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 “文化澳門”對外開放的定位與角色

延續 “文化澳門”對外開放的定位與角色
春季塔石藝墟 資料來源:文化局

月前,《施政報告》針對澳門文化發展方面提出了兩大方向,明確區分事業及產業兩個方向,對筆者而言,文化的多功能性體現出的是在經濟上、政治上、社會上均具備獨特功能,同時,三方亦是互相影響,更具備加乘作用,具有螺旋上升,共同增長的特徵。

延續 “文化澳門”對外開放的定位與角色
《少年Pi的奇幻漂流》資料來源:文化局澳門藝術節

比如,在文化事業上投放,將有利於文化生產的獨特性,為文化產品的求新、求高、求精提供資源,這方面亦會增強了文化工作者的投入程度,為社會文化自下而上的生產提供了活力。同時,亦會對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人力及物力基礎。另外,如果將資源投放到文化產業上,將會打造文化產品的大眾化特質,以具備高傳播能力的產品與服務打破地域界限,將文化內容傳遞到各個地區。

當然,文化輸出本質並不是硬推硬投就能夠成事,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硬件與軟件的配備就顯得異常重要。雖然澳門歷史文化底蘊是深厚的,但是,當代文化輸出之中面臨的是高強度的競爭,不論是政治或經濟上亦需面對多個同樣具備優勢的其他主體,從而脫穎而出。由此,本年度《施政報告》提出打造 “澳門國際綜合旅遊文化區”,當中包括大型文博館、大型文藝中心、當代藝術館,以“兩個打造”作為核心,包括“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重要的橋頭堡”和“中西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窗口”,以成為亞洲的中心、世界的中心為目標,就顯得具備格局,同時認清澳門優勢。

實際上,澳門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的發展在回歸以後一直長期發展,問題在於面對鄰近地區,以及世界舞台的高強度競爭,澳門的文化生產不論在量上或是質上亦難以佔據主流位置,導致不少澳門出品均未能取得突出成果。這亦導致文化發展的投放受到不少質疑,更受到本地挑戰。問題的癥結在於沒有看清澳門的實際容貌。

澳門自葡人來澳以後,一直擔當東亞地區,以及亞洲地區重要港口的角色,將東方與西方的貨物轉運到各地進行售賣,從而令商人獲得豐厚回報,亦同時將東西文化高度共融在澳門這個小城當中,讓澳門成為了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節點。而事實上,澳門文化傳播能力在商業、宗教繁盛時期,已經成為了亞洲的中心,為中西文化的共鑑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延續 “文化澳門”對外開放的定位與角色
文化局“東亞文化之都·中國澳門”主題展館亮相旅博會 資料來源:文化局

事實上,澳門作為平台的角色,不論是商貿、軍事、宗教、學術及印刷等各個範疇均具備顯著的貢獻,而澳門一直以來擔當的正是信息轉換及傳遞的作用。今天來看,打造舞台,更體現 “小舞台唱大戲”的澳門精神,體現出澳門幾百年來的作用,打造高質量文化作品首現、呈現、綻現的平台角色,高度推動澳門作為全球文化藝術交流平台及具影響力文化節慶的代言地,推動澳門再度成為全球文化的中心與核心,與鄰近地區構成差異化角色定位,共同合作與協作,展現優勢互補展現活力。

延續 “文化澳門”對外開放的定位與角色
李锐富:古巴’92 資料來源:氹仔城區文化協會

最後,《施政報告》文化範疇的“兩個打造”,核心源自於澳門擔當對外開放的角色,更是習主席上年回歸慶典提出四點希望的具體化過程。未來,文化澳門的深化發展更應是互惠互利,高度推動社會、經濟與人文交流水平深度與廣度的持續推進。可以肯定的是,澳門的文化開放程度將持續增強。

延續 “文化澳門”對外開放的定位與角色
Iwan Bann攝影作品 資料來源:文化局第十九届威尼斯國際建築壁年展
延續 “文化澳門”對外開放的定位與角色

發佈者:張 少鵬,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fantasiamacau.com/2025/05/28/%e5%bb%b6%e7%ba%8c-%e6%96%87%e5%8c%96%e6%be%b3%e9%96%80%e5%b0%8d%e5%a4%96%e9%96%8b%e6%94%be%e7%9a%84%e5%ae%9a%e4%bd%8d%e8%88%87%e8%a7%92%e8%89%b2/

(0)
上一篇 2025年5月28日 上午10:13
下一篇 2025年5月28日 上午10:48

相關推薦

發佈留言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