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信箱
-
《生態作為媒介》超越“表達”
一、 毋庸置疑,徐震是中國當代藝術的標誌性人物之一。廿四歲參加威尼斯雙年展,廿八歲登上珠穆朗瑪峰,並鋸下了一點八六米的山體帶到橫濱三年展展出,卅二歲成立沒頂公司將自己的創造力從個體…
-
打破藍色的界限──觀”城市藝穗節《拉闊x藍色x音樂會》”
你認為藍色是甚麼?第二十二屆澳門城市藝穗節由鄭家和策劃、丁冠濠導演,本地及台灣七位樂手演繹的《拉闊x藍色x音樂會》,透過視覺及音樂傳遞水色、天空、靛藍和午夜四種藍色,為大眾帶來一場…
-
怪老樹《土地戲法》介入城市議題
近年本地觀眾對參與式劇場應該不會太陌生,二○二四年的藝穗節演出當中,多個作品都試圖讓觀眾參與其中,或引導觀眾分享個人經驗與故事,或由觀眾參與辯論和投票,方式不一,《Court Th…
-
黃虎威《晨歌》、《空谷回聲》的中國風味分析
《晨歌》、《空谷回聲》皆為黃虎威先生於一九五八年創作的鋼琴組曲《巴蜀之畫》中的作品,《巴蜀之畫》是黃虎威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其六首簡短的鋼琴作品據說均由四川當地民歌素材改編,描…
-
藝穗節中的AI與“終點”
藝術的意義是甚麼呢?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的阿爾瓦·諾伊教授(Alva Noë)認為,藝術與哲學在某種程度上是非常相似的,二者孜孜以求的共同問題都是我們組織…
-
《等·雨》訴說社區發展故事
茨林圍是澳門的古老圍村,以其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而聞名。最近,一齣名為《等· 雨》的微電影在這個社區中引起了廣泛關注。該作品以真實的故事和居民為基礎,探討了一系列社會議題,讓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