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名稱: 大英博物館館藏意大利文藝復興
展覽團體: 英國大英博物館
時間: 2019/04/27 – 2019/06/30
地點: 澳門藝術博物館3樓
藝文薈澳節目精彩,視覺藝術作品令人目不暇給。若具有在國內外觀賞藝術作品的經驗,必然了解到澳門的藝術展覽大部分均是免費或是較低價格讓市民與遊客共賞,仍記起數年前的西方視覺藝術展覽,每逢周六日均吸引了大灣區(當年還沒有這個概念)的遊客們組團前來參與,可為小城一時佳話。為何千里迢迢亦要前來觀賞呢?究其所以,是作品的豐富,早期的提香、魯賓斯;後期一些的高更、莫奈、畢加索等大師作品在藝博館二層展廳中爭豔鬥麗,並且在策展人的精心安排下,塑造了一條知古識今的優質路線,極具教育意義亦能觀看優秀大師的作品。
達文西:跪姿人物衣飾習作
藝術與科學,同為一路卻分道揚鑣。今天,“大英博物館館藏意大利文藝復興素描展”展出來自42位大師的52幅素描作品,在歐洲重要的文藝復興時期,其藝術家均具有一定的工科背景,可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夠以藝術與科學結合,細數達文西名氣至上;在整個展覽中分成了幾個部分,比如光線、人物、故事及服裝等主題,這些都讓觀眾能夠更好理解不同類別對於特定主題的研究。藝術畫作是一種呈現給接受者的一種感情,但是在文藝復興中的作品更具有一種對於創新、科學意志的追隨,伴隨着肌肉線條在作品中的重視,解剖學的熱情更為濃重,達文西的解剖學筆記在更深程度上是以科學為其創作動力。另一方面,在大教堂等建築物上的壁畫、雕塑等與整體建築物的結構在更深程度上具有更強烈的互相對應,在人體結構的興趣亦引申至對於建築結構的更多探索,對於流體力學的熱情更在於天馬行空,早期飛機的初型亦於達文西的作品中經常發現。由此,藝術所產生的創意更多表現在科學方面,隨着時代的變遷,藝術與科學卻分道揚鑣了,卻沒有想像過,科學其實是來源自藝術。
希波:岩石景色
敬畏與崇拜,藝術作品的功能性表達。在費德里科‧祖卡羅《對貪婪者的懲罰:為佛羅倫斯大教堂所作的習作》作品中,可以看見在黑暗時期所傳承下來的歷史。藝術在早期,不論是視覺藝術或是音樂,均是宗教的利器,讓人民敬畏神的存在,從而藝術的功能性在於洗滌人類的心靈。作品描繪的惡魔對於貪婪者所作出的極奇殘酷的畫面,在佛羅倫斯大教堂的壁畫上呈現,其意義是讓資本者、地主、貴族等感受壓力,對於平民的嚴重剝削終究在末日審判中被一一清算,這樣,在教堂中所見的種種可佈畫面,自然而然成為了捐獻的動力,亦推動了西方宗教高速積聚資本,引申至馬丁路德新教的改革,過份貪婪的宗教當權者由此被推倒。在祖卡羅的作品中,側面呈現了藝術的特有用途:敬畏與崇拜。
對貪婪者的懲罰:為佛羅倫斯大教堂所作的習作
發佈者:張 少鵬,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fantasiamacau.com/2019/06/26/%e6%95%ac%e7%95%8f%e8%88%87%e5%b4%87%e6%8b%9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