。此馬路昔日是澳門半島西岸,是在20世紀30年代初填海形成的陸地上修築的。該馬路左方靠近筷子基南灣。該大馬路的北段東面是望廈山,其北麓有古老的蓮峰廟,歷史悠久;西面是跑狗場和蓮峰球場,蓮峰球場的前身原是跑狗場。


         罅些喇提督原是澳門的一位海軍上將, 1911年12月22日,海軍中校罏些喇(Hugo de Lacerda)出任澳門港務局局長、生鴉片進出口監督及天文臺台長。罅些喇提督於1918年10月新澳門總督巴波沙到任前曾被委任為代理澳門總督。他在任港務局局長其間為港口工程建設做出很大貢獻。他還促成了澳門第一次工業展覽會的舉辦。爲了紀念其功績,人們用他的名字來命名該路,另外還有有條街道名叫罅些喇海軍上將巷。


 罅些喇提督大馬路(提督馬路)


提督馬路的沿革 

       19世紀60年代開始第一次填海以前,澳門半島東側海岸線北端沿今天的關閘馬路東側向南經過蓮峰廟旁,折向東南沿蓮峰山北麓到螺絲山北麓,再向東從海角遊雲以東繞過馬交石山,然後沿東望洋山東南麓一直向西南,繞過嘉思欄後沿南灣大馬路、西灣街和民國大馬路內側到達媽閣嘴;澳門半島西側海岸線北端則沿關閘馬路西側向南經過蓮峰廟和望廈山西麓後,大致沿今天的羅若翰神父街、渡船街向西南,再繞過白鴿巢的北麓和西麓,然後經過快艇頭街、庇山耶街、宜安街、司打口和下環街附近,到達媽祖閣和媽閣山麓。青洲則是孤懸於濠江中的一個小島,岸線就在山腳。


       罅些喇提督大馬路大馬路所在的地方原為海浸之地,是淺灣的一部分(由沙欄仔向北,沿沙梨頭、新橋至蓮峰山一帶統稱為淺灣)。直至1866年到1910年,澳葡當局開始在澳門半島西北岸的新橋、沙梨頭地區填海。主要是從蓮花山一直到白鴿巢,把海岸拉成直線。後來在新填的陸地上又開闢了罅些喇提督大馬路、沙梨頭海邊街等地。至1910年,雖然沙梨頭以北的岸段,提督大馬路的輪廓已形成,但其內側仍未完全填築完畢。


罅些喇提督大馬路(提督馬路)   

 

蓮峰廟

       蓮峰廟,位於澳門罅些喇提督大馬路蓮峰山前。為澳門三大古廟之一,也是本地建築規模最龐大的廟宇之一。蓮峰廟曾數次易名。最初因蓮峰廟祀天妃,而稱天妃廟;之後廟又祀奉觀音,所以稱慈護宮。直到乾隆年間,廟宇經過一次大規模的重修,廟貌煥然一新,因此被稱為“新廟”。最終稱為蓮峰廟是始於清朝道光年間,據汪兆鏞載:“國朝道光十年,香山縣知縣錢塘許乃來援西嶽華山廟例,題門額曰‘蓮峰廟’,相沿至今。” 

 

       蓮峰廟在嘉慶六年(1801)、同治五年(1866)兩次重修。同治十三年(1874)澳門大風災亦對蓮峰廟破壞不小,全澳各行鋪發動了這次重修。這次重建捐款規模亦達澳門歷史之最,商號及個人捐款甚多,且遍及澳門和與澳門有關的廣州、香港以及廣東各地乃至天津、上海、九江等商埠。重修耗資達12603.74兩白銀。重建後的蓮峰廟,其建築橫連五座,園苑四圍,外廟三間,內殿數進,門前空地,廣闊逾畝。正門居中為“蓮峰廟”,入廟則為“天後殿”,廟左為武帝殿,廟右為仁壽殿。仁壽殿前座為神農及醫靈殿,中座為倉頡、沮誦殿,後座為金花及痘母殿。其中梵宮佛宇、禪房僧舍、亭臺園榭、圍杆石欄,煥然美侖,是故,蓮峰廟遂得以躋身於澳門三大禪院之列。


罅些喇提督大馬路(提督馬路)

      

         蓮峰廟作為澳門三大名刹之一,其聲名遠揚,不僅在於供奉諸神,而且在於自乾隆時期起,它即為中國官吏商賈集中議事之所。蓮峰廟遠在清初就是華人商賈的議事地,中國官吏的駐節處,更因民族英雄林則徐的事蹟而熠熠生輝。據史載,兩廣總督林則徐在虎門銷煙後,懷疑鴉片可能由澳門流入,遂於道光十九年(1839年)7月26日親臨澳門督察。他就是在蓮峰廟正殿前的亭臺召見葡萄牙官員的。如今,天後殿還保留了林則徐當時辦公的亭子、幾案,殿上懸掛著“恩光浩大”的牌匾。1989年,為紀念林則徐來澳150周年,在廟前廣場豎立了林則徐立像。此外,1841年在蓮峰廟舉行的蓮峰廟會議在中葡關係史上也是重要的一筆。1841年在澳督席爾維拉·邊度和議事會倡議下,澳門政府與管理澳門的廣東地方官道臺易中孚、前山同知蔣立昂等在蓮峰廟舉行會議。雙方就清政府割讓香港及澳門自由貿易等問題進行了一次長達兩小時的會談。此次會議是鴉片戰爭後中葡關係發生轉變的標誌性事件。

 

紅街市

        紅街市位於罅些喇提督大馬路與高土德大馬路的交界處,有些具20世紀建築特色的樓宇,由土生葡人建於1936年,屬裝飾藝術風格。該街市由飛南第三伯爵設計建造,呈“裝飾藝術”型鐘樓式外形,樓高三層,占地甚廣。因建築物外牆為紅色,故稱“紅街市”,又因其面對罏些喇提督馬路(Avenida Almirante Lacerda),故又稱“提督街市”。


罅些喇提督大馬路(提督馬路)

       

        紅街市迄今已有近70多年的歷史,現今街市的正門仍然鑲嵌著“1939”的字樣,但那只是它重建的年份。大樓為三層的平行六面體建築物,以紅磚砌成。平面為兩軸對稱佈局,以中間的鐘樓設置梯級入口,是典型的後現代主義建築。四個角落各有角樓,四周的牆壁上,掛立著突出的方柱體作護壁,其建築風格是20年代才在歐洲發展起來的一種藝術風格。佔地甚廣,樓分三層,地下、二樓兩層寬敝闊大,面積達五千平方公尺,第三層則狹高如塔,塔樓由一座東正教十字形底座承托著,距離地面達24.6公尺,但實用性不大,裝飾性較強,襯托出整座建築宏偉壯觀。外繞以圍牆,有露天迴廊,原種有樹木,環境清幽。整座建築物無論在線條、形態及其他方面都是一個和諧的組合。


       在街市初建的30年代附近還很僻靜,初期街市外圍牆並非密封的,圍牆有綱筋三合土及鑄鐵的裝飾,圖案豐富。圍牆四邊有草砰,向高士德馬路及提督市北街的兩面種有花卉。40年代間,街市前還有一片曠地,植有樹木;時至今日,環境大變,高樓矗立,商店林立、星羅棋布,日間車如流水、人如潮湧、貨如輪轉,成了鬧區。

 

蓮峰球場與賽狗場 

蓮峰球場的所在地即為當年的蘆兜城,是昔日澳門半島西岸。1920年代澳葡政府於北段以西的水面開始填海,得出土地即為蓮峰球場。


罅些喇提督大馬路(提督馬路)


蓮峰球場其前生為賽狗場。1931年11月26日,位於蓮峰山山麓的賽狗場地正式開張,觀臺可容納1500人。先是數名華人與美國人在澳門成立“澳門賽狗會”,興建蓮峰山山麓的賽狗場,設置看臺、跑道、狗圈等。同年,澳門賽狗會正式開幕,主辦者特從美國請來一隊24人女子樂隊表演,儀式相當隆重,場面尤其熱烈。其時跑狗每逢週末舉行,晚8時30分開始,至11時30分左右結束,每晚比賽8場,觀眾下注買“心水狗”,消費頗高,連入場券每位都收費1元。由於消費高昂,至1936年即宣告停辦。


       賽狗場開設於1932年問,迄今已逾60年歷史了,歷盡滄桑,再三易主。1936年間,狗場停辦,一度改為娛樂場,有粵劇、雜耍表演外,還有露天舞場、各種博彩,後因生意不前,不久即結業。1941年間,澳門政府因狗場停辦,將之改建為運動場,並命名為“五二八運動”,用以紀念5月28日葡國革新紀念日;但因運動場位於蓮峰山下蓮峰廟前,一般俗稱蓮峰球場,而今還增設游泳池。


        逸園賽狗場有體育場似的大建築,一邊是橢圓形的梯形大看臺,可容納近萬觀眾,前邊是環形跑道,中間則為大足球場,除主要用作跑狗外,平時常舉行球賽及田徑賽。該場有兩個門口,一在白朗古將軍馬路,是逸園狗場的大門,一在罅些喇提督馬路,門樓像紀念碑似的聳立,原是運動場入門。

 

發佈者:澳門 口述歷史協會,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fantasiamacau.com/2019/01/03/%e7%bd%85%e4%ba%9b%e5%96%87%e6%8f%90%e7%9d%a3%e5%a4%a7%e9%a6%ac%e8%b7%af%ef%bc%88%e6%8f%90%e7%9d%a3%e9%a6%ac%e8%b7%af%ef%bc%89/

(2)
上一篇 2019年1月3日 上午10:55
下一篇 2019年1月5日 上午11:12

相關推薦

發佈留言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