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窗門街

紅窗門街,位於澳門半島西部、風順堂區北部,西南端由三巴仔橫街起,沿途交有群興新街、夜呣街與崗頂斜路、福隆新街等,東北端接營地大街與天通街交界。


 紅窗門街

街名由來

街道的中文名稱源自已拆卸的髹有紅窗的城門。昔日澳門地形面積很小,而澳葡為抵禦外敵入侵(尤其是荷蘭),在澳門築起多道城牆,而其中一道閘門就在這條街道的東北端,在今天通街與蓬萊裏之間。往昔居在城門內的澳門人和葡國人都不曉得在門樓寫牌區,只懂把這些用石建成的城門都叫作「石閘門」,而由於這道閘門髹有紅窗,故人稱紅窗門,其下的街道則被稱為紅窗門街。紅窗門並與下環、媽閣等要衝地相通,城牆近海邊的一段則有一道關卡,駐有稅吏及汛兵,故此街道的葡文名稱Rua da Alfandega,意即關卡街。按《澳門地理》記載:「其牆所經,自今東望洋山頂天文臺西側起,下山,……,經大三巴圍營地之西,南通天街經窗門街過萬裡長城……至今牆界,尚斷續可尋。」時至1862年,城牆與閘門被拆除,但這條街道仍保留「紅窗門街」街名。


 紅窗門街

集賢酒店

1866年,澳門富紳王祿、王棣父子在發展福隆新街與清平直街一帶期間,就在紅窗門一帶興建鋪戶,漸漸街上商鋪林立。有酒樓、旅舍,供商旅豪客居停飲宴,是澳門繁華之地。《華僑報》附近有一幢為紅窗門街環繞的新廈,其地原為一家大酒店,初名“集賢”,後改名“南園”。193195日由合興堂及其它股東創立的位於紅窗門街的 “南圓(Nam Un)”旅館轉讓給呂遠堂。

在澳門還沒有電影院前,曾有外國人攜備放映機,在該酒店內架設銀幕,放映電影,可謂首開澳門電影業之先河。雖然票價昂貴,但觀眾擠擁,皆為好奇之故。類似的舊樓,現多已拆卸重建新廈,所餘無多,亦難免拆卸命運,紅窗門街將會舊貌換新顏。

 

《詩聲》編輯部

《詩聲》為澳門雪堂詩社的月刊。據考證,雪堂當為目前可知澳門歷史上第一個本土舊體詩社,系後來雪社的前身。“雪堂”之名取自宋人蘇軾“東坡草堂”,以維繫詩學傳統、保存國粹為依歸。雪堂召集人為澳門老同盟會員馮秋雪,由馮秋雪、馮印雪兄弟發起,社友均以“雪”為字型大小,取“師友多雪名,雪花征人瑞”之意。雪堂活動主要包括雅集、遊覽、聚飲、詩課與編輯《詩聲》月刊等。其中《詩聲》編輯部設在澳門紅窗門街六十一號,每月一期,主要登載社友之詩話、筆記等作品,同時亦選錄清同濟《周止庵詞選序論》、南朝鐘嶸《詩品》等詞論、詩論。此外還有一些竹枝詞,對於瞭解當時澳門社會生活極具史料價值。

                 

 引用:

①、施白蒂著 金國平譯.《澳門編年史 (二十世紀)》 (1900-1959年).澳門基金會,199904月第1.249

②、张中鹏:《诗社雪堂小考:以〈诗声〉月刊为中心》,载《澳门研究》第55期,2009年。

 

紅窗門街

發佈者:澳門 口述歷史協會,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fantasiamacau.com/2017/01/09/%e7%b4%85%e7%aa%97%e9%96%80%e8%a1%97/

(0)
上一篇 2017年1月9日 上午10:14
下一篇 2017年1月9日 上午11:13

相關推薦

發佈留言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