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化局
舞劇《詠春》,這部舞劇融合了中華武術——詠春拳(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現代舞蹈,為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青年學生們也對這部舞劇產生了一些意見和想法。
學生范家霖認為,葉問的詠春拳與螳螂拳、太極拳、八卦拳和八極拳四門派對決。五個門派的拳法各有千秋,他們的動作乾脆俐落。快與慢的拳法相結合,展現出各門派的特色。葉問與妻子優雅又高難度舞蹈,當中還含有一絲的離別之意,帶着不捨之情。優美緩慢的舞蹈穿插在激烈的劇情,令舞劇增強了情感和吸引力。戲外的“大春”與劇內的“葉師傅”產生共鳴,兩人共同追夢,兩個時代的人產生互動,讓舞劇變得更精彩,成為了焦點。舞者能利用舞姿,表達當時的情感和背景,他們不需要用語言,清楚表達情節和感情,甚至增加了吸引力。
對於可改進的部分,范家霖覺得,劇外和劇內的兩個時間較為混亂,角色之間的穿插和互動,分不清當時情節和發生的時間。停留在其中一個情節的時間比較長,觀眾沉悶。激烈和緩慢動作的轉換不自然,有點勉強。部分的角色沒有背景資料,不清楚所表達的內容和情感。
綜括而言,范家霖在看完詠春後,印象最深刻的是五個門派的高潮對決,充分展現出詠春拳、螳螂拳、太極拳、八卦拳和八極拳的獨特之處,每一個動作都行雲如水。其次,舞者高難度的技巧動作,在情感、音樂和動作的配合下,讓當時的氣氛達到了頂端。
學生陳宥嘉認為,葉問師傅與螳螂拳、太極、八卦和八極拳的四大門派掌門人的對決中,動作乾淨俐落。加上在背景音樂和舞台燈光,他們的動作顯得淋漓盡致。雖然這次的演出並沒有台詞,包含了兩個時間的故事,仍不阻礙到理解這個故事,從他們的動作和表情,我們便可以理解到。當詠春的祖訓以粵語的方式在劇場內響起的時候,就像身臨情境,感受到他們的雄霸氣勢。葉問的妻子張永成回到家鄉,看到一眾女孩採蠶製紗。整段舞蹈中凸顯了女性的優雅姿態,與前面激烈的武打動作,差異很大。
對於可改進的部分,某些片段出現了一些節奏不均勻的地方,例如快速的武術動作與緩慢的舞蹈段落切換之間,有一些不均勻,過程中的切換,感到一些震驚。雖然對電影版本的詠春有印象,但有可能有一些觀眾,他們不太熟悉武術,不理解舞劇想表達的故事。某些角色的背景介紹得較為簡單,有一些片段的燈光是較暗的,並不能看清所有舞台上的人。
概括來說,陳宥嘉最喜歡八卦掌的女掌門人帶領一群女子,身穿黑衣,剛柔並濟。在他的印象中,女性的舞蹈都是柔美的,在這次舞劇中,也知道了原來可以在舞台上展現出與以往不同的風格和姿態。
學生晏梓清認為,舞劇《詠春》在表演的過程中,舞者的動作行雲流水,剛勁有力,感受到力與美的完美結合。特別是一些高難度的動作,仿佛看到了真正的武術大師在舞台上表演。舞台背景和燈光設計也非常出色,營造出濃厚的武術氛圍。舞台佈景變換自如,燈光效果配合舞者的動作,充滿了動感和層次感。特別是在一些打鬥場景中,燈光的變化,讓我感受到緊張和刺激。配樂非常契合舞劇的主題,既有傳統的中國樂器,也有現代的音樂元素。音樂的節奏和旋律,讓我感受到音樂和舞蹈的和諧統一。特別是在一些情感豐富的場景中,音樂的表現力讓我感動不已。
服裝設計獨特,舞者的服裝設計融合了傳統與現代元素,特別是“香雲紗”的運用,增添了舞劇的文化底蘊。每一套服裝都精心設計,既符合角色的特點,又展現了中國傳統服飾的美感。服裝的色彩和款式,與舞台背景相得益彰,更加絢麗多彩。
對於可改進的部分,晏梓清指出,舞劇的故事情節有些複雜,對於沒有武術背景知識的人,可能難以理解。劇情的發展過於跳躍,難以跟上故事進展,特別在一些轉折點,可能會感到困惑。有些場景的表演時間過長,節奏緩慢,影響了整體的觀賞體驗。特別是在一些情感表達的場景中,過長的表演時間有些乏味,削弱了情感的衝擊力。部分角色的性格和背景沒有得到充分展現,難以理解他們的行為意義,影響了劇情的連貫性。雖然舞者的表演技巧非常吸引,故事情節的發展有些平淡,讓劇情顯得有些單調,觀眾的情感起伏不大。
總體而言,晏梓清認為,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舞劇中詠春拳的掌門,與螳螂、太極等四個掌門打鬥的場景,展現出他們對動作的熟練程度。舞劇《詠春》是值得一看,展示了中華文化的魅力,雖然有些地方有待改進,整體上還是非常精彩。

發佈者:瘋刊編輯組,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fantasiamacau.com/2025/03/29/%e8%88%9e%e5%8a%87%e3%80%8a%e8%a9%a0%e6%98%a5%e3%80%8b%e9%9d%92%e5%b9%b4%e5%ad%b8%e7%94%9f%e8%a7%80%e5%be%8c%e6%84%9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