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在現代流行音樂中的運用與探索

《詩經》在現代流行音樂中的運用與探索

《詩經》是我國傳統文化一項不可超越的瑰寶,《詩經》主題豐富、韻味悠長、表現手法精湛,作為先秦時期一種音樂與文學相結合的產物,對當下流行音樂的創作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一、《詩經》是什麼

《詩經》是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光輝起點。《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也是一部樂歌集子,305首詩歌就是上古時期與樂舞結合在一起的用以傳唱和表演的歌,由於其內容豐富、思想和藝術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國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它開創了中國詩歌的優秀傳統,對後世文學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詩經》三百餘篇,均可誦詠、用樂器演奏、歌唱、伴舞。

《毛詩序》中說:“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詠歌之。”《詩經》中的風、雅、頌都是樂歌。可以說《詩經》,其實就是那個時代的流行歌曲。

二、什麼是流行歌曲

流行歌曲稱通俗歌曲。“通俗”是就其演唱方式而言的。流行的歌詞創作也是一種文學創作,屬於詩詞創作的範疇。流行歌曲展現了千姿百態的生活,表達了各種各樣的情緒和心態,為一種通俗文化。“以歌傳情”是流行歌曲的核心,每首歌詞都確定一種感情基調,字裏行間中尋覓以詞抒情、以情帶聲的重要追求。

《詩經》在現代流行音樂中的運用與探索

三、《詩經》與我國流行歌曲的關係

1.大眾文化的特點。《詩經》雖是傳統的文化瑰寶,但更多體現著人民大眾的智慧,這種智慧也影響著流行歌曲。兩者都是折射當前社會的載體,均具有通俗性、流行文化性的特點。這種豐富的文化內涵才能讓《詩經》經歷了千年之後仍然閃閃發光,並且成為了流行歌曲的營養劑。

2.一脈相承的特點。歌曲的靈魂是歌詞,當前“中國風”的歌曲越來越受到歡迎,而這些歌詞在創作中多多少少可見《詩經》的影子,讓歌曲更別具一格。同時,《詩經》中的句式方式也給流行歌曲帶來了影響。如王菲所演唱的《幽蘭操》就是完全借用《詩經》的經典典範。

由此可見,《詩經》是現代流行歌詞的遠祖,他們同是情感的載體,同是通俗的文化,同是文學的創作,同是源於生活又表現生活。這是中國民族文化底蘊與文化傳承的結果。

韓梅

樂山市文化藝術研究所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藝術基金專家評委、香港國際畫院水彩畫藝術委員會主席、樂山市人民政府專家評議委員會委員。

四、《詩經》在現代流行音樂中的運用

(一)、詩經在流行音樂創作手法的運用:

賦比興是詩經最主要的創作手法,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流行歌曲的歌詞文本,作為一種文學創作,也不例外。

“賦”按朱熹《詩集傳》中的說法,“賦者,敷也,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說,賦是直鋪陳敘述。是最基本的表現手法。簡單地說,“賦”就是“直接”。

比如對於愛情這一千古不變的話題,詩經裏是這樣寫的:“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即是直接表達自己的感情。古人總的來說還是比較含蓄的,像這樣直接表達感情的詩句比較少,而今天的流行歌曲中,直接表達自己感情的歌曲就特別多了。也許是因為時代變了,現代歌詞中,對於這種直奔主題的手法情有獨鐘,如《姑娘我愛你》。

而比興手法,現代歌曲就運用的更加嫺熟了。從《老鼠愛大米》裏“我愛你,愛著你,就像老鼠愛大米”開始,現代歌曲的比興之風大興,《兩只蝴蝶》《狼愛上羊》《你是我的玫瑰花》等一大批歌曲先後流行大江南北,比興手法自此大放異彩,將流行樂壇攪的天翻地覆。

其實“賦”“比”“興”本是很經典的寫作手法,尤其是“興”,可以說是中國文化裏很獨特的一種手法,對於詩歌中渲染氣氛、創造意境起著重要的作用。恰當地使用,會給文字帶來別樣的奇妙韻味。

《詩經》在現代流行音樂中的運用與探索

(二)、對詩經內容的化用

除了對詩經創作方法的學習外,很多流行歌曲化用了《詩經》裏的意象,甚至直接把《詩經》中的名篇改編譜曲來演唱。

李叔同1905年編印出版的供學校教學用的《國學唱歌集》,就是從《詩經》、《楚辭》和古詩詞中選出13篇,配以西洋和日本曲調,連同兩首昆曲的譯譜合集而成的。

瓊瑤作詞鄧麗君演唱的歌曲《在水一方》,則是對《秦風·蒹葭》的“詞譯”。《在水一方》採用了同《蒹葭》一樣的意境、一樣的手法,表現了一樣的心境。同時,詞作又融入了作者自己的人生感受和對現代人情感的解讀,喚起受眾對真善美和愛情的歷史記憶,並與作品中人物性格刻畫、氣氛渲染有機結合,營造出一種清新明麗婉轉深情的意境。《蒹葭》本身優美清麗的語言和詩中深情哀傷的情懷很適合表現瓊瑤夢幻似的愛情。並與作者所塑造的古典婉約的女子形象非常吻合。因此,歌曲一經播出,立刻受到人們的喜愛。那寬廣、清麗、舒展的音樂旋律與蘊涵著數千年情緣詩。

方文山作詞周傑倫演唱的歌曲《菊花臺》裏有這麼一句:

北風亂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斷

其中“夜未央”三個字就出自《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鸞聲將將。

《詩經》在現代流行音樂中的運用與探索

五、他山之石

儘管《詩經》和現代流行歌曲是不同時代的產物,但《詩經》作為一種寶貴的文化遺產,對現代及今後的歌曲的創作有著直接或間接的影響,特別是它的一些獨特的藝術手法,能夠為現代流行歌曲的創作者提供很多好的思路,如現在流行樂壇出現的“中國風”。

所謂中國風,大抵有如下定義:

1.中國風的音樂多採用“宮調式”的主旋律。

2.在音樂的編曲上大量運用中國樂器:如二胡、古箏、簫、琵琶……

3.唱腔上運用了中國民歌或戲曲方式。

4.題材上運用了中國的古詩或者傳說故事

戴崇武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二級美術師。2002年、榮獲樂山市政府頒發的郭沫若文藝獎一等獎;

2007年獲郭沫若文藝獎二等獎。

總的來說,中國風歌曲就是三古三新(古辭賦、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編曲、新概念)結合的中國獨特樂種。歌詞具有中國文化內涵,使用新派唱法和編曲技巧烘托歌曲氛圍,歌曲以懷舊的中國背景與現在節奏的結合,產生含蓄、憂愁、幽雅、輕快等歌曲風格的一種流行歌曲分支。中國的古詩或者傳說故事”。

從上文中我們可以明確看出,中國風歌曲“在題材上運用了中國的古詩或者傳說故事”。

事實上,確實有很多詞作者寫出了一大批膾炙人口的詞作,如上文中提到的方文山的《菊花臺》等等,然而如果我們仔細分析大多這些歌曲的內容的話,就會發現,這些歌曲中所運用的典故和意象,大都在唐宋或者更晚的明清,尤其以宋詞最受歡迎。如在中國風歌曲的一些代表人物中,方文山的《青花瓷》《蘭亭序》等詞作中,大量出現宋代詩詞典故;王力宏的《花田錯》和《在梅邊》,分別是是對京劇《花田錯》和元曲《牡丹亭》形式和內容上的化用,陶喆的《蘇三說》源自京劇《蘇三起解》,林俊傑的《曹操》讓人單從名字上就能聯想到元末明初的《三國演義》,後弦的《西廂》脫胎於元雜劇《西廂記》……大致上,這些作品的所引用的“中國的古詩或者傳說故事”都在唐代以後,只有張學友的《楚歌》、屠洪綱的《霸王別姬》,等少數幾首歌是取材於唐以前的典故,至於取材於先秦的,大概只有王菲的《幽蘭操》。

所以古典詩詞是流行歌曲創作中一個不可捨棄的主題,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一個無法回避的誘惑,從遣詞造句、主題營造,意境鋪陳方面,都為現代的創作者提供了很多好的思路。作為一種寶貴的文化遺產,而《詩經》永遠都會對現代及今後的流行歌曲的創作起著這樣或那樣的影響。

參考文獻

[1]王守謙,金秀珍.詩經評注[M].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89.

[2]唐慧流行音樂在《詩經》賦比興手法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文摘版,00281.

[3]馬樹春.中國流行歌曲文學研究論[J].學術論壇,2004(2).

[4]朱自清.新詩雜話[M].南寧: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詩經》在現代流行音樂中的運用與探索

發佈者:張藝凡,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fantasiamacau.com/2022/08/23/%e3%80%8a%e8%a9%a9%e7%b6%93%e3%80%8b%e5%9c%a8%e7%8f%be%e4%bb%a3%e6%b5%81%e8%a1%8c%e9%9f%b3%e6%a8%82%e4%b8%ad%e7%9a%84%e9%81%8b%e7%94%a8%e8%88%87%e6%8e%a2%e7%b4%a2/

(2)
上一篇 2022年8月23日 下午4:54
下一篇 2022年8月24日 上午9:43

相關推薦

發佈留言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