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若龍的藝術寶藏

馬若龍的藝術寶藏
馬若龍

憶起年前5月號的專題“視覺藝術”,為已故藝術家繆鵬飛先生作專題記錄。說實話,筆者從未遇過繆老,主因是筆者過往十數年在外時間較多,對本地藝術家認知不深。回澳後,機緣巧合之間能夠與澳門藝術界的朋友們有更深認識,讓筆者從過往單純透過葡萄牙紀錄片導演嘉斯華作品《繆鵬飛》對繆老有所認知,直至由繆老生前的好友、記者,以及專欄作家對繆老的憶述。當中,最重要的非馬若龍先生莫屬,筆者作為一個藝術愛好者,面對澳門當代藝術界的“一哥”,有幸在他的介紹下了解到繆老的故事,並且紀錄下來,對於筆者而言已經是難能可貴。

今年,有幸能夠獲得馬若龍先生的信任,本期則以“馬與朋友”作為專題,從他的朋友們、後輩中深度了解他藝術的思維與風格。從馬若龍先生的身份認同來看,他的家族歷史見證着澳門與葡萄牙在“大航海時代”中滙聚東西,亦是文化共融及傳誦東西的交滙地。

那麼澳門對於馬若龍先生的創作又起着甚麼樣的關鍵呢?祖父為葡人、祖母為華人,母親具有西班牙及東南亞馬六甲的血統,家族的文化結合了全球多地不同視野。他的家庭估計就是世界最早“Cosmopolitan”的產出地。視野、角度,以及觀點等字眼,在與馬先生的對話中最常出現。

仍記得他分享的兒時小故事。一天,他與祖父在公園的長椅坐着,突然鳥糞擲在了他的身上,讓他感到生氣,覺得上帝為甚麼總是讓人懊惱。祖父卻說,“你想一下,如果天上的不是鳥,是一頭會飛的大象,他的糞便估計會擲死你”。這種天馬行空卻不失幽默的思想,亦讓馬先生的作品中產生很多天馬行空的想法,卻不失對傳統的尊敬。

“顏色在一個地方是令人害怕,在另一個地方卻是象徵幸福”。身份不一,非中非西的角色地位,令藝術家的作品在用色上十分大膽。在套用了大量泥黃顏色,以及中國水墨的特徵,馬先生的作品在西方的視野中顯得出格,亦令他的作品令人印象深刻。同一樣的東西在東方習以為常,在西方卻顯得出類拔萃,是否亦印證着人的極限不應只在一地被評價,更應在流動之中獲得生生不息的機會呢?

視野、流動,以及傳統,與馬若龍先生的對話之中,簡單數個要點充分從他的作品中感受到。四百多年大航海時代的浪漫與變遷,澳門作為中西交融的中心,其歷史足跡踏出盛衰以及未來發展的路徑仍然是令人充滿期待。期待本期的“馬與朋友”收穫同行對馬若龍先生的想法,共同尋找出馬若龍的藝術寶藏。

發佈者:張 少鵬,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fantasiamacau.com/2022/06/23/%e9%a6%ac%e8%8b%a5%e9%be%8d%e7%9a%84%e8%97%9d%e8%a1%93%e5%af%b6%e8%97%8f/

(0)
上一篇 2022年6月23日 下午3:47
下一篇 2022年6月23日 下午4:14

相關推薦

發佈留言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