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交石斜坡(黑沙環斜路)Rampa dos Cavaleiros


       馬交石斜坡,由亞馬喇馬路起在新西洋墳場和新雅馬路終點之間,至卑利喇街止,位於黑沙馬路對面。

 

馬交石之謎

       馬交石之名,最早見於清乾隆時期成書的《澳門記略》::“出閘經蓮花山,山下有天妃廟。北麓有馬蛟(交)石、橢石磽、無趾、三小石承之、相傳浮浪至。”然而,此條記載並未指出馬交石的確切位置,只模糊的說是“北麓”。之後的史籍也未能超越此條,如:阮元《廣東通志》卷一二四所附《澳門圖》中,馬交石位於觀音堂北一海岬旁,祝淮《香山縣誌》卷四附《澳門全圖》則載馬交石在澳門東北角海邊。儘管圖中標出了馬交石的位置,但只是示意圖,並不能確定其準確位置。


馬交石斜坡(黑沙環斜路)Rampa dos Cavaleiros


       有說馬交石在螺絲山的山腰,前臨大海,被澳葡當局鑿去,闢作螺絲山公園。但據《澳門紀略》的記載馬交石應在海邊,而不在山上。當然,如果說這幾塊巨石相疊乃自然形成,容易理解,但堆以使人相信是“浮浪至”的傳說,可能是古人的一種附會。


       有說“馬交石”在澳門東北隅,天後古廟對開的海灘處。據說,廟側崗陵上有一塊橢園形之巨石,由三片石在下承托,上刻有一“礮”(炮之古體)字,為明人所書,後因石裂分開為“馬交石”三字,遂成了此地區之名。及後,天後古廟加築“觀音岩”一間,此石就被鑿除,蹤跡杳然。然而,這也只是傳說而已,並未有人見過此石。


       更有人說該石尚在海灘,澳葡曾於石頂修築平臺,方便遊人觀海,即《澳門市街道名冊》中所說的“圓臺仔”。查街道名冊中的記載:“馬交石,此名指本市馬交石山東北斜坡之區,並向海伸展,在自來公司水塘與黑沙環地區和,漁翁街之間。此區近海之一端,有石一塊,上有一臺,中國人稱之為‘圓臺仔’。”對比之下,便知其為附會之言,此石非彼石。街道名冊中所載的“馬交石”為一泛指的區域並非為《澳門紀略》所說的馬交石。


       馬交石早已不存,其位置也成為了一個謎,但馬交石之名卻留在了騷人墨客的詩篇中。丘逢甲當年過澳時,在遊覽至馬交石時,在寫就的《澳門雜詩》十五首,其中就有一首詠馬交石:“覆路榕陰接海堤,馬蛟石上看潮立,望洋東轉望洋西。十萬軍聲戰水犀。”(注:東望洋,西望洋,皆地名。馬蛟石,為觀海最勝處)。如今人們把馬交石附近一帶都稱為“馬交石”,包括螺絲山、馬交石山、漁翁街、基督教墳場及電力廠附近—帶。

 

螺絲山公園

       螺絲山公園位於馬交石斜坡的南端,是一個設計、建築都別具匠心的公園。此公園於1898年由葡工程師雅療努尼士(C.A.d’Areu Nunes)設計。公園依山而築,循著紅磚小徑,迴旋而上,直抵山巔的螺旋形小塔,整座公園形似一顆巨型螺絲,趣味盎然,故得名。


馬交石斜坡(黑沙環斜路)Rampa dos Cavaleiros


       也有傳說這裡曾有俄羅斯人隱居,被呼為羅斯公園。但據王文達先生所述: “查馬交石螺絲山花園,澳葡前榜其名為羅斯山花園,想為當年繕街名者,竟將螺絲寫為羅斯耳。豈知一誤竟然再誤,譯葡名者,又以為羅斯乃俄羅斯之意,故直譯為Jardim Da Montanha Russa。真是離奇曲折,錯誤百出,良可哂也。”讀罷,才知原來傳說是源於訛誤。


       螺絲山公園又被稱為馬交石公園,這與另一則傳說有關。“另據故老傳說謂:馬交石,原在螺絲山山腰,前臨大海,早被澳葡當局鑿毀,開闢馬交石螺絲山花園雲。故至今,人皆稱螺絲山花園為‘馬交石’。”從前人留下的詩詞來看,確實人們常把螺絲山當作馬交石。如汪兆鏞的《馬蛟石》:“欹岸一卷石,巧作螺旋形。坡陀生雜樹,接葉參天青。天風捲海濤,萬象入窈冥。夕陽半山赭,分遝來香軿。銷夏此勝區,晚涼聞素馨。”黃棣華的《題澳門馬交石》:“山形削就作螺旋,(注:俗名呼螺絲山)石徑迂回次第穿。失卻本來真面目,人工雖巧豈天然?”儘管人們對螺絲山有不同的稱呼,但仍不掩其優美,因而葡人稱之為(Belle View)——即美麗風景區。這一名稱也被應用於螺絲山下的新雅馬路(Estrada da Bella Vista)。


基督教新墳場(紅毛墳)

       基督教新墳場位於望廈山東南端,即馬交石斜坡附近及聖母墳場側。被稱為新墳場是相對於賈梅士廣場附近的舊墳場而言的。1857年澳門城牆內禁止安葬,賈梅士廣場附近的新教徒墳場也被關閉。因此,新教徒會在1858年在望廈一帶購置新地塊以安葬死者。


馬交石斜坡(黑沙環斜路)Rampa dos Cavaleiros


      新墳場的前身為“卡內羅花園”。埃斯特旺·卡內羅(Bernardo Estêvo Carneiro)是澳門土生大富商、大業主,是澳門土生卡內羅家族第二代。1785年11月17日生於葡萄牙賽拉韋紮(Selavisa),何時來東方不詳。1819年已在馬尼拉從事貿易。1831年以前他已至澳門。1825年他從雅努阿裡奧·阿爾梅達(Januário Agostinho de Almeida)手中購買了他的住宅“男爵宮”。埃斯特旺·卡內羅兩次出任澳門議事公局理事官,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1854年8月5日,卡內羅在澳門去世。其後,“卡內羅花園”賣給英國駐澳門領事克雷威爾利·奧斯穆德(Cleverly Osmund)作為基督新教徒墓地。


馬交石斜坡(黑沙環斜路)Rampa dos Cavaleiros

 

發佈者:澳門 口述歷史協會,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fantasiamacau.com/2019/03/15/%e9%a6%ac%e4%ba%a4%e7%9f%b3%e6%96%9c%e5%9d%a1%ef%bc%88%e9%bb%91%e6%b2%99%e7%92%b0%e6%96%9c%e8%b7%af%ef%bc%89rampa-dos-cavaleiros/

(0)
上一篇 2019年3月15日 上午11:18
下一篇 2019年3月15日 上午11:38

相關推薦

發佈留言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