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樂手重現作曲家內心世界——訪澳門管樂協會指揮譚智鍵

領樂手重現作曲家內心世界——訪澳門管樂協會指揮譚智鍵

澳門管樂協會年度音樂盛事《Amazing Winds》於三月二十日於文化中心綜合劇院舉辦,算上今年已走過八年。節目除了有管樂協會旗下的澳門青年管樂團演出外,還會挑選樂團中傑出的年青樂手作為獨奏者。樂團指揮之一的譚智鍵就是這項盛事的見證者,從當年的獨奏者成為今日的指揮,身份轉變,但對音樂熱情未變。

譚智鍵從高一便開始加入管樂協會,是樂團最年青的指揮。被問到樂團的最大特點,他稱「年齡跨度大,中、大學生和社會人士都有。」由於中學生佔大多數,因此樂團風格很有活力;亦因為樂團成員的年齡小,很多曲目也是第一次接觸,團員缺乏個人風格,有賴老師幫忙發掘潛能,正如他當年在樂團中,深受其恩師們啟發。「好似係一張白紙給你,你在上面寫字的感覺。」

做好音樂先要理解情緒

譚智鍵認為一個好的指揮必須要有扎實的基本功。這不止停留在對各種樂器和樂理的認識,指揮對曲目本身理解亦要求深刻,畢竟在演奏廳,指揮需要用身體語言來引導樂手表達樂曲情緒,或激昂、或溫柔,把作曲家當時的內心感覺全部傾瀉出來。

他也認為,隨着時間流逝,個人對音樂的理解也會不一樣。比如音量符號F(Forte)和P(Piano),「以前的理解就是音量上的分別,但我現在的理解會是情緒上的分別。F想表達的是比較高昂、憤怒的情緒等;而P是比較溫柔、哀傷的情緒。」

在注意到情緒上的分別後,看到F和P就不只是調整音量,速度和音色也需要調整來表達相應情緒。每次排練前,譚智鍵都需要做大量的資料搜集,研究該作曲家、理解其創作背景。「舉例,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響曲,背景是他戀上了一位貴族太太,他想表達的情緒是一個撕心裂肺、憤怒,又好悲傷的情緒,有點徬徨、很不開心,這個時候你就要調節它(樂曲)的速度、音量和音色,然後嘗試達到這種情緒。」要剖釋作曲家的內心世界,唯有先把自己代入,才有可能明白樂章間的情緒切換。

領樂手重現作曲家內心世界——訪澳門管樂協會指揮譚智鍵
領樂手重現作曲家內心世界——訪澳門管樂協會指揮譚智鍵

解釋情緒考驗指揮功力

如此深邃複雜的情緒,對「少年不識愁滋味」的高中學生,或會較難消化,畢竟感情只能意會不能言傳。譚智鍵坦言,解釋情緒也很考驗指揮功力,也是指揮需要研究和掌握的技術。「當他們(學生)在十幾歲時,我不會跟他們說三十幾歲時才會看到的東西;但可能當他們十六歲時,我會跟說他們十八歲可能會見到的東西。」每位表演者經過歲月洗禮,人生閱歷的累積,會對樂曲有不同的解讀,從而採取不同的演繹方式,譚智鍵指,「這就是為何不同的樂團演奏,同一首歌,但帶來效果不一樣。」

他認同年紀輕的樂手可能在演奏上有美中不足,但他不認為完美才是最好,每種風格都有其值得被欣賞的地方。所言亦是,假如所有演奏者演奏出來的樂曲情緒和風格相似,那麼將失去許多欣賞音樂的樂趣。除了指揮技巧外,溝通技巧亦是非常重要。譚智鍵強調,與樂手溝通時,語言要簡潔、要一語中的;表演時要留心觀察,樂手有否達到想要的效果,究竟是因為他們做不到,還是誤會了你的意思。

領樂手重現作曲家內心世界——訪澳門管樂協會指揮譚智鍵

嘆澳門局限音樂人

作為一位年青指揮,有否覺得澳門音樂界的指揮年齡跨度大,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譚智鍵覺得正好相反,「首先做指揮,你需要有一個樂團,但澳門的樂團不多,所以不見得是澳門的指揮青黃不接,而是我們沒有足夠多樂團給指揮。」

他以澳門出生的知名指揮家廖國敏為例,廖先生在香港求學,在美國漸露鋒芒,現活躍於國際舞台成為指揮界的新星。澳門其實不缺人才,但市場太小局限有能者發展,以致人才流失,實在可惜。被問到作為指揮的感言,譚智鍵直指,「每一次的指揮,無論是排練還是表演,我都依然可以找在自己身上的不足。我要不停修正,令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指揮,也希望與我一起的這班音樂人,可以做得越來越好!」

領樂手重現作曲家內心世界——訪澳門管樂協會指揮譚智鍵
領樂手重現作曲家內心世界——訪澳門管樂協會指揮譚智鍵

發佈者:鄭 雁之,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fantasiamacau.com/2022/03/28/%e9%a0%98%e6%a8%82%e6%89%8b%e9%87%8d%e7%8f%be%e4%bd%9c%e6%9b%b2%e5%ae%b6%e5%85%a7%e5%bf%83%e4%b8%96%e7%95%8c-%e8%a8%aa%e6%be%b3%e9%96%80%e7%ae%a1%e6%a8%82%e5%8d%94%e6%9c%83%e6%8c%87/

(7)
上一篇 2022年3月21日 下午2:29
下一篇 2022年3月28日 上午11:33

相關推薦

發佈留言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