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管樂協會屬下的澳門青年管樂團於去年十二月在台灣嘉義舉辦多場室內和戶外的管樂團演出。協會理事長梁沛龍提到,管樂團對上次去嘉義市已經是二○一五年,今次是疫情後管樂團第一次走出澳門表演。“在長達三周的巡演中,我們將有四場表演,包括在嘉義市文化中心音樂廳及中正公園,另外會跟嘉義大學音樂學系管樂團交流,及一場在廟宇前的社區演出”。
管樂協會最近在街總藝駿中心舉辦了《樂滿青蔥》的管樂獨奏音樂會,約十位年輕的協會團員提供了舞台上獨奏的機會,隨後在文化中心新建的黑盒Ⅱ舉行本年度的《大地之鼓動》音樂會。梁沛龍指出,在這兩個場地表演都是協會和表演者的新嘗試,直言黑盒Ⅱ的音效欠佳。“本地表演場地愈趨緊缺,甚至連協會以往經常使用的崗頂劇院,最近也不供外借了。同時,我們也沒有資金去租用博企的表演設施。場地問題確實是影響藝術發展的一大難關”。
難培養現代人聽古典音樂
在幾個月前與《瘋刊》的一次訪問中,梁沛龍談到了他對古典音樂、藝術表演及商業與文化之間關係的看法。在十月份久石讓的360演出之後,他再次深刻體會到藝術推廣和普及的重要性。梁沛龍的友人在跟他聊天時提到,大部分觀眾都是為了去聽動漫《千與千尋》組曲,對其他古典音樂作品感到無趣或甚至打瞌睡。“現代人對古典音樂的熱情很難培養,因為古典及嚴肅音樂要求它的聽眾去花時間理解其中的音韻,古典音樂編製相對於現代音樂篇幅較長,需要時間和耐心”。
梁沛龍指出,本地娛樂節目非常豐富,選擇多,古典音樂需要多聽、不斷沉浸於其中才能真正品味出其中的韻味,不利於培養對嚴肅音樂的興趣。他舉嘉義為例,該地除了有完善的管樂教育普及制度外,相對較少的娛樂活動有利於當地市民陶冶管樂音樂的品味。他補充道:“音樂藝術同樣是支撐娛樂活動的主要元素。就如早期的張學友演唱會或Lisa Ono在Kooltai的表演中,主辦方邀請了本地音樂家與明星同台演出。”提供演出機會對於樂手固然很重要,這樣的前提是本地樂手擁有一定實力,在國際級數上取得認可。
樂見管樂在學校普及發展
登上大舞台對很大部分人來說是難以想像的事情,梁沛龍指出,協會舉辦各類型演出是為了提供機會令本地人從小就接觸大小舞台表演。“我認為管樂能在學校發展是普及音樂很大的優勢,讓所有學生輕易接觸到管樂音樂。儘管現今的娛樂節目非常豐富多元,從協會成立到現在,當我見到學生在一開始接觸時,他們都感到相當興奮。如果他們的目標是登上藝術的大舞台,那麼這些小型的舞台機會,自然是他們未來成功的必要元素。即使他們日後選擇了其他方向,我也深信這些表演經驗,無論是對他們個人或社交和情感發展方面,都有正面影響。”
在訪問中,梁沛龍淺淡了管樂演奏和中華文化發展。他觀察到在學校的課室裡經常看到同時存在中國漢服和傳統樂器,顯示政府有意推動相關的中華文化藝術。作為一位西洋樂器的指揮,他認為這兩者的發展並不一定衝突,在日本有較多的作曲家使用西洋樂器創作具有當地文化特色的作品。
中華文化西方藝術可以融合
然而,梁沛龍認為在中華文化上這方面的發展暫時相對落後,“除了文化的轉化需要時間來發展和突破外,它亦有可能會面臨一些‘水土不服’的情況。這需要時間和努力克服,我認為透過持續的努力和文化交流,中華文化和西方藝術的融合是可行的,並為文化發展創造更多的機會與可能性。”
發佈者:William,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fantasiamacau.com/2024/01/29/%e8%97%9d%e8%a1%93%e6%8e%a8%e5%bb%a3%e5%8f%8a%e8%88%9e%e5%8f%b0%e6%a9%9f%e6%9c%83%e7%9a%84%e9%87%8d%e8%a6%81%e6%80%a7%e2%94%80%e2%94%80%e8%a8%aa%e7%ae%a1%e6%a8%82%e5%8d%94%e6%9c%83%e7%90%86%e4%ba%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