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融.畫意——紀念繆鵬飛先生

曹凱雲

    翻閱繆鵬飛先生的畫集就像是用萬花筒看他的畫,眼前所呈現的色彩線條變化萬千,讓人過目難忘。

古.融.畫意——紀念繆鵬飛先生
《山水》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整個澳門社會尚未普遍接受當代藝術,直至繆鵬飛先生移居澳門後,他以對這個世界的思考捕捉到一個時代的變化,以及不久後即將全球化的浪潮,用藝術把自己的思想可視化。當時葡萄牙人從他的畫裏開始關注東方文化,更確切來說,繆鵬飛先生讓華人開始重新思考中國人在西方主流社會中的文化認同。繆鵬飛先生的藝術思想,成就了他在「新東方主義」藝術道路上的地位。

繆鵬飛先生所創作的作品中,不乏以中國傳統觀念的創作主題。其中,有一幅畫《神龜圖》,縱130厘米,橫106厘米,採用混合媒材,顏色選用棕色系作為主體圖案基準顏色,用淺白色的線條描繪出龜的形象,奔放自由的畫筆,構圖簡潔明快,使畫面增添了活潑感。乍看之下,這幅畫與史前岩畫藝術有著共通之處,展現了人類自我意識的世界。

史前岩畫是繪畫或刻制在史前洞穴岩壁上的圖畫,岩畫所描繪的圖形,不講究細節,從表現物象的基本形狀入手,再逐步將形狀表現出抽象化和符號化。岩畫遺跡遍佈在世界各地,據考古資料顯示,岩畫曾出現於澳門的九澳地區,有專家判斷其為史前時期,圖案為棋盤狀。遺憾的是,岩畫因土地發展而默默被消失了。

古.融.畫意——紀念繆鵬飛先生
九澳「棋盤狀」岩畫

細看《神龜圖》,雖然沒有細節刻畫龜的形象,但是從這些粗制的畫面中,卻能描繪出龜的真實。說到這裏,就可以看出繆鵬飛先生在借鍳史前岩畫藝術風格的基礎上,以當代西方審美觀念進行改造、提煉和運用,使構圖、色調和表現手法具有凝練性、古樸性及粗獷性。

古.融.畫意——紀念繆鵬飛先生
《神龜圖》

岩畫所表現的題材,基本上都是表現出古人們日常生活的或心裏所嚮往的事物,以粗獷豪邁的手法將生活與藝術結合在一起,它所反映的是原始先民們的信仰和生活,以及對於自身及客觀世界的認知的意境。

    在史前,人們對龜的理解是源於原始宗教中的自然崇拜,自然崇拜就是萬物皆有靈魂觀念的反映,古人常把崇拜對象當作自己的祖先,或者將崇拜對象描繪於岩壁上。

繆鵬飛先生將崇龜習俗文化描繪出來,在很大程度上是對傳統的反思,強調繪畫「源自內心深處」,為文化史的自覺認同,表現為對中國文化的尊重和理解。他運用岩畫樸實的線條、簡練的形體等表現風格,「以西方藝術觀念重建東方的企圖」,把傳統文化、西方文化和當代文化相契合,抒發著當代人與古代中國人一樣,對生活有現實訴求和渴求永生的精神訴求。用當今的觀點來看,其藝術形式既繼續了原始岩畫藝術文化,也延續了中國民族特有的藝術精神。

    我們可以知道那些岩畫的發現者、研究者多為考古學專家們,他們把這些珍寶從荒原中發掘,以歷史家的識見來詮釋人類祖先極其重要的文化遺產。換一個角度來看,不只是運用知識,更需用心靈去體察,以美感欣賞去探究人類成長的過程,領略人類初始的文化形態。

繆鵬飛先生在這方面顯然深受啟發:「我們若能以歷史的敏銳感,把握藝術大河的運行規律,看到時代的任務和自己的使命,必能從這些遠古的造型樣式中尋求出現代的生命。」他從創造當代藝術的觀點,向我們展開一個生命蔥蘢的,充滿夢幻的藝術世界。可以看到的是,考古文物把繆鵬飛先生的藝術創造引向更多元的空間。正如當代藝術家徐震說:「考古的價值是知識、材料,這些很重要,沒有這些東西的話就無法創作。」

在繆鵬飛先生的《水滸》系列畫作中,也能切實感受他筆下的創意確是他對壁畫、簡帛、唐三彩等考古文物的線條、質感、色彩風格等元素,彰顯現出東方與西方文化交融的趨向,中間亦必有體現時代精神的理性追尋。

「我們的畫家若沒有對傳統藝術的親近、瞭解和實踐,那祇能用西方的觀念、西方話語來說話,這是後殖民文化現象。並不能將新的文化體系建立起來。」這是繆鵬飛先生一直���徹「新東方主義」的藝術實踐路向。表面上,他想讓人們用眼睛去欣賞藝術創作,實際上,更像是讓後人受益,透過萬花筒去洞視這個世界,為文化自信建立美學與知識的基礎。

古.融.畫意——紀念繆鵬飛先生
《水滸》系列之一

圖片來源:

漫遊邊界-繆鵬飛作品集,全藝社,北京奇良海德印刷有限公司,2012年

澳門考古學史略,鄭煒明、陳德好,澳門理工學院,2013年

發佈者:曹 凱雲,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fantasiamacau.com/2021/04/27/%e5%8f%a4%ef%bc%8e%e8%9e%8d%ef%bc%8e%e7%95%ab%e6%84%8f-%e7%b4%80%e5%bf%b5%e7%b9%86%e9%b5%ac%e9%a3%9b%e5%85%88%e7%94%9f/

(0)
上一篇 2021年4月26日 下午7:05
下一篇 2021年5月12日 下午5:16

相關推薦

發佈留言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