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紹儀,擅長當代水墨創作,傳統與西方融合的新水墨國畫,對於淡墨有深刻的認識,題材取自生活中的瞬間感受,並依此選擇合適筆墨將其定格。2021年獲廣州美術學院藝術學碩士學位,主修中國畫;作品曾在北京、廣州、泰國、澳門、香港等地展出、獲獎及被收藏,曾入選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港澳台海外華人作品展;獲2019澳門書畫聯展優異獎等。
中年不忘繪畫夢
若非盧紹儀提起她有個正讀大學的女兒,筆者根本想像不到她的真實年齡。盧紹儀笑言,她在中學時也有個美術夢,可惜當時考不上廣州美術學院,後來只好讀服裝設計。等到女兒長大,發現自己仍深深不忘繪畫,於是重新參加考試進入廣州美術學院。人近中年再重返校園,期間當然遇上不少挑戰和質疑,一晃眼八年的本科到研究生畢業,盧紹儀回首表示一切皆值得。
盧紹儀的作品常取材於生活,從「澳門故事」、「每日一畫」兩個系列中可略窺一二。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記憶和情感都是她的靈感來源,她常拿着本子出外速寫記錄,以此為原型畫成水墨。她最近被收藏的畫作「欣欣此生意」,畫中有多個人物,在泳池邊愜意休息,她笑言作品背景源自那段時間常常與女兒去游泳,她想記錄其女兒的一顰一笑,畫了很多幅以女兒為原型的作品,最後拼湊而成一幅水墨畫,便成為「欣欣此生意」。她又提到每次作畫都像是試驗,每幅作品背後都要起很多遍稿,「墨和水之間的比例變化、墨化開的程度、上第二遍色前停留的時間等,都會影響畫作的效果」。
嘆近代水墨畫收藏在澳少有
盧紹儀在廣州讀書期間養成了看展的習慣,有時甚至會為了心儀的展覽飛往北京、上海,看的藝術展覽各式各樣,有助她培養美感和創作思維。回到澳門後,澳門的藝術展覽讓她又驚喜又失望。喜的是發現藝術博物館也有很多高水準的國際藝術展覽,「藝術博物館每年都會向故宮借館藏展出,過去還有和大英博物館合辦意大利文藝復興素描展。可惜觀眾不多,要是在廣州,進館排隊一定大排長龍了」。
盧紹儀失望澳門的中國畫收藏非常少,特別是近現代的。「由於澳門近幾年很多學者都去國內與台灣學習中國畫歸來,百花齊放,但看到澳門這邊的中國畫基本上還都是傳統的中國畫居多」。她對此深感惋惜。由於歷史原因,許多優秀的藝術家如高劍父、譚華牧、丁衍庸等都曾落戶澳門,卻在澳門很少文獻有記載,非常可惜。盧紹儀希望澳門的藝術館能增加一些「當代」的中國畫收藏,填補上這片空白,讓下一代欣賞這些瑰寶;同時亦是對澳門中國畫傳承、乃至澳門僅存不多的中國畫家的有力支持。她亦同時慨嘆水墨畫在內地是中流砥柱,很多學生學習,在澳門卻較不為人熟識,希望水墨能在澳更備受重視。
盧紹儀也認為,澳門其實很適合發展藝術產業,其本身是國際旅遊城市,稅率低,估計有一批穩定的藝術收藏家客源,需要有更大的藝術品保管庫和引進人才,才能讓澳門的藝術品買賣市場發展得更快更成熟。「在內地的藝術管理很成熟了,有很多優秀的藝評人、策展人、藝術基金管理人等」。她認為澳門現時各方面的條件也足夠,只是需要人為去推動而已。
冀藝媒可作更多創意嘗試
《瘋》刊至今已發行至第60期,以澳門的藝文環境來說也不容易。被問到對澳門的藝術刊物和媒體發展前景的看法,盧紹儀認為在這年代還有紙媒是相當難得,但畢竟現在的年青人手機不離手,在網上推廣還是比較容易,長遠來說還是要考慮提升資訊實時性和與觀眾的互動性,也可作一些更有創意的嘗試。她解釋因為自己長期在內地發展,比較熟悉內地的藝術媒體,認為內地的藝術媒體比澳門走得更前,「以內地手機應用程式藝術頭條為例,藝術家可以自己登記一個ID,在網上和大家發佈自己的最新作品,起到推廣作用」。她認為,類似的平台為藝術家帶來時效性更強的、自我推廣的機會,作為澳門的新晉藝術家,盧紹儀認為藝術刊物和媒體對藝術家的宣傳作用不可小覷,她期望《瘋》刊在未來能辦得更好,為推動澳門藝術生態起到積極怍用,協助澳門構建更有活力的藝術環境。
未來先專注創作
2021年剛研究生畢業,盧紹儀的藝術職業生涯才剛揭開第一章。「研究生畢業只是一個開始,我還需要不斷地思考和嘗試,尋找自己的藝術語言」。她解釋在過去的2022年,她剛回來澳門,參加了很多推廣水墨畫的活動、也開了畫展,在接下來的一年她想沉澱一下自己,專注創作,以作品直抒胸臆。
發佈者:鄭 雁之,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fantasiamacau.com/2023/01/30/%e7%9b%bc%e6%b0%b4%e5%a2%a8%e8%83%bd%e5%9c%a8%e6%be%b3%e5%8f%97%e9%87%8d%e8%a6%96%e2%94%80%e2%94%80%e5%b0%88%e8%a8%aa%e6%b0%b4%e5%a2%a8%e7%95%ab%e5%ae%b6%e7%9b%a7%e7%b4%b9%e5%8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