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志向,勇闖多媒體創作領域——專訪多媒體製作人余志雲

人物簡介

 

余志雲,「澳門漫畫從業員協會」理事長,「志現場多媒體創作室」製作總監,「澳門民康精神健康促進會」藝術發展部主任。從事「錄像藝術、漫畫、插畫、設計、話劇」於一身的「多媒體製作人」,並致力推動草根基層電影。其編劇作品《告密者》參與短劇匯演,獲得多個獎項。代表作有2008年拍攝的電影作品《橫街窄巷》和2013年的電影《逆著光》。

 

許多人看過澳門本地電影製作《逆著光》後,都會驚歎拍攝手法的純熟。大家想必會認為,製作人應該會是一名修讀相關專業的電影製作人。而事實上,《逆著光》的製作人余志雲先生,並無接受過太多電影拍攝的訓練,一切都是靠自己探索和努力堅持。更特別的是,余志雲接觸創作並非由電影拍攝開始,而是由畫漫畫開始。

 

樂於分享潛心創作

 

余志雲很喜歡分享,所以從小就喜歡畫漫畫,很想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分享告訴別人,所以他選擇了以畫畫的方式,刻畫各種自己生活的經歷,將自己認知的世界,放進畫中呈現給大眾。就好像他的一幅作品《四面楚歌》,作品刻畫出一場古代戰爭場景,場景中的旗幟並非寫著不同國家,而是高舉「供樓」、「工作」、「進修」等等的字眼。作品充分刻畫出現代「一家之主」的壓力,同時也是表達余志雲內心對生活壓力的一份控訴。

 

堅持志向轉向發展

 

近年,余志雲漸漸感受到漫畫視覺化的呈現方式,並不足夠完整去表達他內心的想法。慢慢地,他開始發現,他需要找尋其他的方式,去更完整地分享表達自己的想法。為了堅持志趣,余志雲選擇從單純畫漫畫,到嘗試擔任演員參與戲劇的演出,然後再接觸電影創作、導演的工作,由此,就踏上了多媒體創作的道路。

 

說到最喜歡的電影作品,余志雲表示其中一個就是自己第一次製作的電影《橫街窄巷》。這部電影的製作,技術水準並不成熟。他說:「起初只是抱著嘗試的心態,沒有想到真的能製成電影。」拍攝《橫街窄巷》時,無論是鏡頭的安排、光暗還是配樂和劇本,余志雲都欠缺經驗。但他並不希望拍出來的電影只是給自己娛樂,而是希望能拍到一部能吸引觀眾的電影。所以,余志雲努力克服困難、突破各種限制,認真專業地製作這部電影。《橫街窄巷》雖然是他第一次嘗試的電影作品,但整體故事加入了許多突破性的橋段,例如黑社會的角色。同時劇情相當緊湊,引人入勝。而且電影的拍攝工作還是通過傷健人士共同合作來完成,所以更反映了一些值得關注的社會問題,別具意義。

 

不忘初衷營造共鳴

 

去年年底,余志雲執導的新電影《明天,不要遲》舉行了開鏡禮,這次電影題材延續了余志雲的一貫風格:「要讓社會產生共鳴」。隨著澳門人口老化、老年失智症患者日漸增多,對社會造成沉重的負擔,家人深受困擾。電影因而以此為主題,講述一位失智症患者的故事。余志雲通過電影畫面,呈現失智症患者日常行為的畫面,以及家人對照顧失智症患者所掌握的技巧,從而希望通過電影可以讓更多的市民認識失智症。

 

從畫漫畫、擔任演員,到拍電影,余志雲一直用分享、展示的方式,希望他的作品能夠與社會產生共鳴。他所分享展示的作品,並不一定永遠是呈現美好的東西,而是希望將成功、失敗的經歷,都呈現出來與大家分享,一同經歷整個過程。他說道:「遇到思考不了的難題,我會走出街道上,接觸街道上不同的人和事物,通過這些外在的新鮮事物產生思維衝擊,然後努力去找尋解決問題的靈感。」在多媒體創作的過程,難免會遇到很多瓶頸和各種困難,但余志雲表示仍會堅持初衷,努力突破未知的困難,繼續創作更多更好的作品呈現給大家。

發佈者:主編,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fantasiamacau.com/2015/05/01/%e5%a0%85%e6%8c%81%e5%bf%97%e5%90%91%ef%bc%8c%e5%8b%87%e9%97%96%e5%a4%9a%e5%aa%92%e9%ab%94%e5%89%b5%e4%bd%9c%e9%a0%98%e5%9f%9f-%e5%b0%88%e8%a8%aa%e5%a4%9a%e5%aa%92%e9%ab%94%e8%a3%bd/

(0)
上一篇 2015年3月4日 下午2:58
下一篇 2015年5月1日 上午10:20

相關推薦

發佈留言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