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涼山地區彝族原生態民歌的保護與傳承

小涼山地區彝族原生態民歌的保護與傳承

有諺語雲:「彝族生來會唱歌,一唱就是幾大籮,唱得太陽落西坡,唱得金星從東來,百靈鳥聽歌停了叫,牛羊聽聲忘吃草,你若愛聽彝家歌,請到彝家山寨來。」儘管彝族民歌因地區的不同,其風格也有差異,無論在雲南、四川,或是勞動間隙、年節婚喪,在歌聲裏表達自己的情感都是彝族人的本能⸺彝族的說唱藝術、經誦音樂、民間「喀什」是小涼山民間說唱藝術的精華;民歌阿惹牛牛、阿依牛牛、阿斯牛牛、庫詩牛牛是小涼山彝族原生態民歌與民間文學的精品集成,是民間不可多得的音樂與詩歌的精粹集成;彝族的口弦、月琴、馬布、木葉與苗族的蘆笙等,又構成了小涼山人民最喜愛的傳統民間器樂文化。伴隨著人民生活方式的改變及全球化的衝擊,小涼山地區彝族原生態民歌這些美麗而又古老的音樂,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保護與傳承。

一、小凉山的地理位置

關於小涼山的定義一直以來都存在爭議,四川和雲南各有著自己的看法。其中一九八四年由中共四川省委研究室編寫、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四川省情(一九四九至一九八一)》為四川境內的小涼山作出了這樣的劃分依據:大涼山介於四川盆地和川西南山地之間,是大、小涼山的總稱。以美姑境內的黃茅埂為界,以西叫大涼山,以東叫小涼山。小涼山指黃茅埂以東的雷波、樂山市馬邊、峨邊、屏山一帶山地,由錦屏山、分水嶺、茶條山和五指山等組成,東西長百多公里。

小涼山地區彝族原生態民歌的保護與傳承

二、小凉山彝族原生態民歌種類

小涼山彝族原生態民歌是彝族勞動人民在社會實踐中,為表情達意,即興創作和演唱的歌曲形式,它是以口傳心授的方式存在和流傳於民間,並在世代相傳中不斷得到加工和提煉,在口頭相傳中不斷變異。不同的彝族民歌表達了不同時期、不同身份,不同的地理環境,不同身份,不同勞作方式的彝族勞動人民的不同情感體驗。它所涉及的生活面非常廣泛,是彝族民族的精髓。在彝族民歌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婚嫁歌、愛情歌、喪禮歌、勞動歌和節日歌等。

婚嫁歌:婚嫁歌是彝族女性在婚嫁時唱的歌,過去也稱為哭嫁歌。涼山的彝族過去長期處於奴隸社會,女性的地位很低,在包辦婚姻和買賣婚姻的狀況下。當時,婦女的婚姻毫無幸福可言。哭嫁歌的大多數內容是反映彝族女性的悲慘生活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等內容。經過時代變遷,現在的婚嫁歌和以往的哭嫁歌有了很大的不同,哭嫁歌則作為一種表達傳統音樂文化的形式,被保留下來。

愛情歌:是彝族民歌中曲目最多和最豐富的一種。它的旋律特點是舒緩優美,朗朗上口。

勞動歌:是彝族人民在田間地頭勞作時所唱的歌曲,勞動歌的特點一般與勞動的種類的節奏有關,例如有推磨歌,下種歌等。

節日歌:這是彝族同胞在彝族節日唱的歌曲,彝族是個歌舞民族,它的節日歌和舞蹈是不可分割的,例如在小涼山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火把節」中所唱的代表曲目「朵樂荷」,就是一種歌伴舞,一唱眾和的形式,非常隨性活潑。

小涼山地區彝族原生態民歌的保護與傳承
小涼山地區彝族原生態民歌的保護與傳承

三、小凉山彝族原生態民歌的現狀

小涼山地區的彝族雖然仍保留著火把節、彝族年,也保留著出生儀式、成人儀式、送靈歸祖等傳統儀式活動,但是規模已經縮小。即使是有舉行彝族傳統儀式,程式也相當簡化,音樂舞蹈的部分都被大量刪減。而古代的彝族傳統儀式中,「樂」是貫穿始終的,很多儀式中的祈禱都是用吟唱的形式,以歌舞向圖騰求援。而今,會這樣的彝族歌舞,會演奏彝族樂器的人越來越少。在閒暇,彝民們傳統特色的一些文化娛樂活動,大部分被現代的娛樂方式取代。村民們的娛樂活動都是以看電影、看電視、上網為主。即使大家有機會聚在一起唱歌,都是以唱通俗的流行的歌。流行音樂對其衝擊很大。

小涼山地區彝族原生態民歌的保護與傳承

四、如何對小凉山彝族原生態民歌進行有效的保護和傳承

(一)對傳承人的保護

培養傳承人,建議把小涼山彝族原生態民歌納入「非遺」專案,同時納入當地「農民夜校」等,通過開辦培訓班,舉辦民歌比賽,建立傳習基地等,對民歌傳承人要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讓他們把小涼山彝族原生態民歌堅持唱下去。

加速創建小涼山彝族文化生態保護區,舉辦小涼山彝族原生態民歌非遺薈展演等活動,依託「兩微一端」新媒體擴大傳播影響。

(二)鼓勵彝族青少年學習本民族民歌

筆者認為,採用小涼山彝族原生態民歌進校園,把小涼山民歌作為當地的音樂課,讓民歌傳承人走進校園,教青少年學習本民族民歌。還可通過改編,將這些民歌作為舞蹈音樂,編排有特色的小涼山彝族舞蹈或課間操,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學會了自己本民族的歌曲。

另外,距離小涼山最近的高等學府樂山師範學院,培養了很多小涼山地區的彝族學生,帶動這些彝族學生,通過采風的形式,帶動他們瞭解本民族文化,激發他們學習本民族的樂器、歌曲等興趣。學校再配合一些鼓勵的措施,畢竟這些學生以後回到小涼山地區教學的可能性很大,他們才最有可能去傳播彝族音樂文化。

(三)對小凉山彝族原生態民歌收集、整理

組織當地文化館業務幹部做好小涼山彝族原生態民歌的採錄(包括音訊、視頻),並整理成曲譜,讓這些原生態民歌得到很好的保存。在當地電視臺開闢例如「民歌話家鄉」的欄目,通過民歌傳承人,講述民歌背後的故事,展現家鄉的變化,對當地原生態民歌有一個立體的展示。

(四)鼓勵對小凉山民歌的創新傳承

筆者認為有三種方式可以進行。一、改編創作,即「酒瓶裝新酒」,通過不同的配器,讓其具有不同的音樂感覺。二、打破節奏型,形成新的音樂動機,創作新彝族音樂,賦予其講述現代生活的歌詞,就是一首新民歌。三、有機融合,把這些原生態民歌與現代流行音樂融合,讓其煥發新活力。

(五)與旅遊結合,實現小凉山民歌的有效價值

小涼山地區風景優美,旅遊資源豐富。有金口河大峽谷、黑竹溝等著名景區。桂林的《劉三姐映像》,就是整篇桂林當地壯族的音樂素材,作為旅遊專案推出的最成功範例。小涼山彝族的原生態民歌和舞蹈文化,非常具有開發價值。將彝族原汁原味的歌舞整理彙編,向遊客展現,讓遊客在欣賞小涼山美麗風景的同時,體會彝族民俗風情和文化特徵,讓遊客增長知識、開闊視野,將單純的風景旅遊變成風景文旅「+」,提升旅遊的價值。通過展現彝族音樂文化,加深當地彝族同胞瞭解本民族音樂文化,喚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積極參與到小涼山彝族原生態民歌和當地文化的保護和傳承。

小涼山彝族原生態民歌,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我相信在歷史的巨變中,小涼山原生態民歌必定會經歷被忽視到回歸的過程。相信在今後有更多的人喜愛,並演唱小涼山民歌。

參考文獻:

1、陳嶽琴·彝族音樂構成體系的綜述·電影評介

2、羅成萍·淺論滇西彝族支系的民歌和音樂·藝術廣角

小涼山地區彝族原生態民歌的保護與傳承

發佈者:張藝凡,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fantasiamacau.com/2023/04/26/%e5%b0%8f%e6%b6%bc%e5%b1%b1%e5%9c%b0%e5%8d%80%e5%bd%9d%e6%97%8f%e5%8e%9f%e7%94%9f%e6%85%8b%e6%b0%91%e6%ad%8c%e7%9a%84%e4%bf%9d%e8%ad%b7%e8%88%87%e5%82%b3%e6%89%bf/

(2)
上一篇 2023年4月26日 下午4:05
下一篇 2023年4月27日 下午12:11

相關推薦

發佈留言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