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鍵之間看音樂培育

以澳門音樂人的角度來看,陳希望赴外地進修的學生將來能夠回䭤社會,但瓶頸是,他們回澳後能否找到相應的工作?

專訪澳門鋼琴協會理事長陳偉民

文/Eva

  陳偉民多年在澳門從鋼琴演奏合唱指揮、音樂教育及行政組織工作,多次以獨奏、伴奏、指揮等角色出現在國內外及歐美各地。並於澳門多間院校任教,擔任音樂導師及合唱團指揮,近年陳氏多次帶領聖公會(澳門)蔡高中學合唱團分別在瑞典、北京、新加坡港澳等際合唱比賽中獲得殊榮出任國內外多個鋼琴及合唱比賽評判,現為珠海市音樂家協會副主席、重慶市青年聯合會澳門區委、澳門合唱教師協會會長、澳門鋼琴協會理事長等職務。

鋼琴在灣區的發展

       以澳門音樂人的角度來看,陳希望赴外地進修的學生將來能夠回䭤社會,但瓶頸是,他們回澳後能否找到相應的工作?或許與大灣區結合是一個契機:「即使澳門面積小,但如果善用澳門的制度,加上互聯網的發展,其實在國內有很大的優勢,如國內本身有很多人想了解澳門的文化水平,還有大灣區城市的藝術水平良莠不齊等,澳門能否與鄰近地區互相影響呢?澳門的老師可否以上去任教?或透過網絡教學?」演奏專業當然享受演奏,也希望在外國讀完書後,能夠走上一個更大的舞台。但嘗試過後,是否可以考慮回來建設澳門呢?初出芧盧其實都免不了教學工作,最出色的音樂家都要教學,這不是能否獲取利潤的問題,而是他們希望其音樂理念及方法可以透過教學傳承下去。

藝術反映城市內在文化

         「藝術是反映一個城市內在文化的重要指標。大家可能都知道去俄羅斯看芭蕾舞,去波蘭華沙看蕭邦,這是紥根於某個民族的歷史文化,是該民族的時代反映,經歷長時間所凝聚得來的智慧。如冼星海是成長於澳門的中國偉大民族音樂家,澳門是否應該發展這個藝術教育呢?長遠來說,是應該要加強的。這能夠加強時下年青人對自身地區及國家文化的了解,也可以令市民及年青人對美學有所追求。我覺得人很奇怪,天生喜歡追求一種美的東西,但問題是,我們擁有自身的文化,該如何在藝術上表達出黎?澳門人普遍對藝術較為冷漠,又可以說,他們未被音樂藝術『擊中』 ,擊中之後,便會執著於追求藝術的美;當大家有這個美學準則時,我不相信這些人民的質素會低,其實藝術教育就是用來提高人民的素質。」

  陳續說, 芭蕾舞、交響樂、歌劇這三項藝術領域是世界看重的,當一個城市擁有出色的交響樂團,無可否認這是可以代表一個城市的文化。然而,對作曲家的培養也是相當重要。「其實澳門有很多文化寶藏,但遺憾大多數讀音樂的同學都不會修讀作曲,社會上大家都是演奏貝多芬、莫扎特為多,極少數團體或個人會演奏本地的曲目。想培育音樂人材的話,政府有沒有措施吸引年青人修讀作曲?好的作品都是反映城市的文化,大家為何要去薩爾斯堡?因為那裡有莫札特,去華沙是因為有蕭邦。另外,品牌音樂活動和建築物也可代表城市的文化,如柴可夫斯基國際鋼琴比賽、蕭邦國際鋼琴比賽、利茲國際鋼琴比賽等,都是世界知名的;又如,即使大家不認識歌劇,都有聽過悉尼歌劇院,澳門暫時缺乏一座具規模的正規音樂廳作為音樂文化的地標,倘若有這地標,相信也可以成為澳門的文化印象。」

  陳建議,政府在鼓勵年青人外出進修藝術時,可加快澳門融入大灣區的文化建設之中,讓回澳的藝術人材有機會在內地發展。另外,對本地作曲家的培養,政府可發展年度計劃,例如:一年供養十個作曲家,每年每位作曲家需要作十首作品,幾年之後就有好多本地作品出來,且提供舉辦演奏活動的服務,創作好不好是一回事,起碼政府盡了責任協助。

  然而,在討論哪個元素對城市文化產生影響時,不可忽略的,是文化政策的方向本身:到底我們想帶給下一代甚麼文化?「大家都認識南音詠唱、粵曲,也覺得這些文化很重要,但它們卻不會經常出現在身邊,除了提供資助予社團舉辦活動外,政府有沒有為這些保育和傳承這些文化下更多功夫?現時文化局每年都會舉辦許多文化及節慶的活動,但甚麼活動才對澳門人有深入的影響,需要去深思。」陳指出,現時的處境是政府較多是內部商討政策,與社團缺乏溝通。他建議政府需建立恆常的溝通機制,當政府與民間一起討論,互相聯繫和溝通,很多政策出台時便會事半功倍,反之,推出一個缺乏社會基礎以及具廣泛認受性的政策時,我相信藝術界都會存在反對聲音。

多聽 多感受

        即使不懂得音樂的美,也可以多聽,多感受。「經典交響曲或歌劇可以留存至今是因為它超越了時空性、時代性、民族性、當你細心鑽研,便會發現每個音符之間的組成原來蘊藏着許多秘密,當你越挖越多時,就會對藝術有所追求。」此外,陳建議同學們學鋼琴不要只懂得聽鋼琴的音樂,學音樂也可考慮多學一兩種樂器。如合唱指揮對演奏鋼琴絕對有互補的關係,兩者塑造旋律美的方法相差好遠:鋼琴是打擊的樂器,琴弦所發出的共振聲音是以敲打而來,聲音不夠靚,要彈出好聽的旋律就要多聽唱歌或拉琴的聲音,學習旋律的呼吸,而唱功就是要呼吸;反之,唱歌只是唱出旋律,對鋼琴的和聲毫無概念,這兩者之間對聲音的追求是相輔相成。

教學以愛上音樂為己任

  現時接觸學生面較廣的是音樂中心的老師,故提升本澳的音樂教育水平,亦需從師資著手。「老師的教學方法仍有待改善,因為大家都比較保守,以前學什麼就教什麼。有些老師甚至會抗拒學習新的事物,也有些老師想尋求知識突破,但澳門缺乏渠道去進修,在沒有進修課程可選下,只能選擇香港及內地,或透過網上的資訊進行學習。」還有一個情況是,老闆不一定想老師懂那麼多——如果老師學懂了教學法,也許會將中心的學生吸納做私人教學,中間涉及商業考量,以前曾經聽過有教育中心抗拒學生參加表演活動或比賽,他們不希望學生出去見人,因為見識多了就有比較,就有可能「跳槽」。

        「因材施教,不強迫學生成為專業音樂家,但要讓他們愛上音樂。」是陳堅持的教學理念。「因應他們的水平去進行教學,而不是為了拿很多獎而培訓學生。試過遇到一位後輩,她彈得好好,但最後發現原來她因為老師的關係最後很討厭鋼琴,所以一個老師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需要去思考到底你的教學理念是什麼?想令學生達到什麼程度呢?」他鼓勵教鋼琴的同行,在澳門生活,多以愛心,真心為學生好,讓同學們愛上音樂的前提去教學。

        對於踏上音樂專業道路的學生,學生需要反思幾點:「你必須反覆堅持問自己,是否真的很喜歡音樂?因為將來面對音樂的工作並不是朝九晚六的事,例如在比賽或演出前一段時間,整晚腦子裡都是音樂的東西,精神壓力很大,需要你承受得起音樂的孤獨以及對藝術追求的堅定。肯定的話,我建議你去讀,只要真的喜歡音樂,想投入這領域,向別人展示你對音樂的熱愛,我相信未來的路也不會差。」

        陳寄望未來有更多人走鋼琴專業的路線,回流澳門,帶動本地鋼琴的健康發展;亦希望政府提供更多藝術工作的機會,更多地與業界溝通,讓本地整體音樂百花齊放、健康成長,業界之間能互相尊重、溝通和體諒。

發佈者:Eva,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fantasiamacau.com/2020/06/26/%e7%90%b4%e9%8d%b5%e4%b9%8b%e9%96%93%e7%9c%8b%e9%9f%b3%e6%a8%82%e5%9f%b9%e8%82%b2/

(0)
上一篇 2020年6月26日 下午2:54
下一篇 2020年6月26日 下午3:44

相關推薦

發佈留言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