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模前地Largo do Carmo

嘉模前地,在氹仔半島南部,在光復街、嘉模斜巷及嘉路士米耶馬路之間;該街開闢於20世紀晚期,乃一處位於嘉模教堂外面的寬闊空地。那裏有一幢幢南歐色彩的建築物,以及花紅柳綠的花園,風光旖旎,景緻迷人,環境幽雅,空氣清新,使嘉模前地充滿了羅曼蒂克的色彩,不僅成為當地居民常常休憩聊天的好去處,更是今大量遊客駐足,流連忘返。

 嘉模前地Largo do Carmo

嘉模聖母堂

該街名字源於嘉模聖母堂。1875年,當時任氹仔駐軍司令官的提出要在氹仔興建教堂,一方面要配合天主教傳教工作,另一方面也是為居住在氹仔的天主教徒提供宗教活動場所。其實,當時島上的天主教信徒寥寥可數,據1880年統計數位顯示,氹仔居民總人數為3230人,當中教徒僅有35名。因為該堂所在位置地勢較高,過去人可以在此眺望澳門南灣一帶的風光,於是在1877年至1883年之間,時任澳門教區主教決定在此處興建嘉模聖母堂,並於1885年9月15日建築完成。在一百多年間經過不斷的修繕,其外觀仍是很完整。據瞭解,該教堂不僅是氹仔唯一的一間天主教堂,而且於1992年被列入澳門文物名錄中。


嘉模前地Largo do Carmo


嘉謨聖母堂也是葡萄牙人來到氹仔的象徵。19世紀後半葉,澳門天主教主教唐.曼努埃爾.貝爾納多.德索薩.埃尼斯神父在致氹仔、路環兩島的駐軍司令塔薩拉水師上尉的信件中寫道:“五盾旗在氹仔島已飄揚了四十年,但在距離澳門僅兩海裏的那個島上的某處,尚沒有昔日葡萄牙人在其擴張與擴大其疆域的土地上升起的拯救標誌。”促使了嘉模聖母堂的創建。而該教堂在氹仔島的創建,從另一個側面體現了葡萄人正式對該島的佔有和擴張。據說每年的7月16日是嘉模聖母節,這一天教堂必定會舉行各種活動以示紀念,信徒們熙熙攘攘前來膜拜,很是熱鬧。

這座教堂為三層建築物,高大寬敞,整個佈局結構古樸典雅,設計簡單,裝飾並不華麗,但也莊嚴肅穆。鵝黃色的外牆加上頂部是一個小鐘樓,整體感官很歐式。教堂內也很光潔明亮,一派肅穆;據說主祭臺上的聖母像是特地從歐洲運送過來的,所以十分珍貴。

 

氹仔圖書館

在嘉模前地上有另一建築物,即氹仔圖書館,位於嘉模聖母堂的對面。該處原為氹仔海島市官立小學所在地,1992年耗資200萬澳元改建裝修,於1993年開館,建築物為羅馬式風格。今圖書館大樓屬於海島市政廳的物業。圖書館內藏有中、葡書籍,兒童書籍、澳門資料等,且設有閱覽室兩間,其中一間為報刊專用室。其地下為閱覽室,閣樓為期刊室,頂樓為書庫。

 嘉模前地Largo do Carmo

周邊花園

嘉模前地雖不大,卻擁有兩個小公園,一個位於氹仔圖書館後,稱為“市政花園”,裏面花圃錯落有致,植物修剪整齊,漫步其中,今人身心舒暢。另一個是在教堂右方的“史劉蓮德女士公園”,因置有一個巨型十字架而被稱為“十字花園”。它依山勢闢建而成,花園呈海浪形狀,簡單之中尤見心思。花草樹木遍佈山坡,一片鬱鬱盈盈,生意盎然。園內還設有數張石椅,供遊人休憩。在婆娑樹影之下,與三五知己小坐,迎風納爽,又或利用椅上列看的棋盤與友切磋棋藝,一較高下,誠一樂也。此處地勢較高,瀕臨大海,憑欄而立,可俯瞰澳門八景之一“龍環葡韻”的美景以及那一片生長茂密的紅樹林,更可遠眺路環島,視野十分廣闊,今人心曠神怡。早在1956年,海島市地方委員會曾將此處以澳督史伯泰將軍夫人的名字命名為“史劉蓮德女士瞭望台”,也許是來自葡文譯音的緣故,較為艱澀難念,所以很易被人遺忘,時至今日,知道這個名字的人已不多了。

 嘉模前地Largo do Carmo

發佈者:澳門 口述歷史協會,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fantasiamacau.com/2017/01/16/%e5%98%89%e6%a8%a1%e5%89%8d%e5%9c%b0largo-do-carmo/

(1)
上一篇 2017年1月16日 上午10:40
下一篇 2017年2月23日 上午11:47

相關推薦

發佈留言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