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明女子學校永留心間

曉明女子學校永留心間
曉明女子學校永留心間
曉明女子學校永留心間
曉明女子學校永留心間

澳門方寸之地,學校立林,正規的中、小、幼學校及高等院校合共逾六十間。不言可知,澳門對教育的重視。澳門第一所正規學校,可溯源16世紀首批天主教耶穌會士范禮安、利瑪竇、羅明堅等傳教士創辦的聖保祿神學院,被譽為遠東第一所大學。

誠然,西方傳教士對澳門教育有其篳路藍縷之功,尤其是對平等教育的推動,尚在社會思想較為封閉之時,為了讓女子接受教育,宗教團體特意先行開辦女子學校,諸如曉明學校、望德女子學校等。在澳門的艱難時期,為了讓貧苦的孩子不至於失學,教會屢屢興辦義學,並且願意深入其時甚為偏遠、隔涉的離島辦學。尤其路環島,島內一直只有聖方濟各學校和聖母聖心學校兩間教會學校。

曉明女子學校永留心間
曉明女子學校永留心間

如果不是在讀《破曉明燈》,實在想不到曉明中學已停辦了四十年。從 1954 年創校到 1974 年殺校合倂到聖羅撒女子英文中學,二十年裡,曉明艱難辦校,書中對平靜修修女、范桂芳修女等興學扶貧的功績作出感恩頌揚;以大量真實具體的育人故事,述說了「平姆」有教無類、從愛出發的教育方針,曾經培養了多少貧家女兒,扭轉了多少悲情人生,為社會造就了優秀人才。

曉明學校不全是義務教育性質辦學,也是有收費的,但收費是很便宜的, 六十年代最初入讀時是五元學費一個月,是每月繳交的。當時魯修女也不會主動催你交, 但能夠交到, 學生都會主動去交,有些學生真的交不出,她都不用這些學生交學費。初二入讀曉明學校時,當時中學生都要學習全科,學生與老師的關係很融洽, 修女很尊重老師。魯修女,范修女主持校內事,解決學校的事情,平修女則管理學校大事,是校外的事情,那時的老師,當知悉學校那時的困難, 覺得就算遲發薪水,也沒有意見。

回想高中畢業禮上,曉明的學生十分重視交旗禮的儀式,由高三的同學交旗給高二的同學,即是說把大姐姐的責任交給你們了,你們要繼續擁護學校,在學校裡好好學習, 由高二的同學接受,舉手是大家宣誓一定會做好本份,使這個責任能夠延續下去。

50年代,學生通過入學考試入讀曉明中學,要讀一個夏令班作學前補充。 當時祖國正在反美,還說要學英文。基本上來說,兩者都比較接近,但是在針對那方面來說,就一定有分別,如果屬於衞生的科目,那一類就一定没問題,但是一旦提到其他的常識科,分別就大,這是大家的想法和概念有很大不同的。

60年代初,曉明學校一班大概有三十多人。當時曉明學校就在新填海區,位於當時澳門的郊區,而羅理基博士大馬路是泥路來的,還没鋪好,至於那些樹全部都是小叢一堆,直徑大概只有兩寸差不多,她們回校的那條泥路真是好天曬下雨淋。

五十年代末,當時有些同學仍然很窮,並没有買校服,當時有學生記憶指,校服應該是先打領帶,蝴蝶好像是很後期的事,她不太記得這個,打領帶後,再打蝴蝶,是有變化的,不過裙子是深藍色,這是一直都没有變。她們所穿的那條是四季裙,冬天也是穿那條,因此那時候她感覺自己是有點營養不良。

曉明學校修女主要是監管學生吃飯,而自治會不理的,一般不負責這些事情的,至於自治會的角色主要是做清潔,把整個學校弄整齊,包括教室、走廊,全都要很乾淨,其次是紀律,有些學校叫風紀的,然後其中有一個責任就是做風紀,這包括站在大門那邊看着同學,看她們有没有遲到,若遲到就要把名字記下來,平時在有些地方,譬如說早操後,要帶領同學,即是自治會做一個維持紀律的角色,主要的責任就是這兩部分。

曉明五十至六十年代的學生,自治會當時的導師是范修女,所以在這麼多修女之中,范修女對學生來說是很有印象,學生都很尊敬范修女,范修女指導學生自治會,還有教導學生安排自治會的工作,怎樣去做這些事情。

因為當時經濟的不景氣,曉明學校也提供寄宿生的服務,宿生就住在二樓的其中一翼,當時來說只是剛剛夠用,校友蕭詠孄那一班來說,算是有很多寄宿生。寄宿主要原因是照顧那些家境有困難的,或者父母在香港糊口的,没有人照顧等,甚至有些是家庭破碎的小朋友,都會讓其寄宿。

當時班社裡的活動,也頗為精彩,譬如說學校校慶節日, 平姆姆的膽禮日,學生就會做表演,因為平姆姆熱愛中國文化,所以她很喜歡看中國的古裝舞,她覺得很優美,譬如挑宮燈、繡球,總之會想辦法自己創一點新意, 在放學的時候練習,或者是準備表演的材料,戲服裝飾等諸如此類,她們在放學若遲走的話,很多時候就是因為這些事情,或者是星期六也會回學校做這些事情,自己積極排練。

曉明學校在課程教授上,主要針對小學至中學而言,第一就是要學生讀文言文,由於文言文亦都包含很多中國文化的精粹在其中,包括了人文的精神以及很多思維,對學生的品格培養也有積極的作用。

當時曉明學校基本的教材都是按照一般中學的,因為有很多澳門的中學要升大學,香港當時也没有甚麼大學的,就只有港大,競爭很大很難進去,後期才多了一間中大,還有浸會那些也不算是大學,是專上的學院,就大學課程來說,有很多學生需要升讀至台灣,所以有很多課程内容是與台灣有涵接。但其實曉明學校教學是一點也不算差的,數學那方面是不錯的,中文除了基本的課本外,學校的文老師曾幫學生們找了一些活頁文選,例如《虬髯客傳》,《諫太宗十思疏》,對曉明學生的中文來說是有幫助的。六十年代課程裡, 有一些現在已不復存在的尺牘,還有基本的四書論語。

曉明女子學校永留心間
曉明女子學校永留心間

六十年代,一個中學老師薪金不過一百至二百元。當時有些同學在小學畢業就已經要離校,包括當時有幾個去學縫衣服。在從前,縫衣服或者是學一些手工,大家都要出外打工,令到有些同學不能讀書,其實很多也是没辦法的。

曉明學校就是給予學生一個很正面的教育,包括教會她們做人要正向思考自己以前學的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就是禮義廉耻、忠孝愛諦,這些才是中國的傳統文化,讓學生即使在社會上,都可以保持用正面的態度去面對問題。因為學校辦學是很艱難的,所以大家會很珍惜得到學習的機會,也都會對天主感恩,祂給予各位曉明學生的宗教信仰,宗教信仰對於一個人,是精神支柱來的,因為有宗教信仰,終歸給自己一個更完善的生活。

發佈者:宗明,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fantasiamacau.com/2021/09/28/%e6%9b%89%e6%98%8e%e5%a5%b3%e5%ad%90%e5%ad%b8%e6%a0%a1%e6%b0%b8%e7%95%99%e5%bf%83%e9%96%93/

(7)
上一篇 2021年9月28日 下午4:38
下一篇 2021年9月28日 下午5:27

相關推薦

發佈留言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