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前澳門治安警察局銀樂隊指揮、《集樂澳門》協會理事長洪少強先生主編、澳門資深音樂學者戴定澄教授作序的《澳門音樂文化的重要支持者- 澳門治安警察銀樂隊70 年》一書於2021 年4 月出版,為澳門城市音樂的發掘,整理和研究提供了珍貴詳實的一手資料!
本書按照年代順序將樂隊發展分為四個時期。
一、樂隊成立(1951-1979)
由當時的員警廳廳長鮑立德的倡議的推動下,籌組成一隊完整的管樂方隊,先後由義大利籍音樂家泰士狄、司馬榮神父、許天德神父、李天成警員任樂隊的指揮兼作曲,在前後幾位指揮的努力和指導下,樂隊有一定的演奏經驗和樂曲積累。 特別在50 年代,施利華上尉任員警廳廳長時期,樂隊的隊員不需要穿著軍裝從事執勤任務,樂隊的發展達到了高峰時期共有75 名樂手。樂隊的工作除了官方儀式外,還舉行公開音樂會、教授音樂,發揮了推動本地音樂文化發展的作用。
由於澳門地區中西文化交融的特點,教會在樂隊成立初期發揮了重要作用,如捐贈樂器及培訓樂隊等。所以澳門教區聖像出遊及部分相關宗教儀式慶典演出,也是員警樂隊主要的工作之一,這習慣延續至今。
二、樂隊重組(1980-1993)
經歷了高峰之後的停滯,80年代員警樂隊再次重組,擴充人員,先後由邊度·沙、文第士、馬祺士擔任樂隊的指揮,樂隊在各個方面有了長足的發展。不但完成日常的演出,還與政府部門加強合作增加公演、應邀出席民間社團演出、定期到各學校推廣音樂、推動本地不同類型音樂會活動、整理保存澳門本土音樂歷史文化資料等等。與此同時,樂隊還逐漸加強對外交流活動,成為澳門音樂推廣活動的生力軍。
樂隊總監馬祺士上任後,開始本地化音樂培訓課程,內容包括:指揮、樂器演奏、和聲、配器、音樂歷史等等,為樂隊開始進入本地化階段奠定了基礎。
三、樂隊本地化(1993-2013)
由於澳門特殊的歷史文化背景,樂隊成立初由葡國軍官及首位華人指揮帶領,80年代重組後再由葡國軍官重組,經歷42年的發展。1993年開始由鐘煜湛、梁健行、鄭繼燊、林永祥、洪少強五位警長繼任樂隊第一代本地華人領導層,延續到2013年由本地化第二代領導層接任。
這一時期,樂隊擔任澳門政府大型慶典儀式如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二日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儀式、歷年回歸日升旗慶典儀式、及國慶儀式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任務。此外樂隊還加強進入社區演奏、各學校交流培訓音樂會等。在回歸期間和回歸後由於樂隊工作的表現突出,分別獲得治安警察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嘉獎。
四、樂隊的社會價值及現狀(2013 – 至今)
2013年至今,樂隊在第二、三代本地化領導層的帶領下,不斷完善團員職業素質和樂隊整體水準,確定了樂隊適應澳門音樂文化發展所需的方針:「銀樂隊去除在官方儀式(宣誓儀式、被閱儀式)中演奏,並對本地區的文化活動予以大力協助,舉辦公開演奏會、教授音樂及推動組織音樂隊。」在特區政府大力推動本地音樂發展的大環境下,樂隊成員積極提高自身音樂素質,增強與世界各地樂隊的交流活動,舉辦大師班、音樂會、音樂節;組織本地管樂隊對外表演、比賽交流,對支持本澳音樂文化做出了重要貢獻。
澳門的歷史文化是在中西方文明不斷交融中形成自己獨有的特色。作者洪少強先生是本澳資深音樂人,長期在警察樂隊工作並擔任指揮,對樂隊的歷史,運作有相當的瞭解和掌握。此外洪先生曾經參與大量本土音樂文化的保育工作,有豐富的學術探討經驗!本書按照年代的順序,作者通過對當事人的親身採訪攝錄、對大量照片、手稿、樂譜等一手資料甄別梳理,生動詳實記錄了澳門治安警察銀樂隊歷史、活動及對本地音樂文化的社會價值和貢獻。與此同時作者深入思考,對澳門城市音樂研究的這一特定領域提出自己的探究觀點,為澳門本土音樂文化研究增添新的課題和亮點!
發佈者:李 冰,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fantasiamacau.com/2021/08/24/%e3%80%8a%e6%be%b3%e9%96%80%e9%9f%b3%e6%a8%82%e6%96%87%e5%8c%96%e7%9a%84%e9%87%8d%e8%a6%81%e6%94%af%e6%8c%81%e8%80%85%e3%80%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