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是造就靈魂的工具。——雨果
追溯我記憶的深處,我懵懂記得那些在床頭聽小故事的時光。
那時候,什麼《伊索寓言》、《格林童話》及《安徒生童話》,我聽幾篇便能倒背如流,並且可以跟同學們分享。雖然,在分享當中必定在故事裡,加入自己的創意小宇宙,但我永遠都是深信不疑地說出來。甚至有幾次,我都快把老師們樂壞了,只因為我跟他們說,小紅帽問躺在床上的大灰狼,為什麼牠的牙齒這麼潔白之類。
但無論如何,從小開始我就對這些書中的故事,有着極大的興趣,有可能是當時父母不讓我玩電子產品的緣故吧。所以,每逢我有空閒的時候,便挺起胸來閱讀,因為這是我唯一消磨時光的方式。
到了高小時,我再翻閱《伊索寓言》中,城市老鼠與鄉下老鼠的這個故事。我才知道這個故事,不單單是在訴說兩隻老鼠,分別在鄉下和城市遊山玩水,更是帶出了「人各有志,勉強不得」的意涵,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向。適合你的,不一定適合他人的;而最好的,不一定適合你。又例如《安徒生童話》中的《母親與死神》講述到一個母親要從死神的手中拯救兒子,她不惜付出極大的代價,追到天邊也要找到自己的孩子,最後她為了不想孩子跟她一起忍受貧窮,讓死神帶着自己的兒子往天國去了。這種偉大的母愛和不捨,最終抵不過現實,在兒子的「生」和「死」之間,這個母親選擇了後者,造就了一個悲劇。這可看出安徒生對貧窮人無可選擇的無奈和同情。我不得不驚嘆,這些兒時的讀物,小小的篇章卻藏着大大的道理。我想,成年人看也會有所領悟的。
在小學畢業班的時候,我因為動完手術,所以不能夠上體育課。因此,基本上這一整年的體育課,我都在圖書館裏看書,做一隻書蟲。我看了一些世界名著,像《簡愛》、《哈姆雷特》、《茶花女》及《小婦人》等等。而且,我發現這些書籍的主人公的性格特徵相似,大多是勇敢堅強,敢於戰勝困難的,例如《哈姆雷特》講述了丹麥王子為父復仇的故事,王子哈姆雷特最後與反派克勞迪同歸於盡。「生存還是毁滅,這是一個主要的問題。」面對命運時,我們到底應該舉劍反抗,還是沉默忍受?生存便要忍辱負重,想要如釋重負,死亡便是最快的選擇,但死亡後靈魂的歸處到底在哪裏?
《哈姆雷特》談到人生的抉擇時,主角所面對的事情,也是我們人生會遇到的時候。它告訴了我,我們做的每一個選擇,將會影響我們的未來。而這個世界上,沒有一把尺可以告訴我們對錯的標準,這很激勵當時的我。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個哈姆雷特,那是面對道德和社會之間的矛盾人格。但是漸漸地,我才發現,現代文學比較吸引我,也許是因為莎士比亞的小說中,主角們的情感瓜葛,過於脫離了我現在的生活,例如《羅密歐與朱麗葉》中提到維羅納的兩個望族蒙太古與卡普萊為世仇,但他們的子女羅密歐與朱麗葉卻在一次舞會的碰面下一見鍾情,羅密歐與朱麗葉一直在家族情仇中掙扎,最終在婚禮那天相繼離去人間。這種衝動的愛恨情仇,在現代人生活發生的機率並不大,但無可否認的是,現今社會的人很多已缺乏了像羅密歐與朱麗葉那般真誠的感情,他們為了感情可以付出一切,甚至生命,愛得轟轟烈烈。
升上中學之後,我沒有向文字繁多且意思深奧的書籍出發,因為我開始了解自己,其實並不喜歡看這一類型的書。閱讀是需要興趣的,如果你對手中的那本書沒有興趣的話,那你讀的只是一潭死水而已。反而,我喜歡上幾米的繪本,他每一部的繪本,像是在訴說不同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歡幾米的《月亮忘記了》。《月亮忘記了》描述了地球上的一個小男孩和天上的月亮相遇的故事,他們在孤獨的晚上相互陪伴,可是到了最後月亮回到了天上,只留下男孩自己一人在地上。他們都成長了,但終究逃不過分離的結局。「看不見的,是不是就等於不存在?記住的,是不是永遠不會消失?」幾米所問的每一個問題,每一個人的答案都好像會不一樣。
也許,有人會覺得我們所見的便是真實,亦有人會說,只要我們把重要的東西記着了,那麼它就永遠不會消失。這讓我聯想到《哈姆雷特》中的一句話,「世上本無所謂好和壞,思想使然。」其實,在世界上根本沒有真正的對與錯,只有我們把對與錯作出判斷。在這些閱讀的經歷中,我也發現該過程就像是一環扣一環,由一個深思帶入另一個熟慮,巧妙得很。
經歷使人成長,每個人的經歷不同,致使他們對一本書的理解也會變得不一樣。因此,每次我看完書本後,也會寫下自己的感想,哪怕只是在文字旁邊留下幾句零零碎碎的小話語,或者是現在你所寫的,與多年後的你所想的,可能是差別甚大。然而對我來說,文字是一種發洩情緒的方法,每當我覺得生活乏味時,便會翻閱那些曾抄寫下來的句子。在《孤城閉》中,女主角身為當朝長公主享受了社會最大的紅利,豐衣足食,但犧牲了自己的自由,以及婚姻的選擇權。她在出嫁前曾對男主角說過的一番話,「懷吉,我們都被困在這裏了。兒時戲言,一語成讖。」這句話令我感同身受,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生活何時不像是一座孤城,但孤城裏面就沒有陽光了嗎?就正如莎士比亞所說:「黑夜無論怎樣,白晝總會到來。」實際上,所有人都被不同的事物困住了。對於生活,我們都有不同的壓力,但彩虹總出現在風雨過後。神奇的是,這樣的寥寥幾筆,居然把我的悲傷包紮好,文字一遍又一遍地治療著我的心靈,使我翻來覆去地反思不同時期的自己。
今年開始,我開始寫語錄體的道路了。每當有情感的時候,我便將它寫下來,透過文字寄托的情感,不單單只有愁思,也有更多的喜樂,甚至一些更為複雜的情緒。每次當我把心中所想寫下來之後,就好像放下了心頭大石,思緒更加清晰了,更明白自己接下來要往哪裡走。
余秋雨曾說:「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是的,很多人都喜歡待在舒適圈裏,日復一日,他們沒敢出去闖蕩世界,他們缺少了旁人擁有的經歷,令到這些人的價值觀緊緊限於一個世界裏。我非常認同宮崎駿說的一句話,「生命可以隨心所欲,但不能隨波逐流。」而閱讀使我們能用古今作者的觀點看待不同年代的世界,轉變我們的思維方式,以至於豐富和完整化我們的知識結構,就正如拉布雷所說:「書籍是前人的經驗。」。閱讀後,我們可能還是個平凡人,但思想已不再平凡。我深信,閱讀讓我們學會思考,甚至教會我們將心比心,彷彿經歷了無數個不一樣的人生。
發佈者:卓 穎奇,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fantasiamacau.com/2022/09/28/%e9%96%b1%e8%ae%80%e7%ad%86%e8%a8%98-%e5%9c%a8%e6%96%87%e5%ad%97%e5%a0%86%e8%a3%8f%e7%9c%8b%e6%96%b0%e6%84%8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