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柏林藝術散筆兼略提「烏托邦」展覽

現代人——拉圖(粵音鏬嘟)講得恰,“我們從未現代過”(劉鵬、安涅恩譯)。“現代”人,或者講,華人世界當今嘅洋化、現代化人已經走唔出洋華兩元中心主義合混以來所產生、附帶嘅類分方法。生活上嘅一切(藝唔藝術,文唔文化根本一啲都唔重要),如果冇被奇觀化,根本冇辦法成為商品,更冇辦法進而再轉化成利益。奇觀化(spectacularization)、商品化、制度化,乜化物化似乎係“現代”盲目“發展”嘅必然產物。筆者就正正係生命、生活奇觀化、商品化、制度化之中長大嘅。(“奇觀”係硬譯,拉丁文“specto”原意其實只係“吾觀”,所以“spectacularization”又或者可另硬譯為“表演化”。)

洋人世界入面,用半洋儒嘅視角去睇,“神”極少部分嘅“全能”可以話係“下放”到“個人”裡頭,同時“知識”、“真理”嘅製造權終始未有大量“下放”,法蘭西大革命(保皇黨或稱之法蘭西之亂)以來,“個人”的確係分享到越來越大嘅“自由”,但係“自由”必需喺“框架”存在嘅條件下先有辦法得以施行,而“個人”參與決定改變“框架”嘅權利仍然係少之又少,所以奇觀化後嘅藝術,同反叛、半反叛、非反叛等等嘅唔同程度反奇觀化嘅藝術,好似最後都淨係可以成為絕對“框架”之中絕對“自由”嘅裝飾品,奇觀化與否根本唔重要。

初冬柏林藝術散筆兼略提「烏托邦」展覽
初冬柏林藝術散筆兼略提「烏托邦」展覽
初冬柏林藝術散筆兼略提「烏托邦」展覽
初冬柏林藝術散筆兼略提「烏托邦」展覽
初冬柏林藝術散筆兼略提「烏托邦」展覽
初冬柏林藝術散筆兼略提「烏托邦」展覽

法蘭西感性大文豪賀浪迫(粵拼音baak1)、(國音羅蘭巴特)有大作《文之悅》。“悅”,《說文系傳統論》:“悅,猶說也,拭也,解脫也。”中文入面“悅”係主動定係被動嘅結果唔清楚,但係法文“plaisir”語源拉丁文“placeo”係“吾悅之”,本為主動。單單由法文原文標題到葡、英、德、波譯題,賀浪迫要講嘅文本快感就已經可以有唔同嘅理解:文本本身嘅快感、在於文本嘅快感等等。對文本(呢度順帶延伸到其他“嘢”)能夠產生快感可以話係戀“物”狂,法文“fétiche”來源於洋人殖民擴張史,在此不贅述,同樣又係源語拉丁文,“facticius”(人造的),又證之戀物係人為;順便又聯想到歐洲以知識在後殖時期繼續擴張嘅根本,筆者將之幻想為對“未知”嘅“戀物化”,“戀物化”可以確保知識生產時得益於精神上、甚至宗教式信念而提高嘅“質量”。另外,“文之悅”又令筆者諗起電影都有類似嘅知識“情慾化”(eroticization)。

好多時,洋文文本譯入中文之後,都會被“菁英化”,本來係作者刻意用到嘅日常用語,都會被譯成為較為文雅,甚至係難明嘅用字,但係呢種“菁英化”可以講係別無他選。因為華洋語文大不同,唔同語言翻譯嘅對應組合,簡單來講係數學遊戲,譯文“菁英化”,繼而令中文洋化貼近原文,某程度上其實不過係求便利。

初冬柏林藝術散筆兼略提「烏托邦」展覽
初冬柏林藝術散筆兼略提「烏托邦」展覽

賀浪迫生前(接受電台訪問果陣)講過鍾意字典式嘅“絮文”,筆者將之理解為“文字嘅碎片”。文字作為各種“文明”嘅主要成分,甚至係“神聖”嘅載體,其實就係知識生產入面權力甚大嘅“框架”、“規條”。中文有“上文下理”嘅講法,拉丁文“cohaerentia”喺多種現代歐洲語文中有“倫次”嘅意思,但係“cohaerentia”其實本身都不一定絕對限於各種各樣嘅“倫”、“次”。“語無倫次”本身就係一種“倫次”,“cohaerentia”終極語源“cohaereo”嘅其中一個詞義就正正係“吾成於”,“我組成於”。

筆者參與創作、聯展、策展嘅“柏林風景中的烏托邦”,唔完全可以話係有自誇“亂中有序”嘅企圖,反而係明知無法擺脫等級觀念、現實又甘願屈服嘅結果:首先係確認“亂即序”嘅想法,但最終都要被迫/欣然接受展覽/文章標題係常規內無有效辦法打破嘅傳統,的而且確“主題”作為知識生產、傳播入面嘅“權力”實在太大,但係人類古代詩歌、圖畫“無(標)題”,﹝但(實則)有(/強加主)題﹞,或者可以為“現代”人對“主題”、“標題”嘅宗教式順從有“新”嘅“啟發”。

因為咁,收到“柏林風景中的烏托邦”戶外活動未獲柏林市政廳贊助時,決定說服筆者所在藝術家共同體“Arbeitspause”(暫譯“工作嘅休息”)嘅其他成員繼續呢個initiative,要令職業藝術家無償辦展,一起首就要證明利大於弊,不過亦都要保證在最少工作量付出嘅同時,展覽要有主觀上一定嘅“質量”。一開頭的確係被共同體創始成員瑪塔・薩拉(Marta Stanisława Sala)意氣咁怒斥免費提供作品,甚至係創作“不符合職業道德”,畢竟柏林眾多藝術家為生活困難,越來越得到關注。敝展開幕前一日,筆者同薩拉一齊去咗柏林畫廊(Berlinische Galerie)嘅“階級問題”(Klassenfragen)藝術展嘅開幕禮,主管文化嘅柏林副市長克勞斯.萊德雷克(Klaus Lederer)有作開幕演講,承認柏林藝術家遠遠未收到應有嘅保障。畫廊全名係“柏林畫廊.現代藝術博物館”,喺咁樣“典堂級”嘅場地做“階級問題”藝術展覽絕非易事,當中涉及唔少表徵(representation)上嘅問/議題。開幕嗰日,筆者心情有些少激動,要之後再三觀展、考察後方能作初步定論。

展覽

藝術展覽“柏林風景中的烏托邦”( Utopische Interventionen in Tempelhofer Landschaften)由柏林藝術家共同體“Arbeitspause”策劃,成員包括瑪塔・薩拉、約翰娜・希哈特(Johanna Reichhart)、馬科斯・加西亞・佩雷斯(Mar cos García Pérez)、卡塔基納・薩拉(Katarzyna Sala)和筆者,獲柏林合作社論壇(Berliner Genossenschaftsforum)場地和藝術書籍印刷贊助。

論壇是德國京畿,即柏林同勃蘭登堡兩州近五十個住宅合作社組成的聯會,是次展覽場地由論壇的常設展覽會所借出,展期由二二年十一月底起至二三年一月底結束。“柏林風景中的烏托邦”旨在向柏林和國際藝術家提供合作和交流的機會,以烏托邦為主題,探討藝術作為傳播媒介中溝通的可能性,策展的理念在於自由不受拘束,卻同時是現實面對有限的預算和時間內表達藝術家不同的聲音、訴求和期許。其他參展藝術家包括Aleksandra Idzikowska、Angelika Kuzera、德博拉.烏德(Deborah Uhde)、Harshini J. Karunaratne、Hengame Hosseini、星野早紀、詹姆斯.巴斯卡拉(James Bascara)、柳家茄、區智聰(Jorge Veiga Alves)、李卓媚、劉佩鑫、Marta Bączyk、Melo Börner、姚露欣、鍾依琳、吳方洲、Rusnė Dragūnevičiūtė、Sarapata、徐欣羡(按拉丁字母排序),以及其他的影片協製成員、演員等。

初冬柏林藝術散筆兼略提「烏托邦」展覽

發佈者:張 健文,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fantasiamacau.com/2022/12/23/%e5%88%9d%e5%86%ac%e6%9f%8f%e6%9e%97%e8%97%9d%e8%a1%93%e6%95%a3%e7%ad%86%e5%85%bc%e7%95%a5%e6%8f%90%e3%80%8c%e7%83%8f%e6%89%98%e9%82%a6%e3%80%8d%e5%b1%95%e8%a6%bd/

(0)
上一篇 2022年12月23日 下午2:19
下一篇 2022年12月23日 下午2:43

相關推薦

發佈留言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