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屆的藝穗節舉辦了非常多的精彩節目,而其中在1月24日晚上21:00所演出的《懸空一念:五章遊走於裝置的表演》的節目吸引了不少人來觀賞,而在節目結束後更是為人們帶來不同的感受。
《懸空一念:五章遊走於裝置的表演》節目的表演內容分為五個章節,利用不少道具作為鋪墊,一步一步地把觀眾帶入主題,再在最後與觀眾進行互動,而觀眾對主題的想法或感受向眾人展示。那麼,今次活動的主題為在社會上經歷了性侵犯案件後的受害者的感受、以及案件公佈於眾後,人們對受害者們的“評論”和“評價”。現今的時代發展迅速,網絡科技也令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但同時也形成了一個現象:人們在網絡世界中創造一個虛擬的身份後,便可以不必顧慮會影響到現實中自己的生活,在網絡世界中盡情地發表着自己的言論,言論的好壞也就造了網絡霸凌的現象。其中,對不同事件的受害者而言,人們充滿惡意的言論也造成受害者的“二次傷害”。而這些現象也反映了在現今的社會中,人們對事件中的受害者欠缺了關心和考慮受害者的感受,遺忘了換位思考的重要性,為受害者帶來了二次傷害,更是有機會引來了不可挽救的後果。
以最近澳門發生的年青人輕生事件為例,他們為什麼會走上這條不歸路?會否是因為受到壓迫的人被忽略了?又或者社會會否低估了欺凌的禍害?導致受害者的心聲被人忽略遺忘,從而更不願意去選擇尋找大人的幫助。雖然政府已為宣傳反對校園霸凌的現象而在學校舉辦了不同的活動,然而這些又有沒有幫助到有需要的人?除了學校的老師們會開始留意校園霸凌事件之外,學生們又是否應該要注意與同學之間的玩鬧和欺凌的分別?在遇到疑似受到校園欺凌事件的學生或是因其他事件而感到無助的同學時,應該是要關心他最近所發生的事並與他一起尋找大人的幫助,而不是無視他人表示需要幫助的訊息。
#Me Too 是2017年10月哈維.韋恩斯坦性騷擾事件後在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的一個主題標籤,用於譴責性侵犯與性騷擾行為。後經女演員艾莉莎.米蘭諾的傳播和鼓勵女性在推特上公開被侵犯的經歷,以使人們能認識到這些行為的普遍性。自此之後,數百萬人使用了這一標籤來公開她們的不快經歷,其中也包括許多知名人士。此一標籤已在全球85個國家中使用,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和英國。而其中以日本、韓國、印度為例,有不少的女性受害者也開始使用#Me Too標籤來在網上坦露了她們曾經所遭遇的性騷擾和性侵犯事件,同時隨着#Me Too運動的流行,相關的主題標籤#Him Too跟着出現,用於強調性騷擾和性虐待中的男性受害者。
雖然#Me Too 事件揭發出社會中被隱藏的事件,令世人也開始關注這類事件。但同時也有不少批評意見:認為是這一標籤讓被性騷擾與性侵犯的受害者負起了將這些行為公開化的責任,而這可能會使受害者再度遭到心理創傷。還有意見則稱這標籤只是簡單地激起了憤怒,使人們無法進行有更有意義的交流。而且也有”矯枉過正“的情況出現,根據彭博新聞報道,華爾街的男性管理人員因為懼怕被指控性騷擾,開始盡一切可能避免與女性相處。以及根據紐約郵報,#Me Too運動「使女人們有勇氣為了增長財務、名聲或報復,而去誣告表現良好的男人。」從中,#Me Too事件帶來了好處,令社會中那些被隱藏的性侵犯與性騷擾的個案能夠得到關注,也令人們開始着重去避免同樣的事件再次發生。但同時也因為謊報性侵的比率逐漸攀高,而導致「矯枉過正」的情況出現。到底這類的事件該如何解決?應要阻止性騷擾與性侵犯的個案繼續發生,還是採取行動使謊報性侵的比率減低,令人們更能去幫助真正需要幫助的人?
發佈者:執行主編,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fantasiamacau.com/2021/03/26/%e4%b8%80%e5%bf%b5%e4%b9%8b%e9%96%93%ef%bc%8c%e9%9d%92%e6%98%a5%e4%b8%8d%e5%86%8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