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樂文化的傳承及培養——專訪中國打擊樂協會李暢、蕭仁信

中樂文化的傳承及培養——專訪中國打擊樂協會李暢、蕭仁信
蕭仁信

四月底,由澳門中國打擊樂協會主辦的第三屆澳門打擊樂藝術節《律動 MACAU》順利舉行。是次活動中,澳門中國打擊樂協會理事長李暢、監事長蕭仁信接受了採訪,分享了成團以來的感想及他們的對音樂及社會的見解,並透露未來協會將持續精心策劃, 將藝術節打造成有一定影響力的澳門品牌活動。

成果喜出望外

李暢老師一坐下,第一句話便總結了舉辦活動的心情:是疲憊,也是感到值得。“二○一五年與一眾中樂老師朋友共同成立協會時,大家的目的都是一致的,希望在澳門推廣中國打擊樂和中國文化。”蕭仁信師從時任澳門中樂團打擊樂首席莊傑派老師學藝。他步入社會後,依然熱愛中國打擊樂,不遺餘力推廣這項藝術。

中樂文化的傳承及培養——專訪中國打擊樂協會李暢、蕭仁信
李暢

蕭仁信表示,協會的成員除了莊傑派、李暢等專業人士外,其他主要是業餘愛好者和學生。“前陣子去聽香港某樂團演出,走出音樂廳後,聽到一些年輕人在談論樂團的瑕疵。連專業樂團的實力都有提升空間,更何況是我們呢!”蕭仁信感慨地說,協會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尤其在疫情期間,仍然成功如期舉辦了一些較大型的活動。

李暢老師對於協會裡年輕學生的成果感到非常欣喜。“承傳文化不能少了年輕人的努力奮鬥。澳門是一個中西文化交融的地方。過去,協會的學生以中學生為主,如今已有至少三位踏上了專業道路,其中一位甚至成為了我的同事。對我們來說是最大的驚喜,因為我們有了傳承人。”

文化沙漠?

李暢認為,藝術是一種“軟”的力量,具有地方特色的思維和文化,是精神上的資産。“因此,社會對藝術的需求是必須的,但也很難觀察它的成效。大部分地區藝術的主要推動者都是國家政府,協會也是其中的受益者。”李暢指出,雖然如今有不少內地樂團正在轉型成公司,開拓市場,藝術創作是很難直接獲得金錢回報,轉型路上面對不少困難。蕭仁信則認為,澳門政府在中樂文化上,確實投入了很大的資源,“從數十年前中樂團剛成立,到我們最近的表演,離不開政府的支持。”

中樂文化的傳承及培養——專訪中國打擊樂協會李暢、蕭仁信

澳門與藝術是否息息相關?李暢認為確實如此,“我曾到不同地區參加樂團表演,經常聽到當地人說他們的城市是文化沙漠,我認為有些言過其實。尤其是澳門,我來到這裡時就感受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繁華氛圍。”李暢指出,澳門有很高比例的藝術愛好者。由於澳門人口相對較少,觀看表演的人數也不多。澳門的娛樂選擇繁多,無疑搶了藝術的風頭,“在五花八門的吸引力之中,讓澳門人將精力和目光全都投放在藝術上,實在不易。”

對於李老師提到的人口問題,蕭仁信表示,人少有時候反而有利於辦事。“例如中學生普及藝術教育計劃,每年所有年級的中學生都有機會接觸中西音樂等不同藝術形式,正是澳門人口較少才能辦到。”儘管觀眾水準再高,蕭仁信認為藝術家的水準,才是決定文化層次的關鍵,也是音樂家需要不懈追求的,最終才能吸引更多,甚至外地的觀眾欣賞本地藝術。

中樂文化的傳承及培養——專訪中國打擊樂協會李暢、蕭仁信

協會與中樂的演變

除了演出技巧外,找到演出與觀眾之間的平衡也至關重要。蕭仁信指出,這並不意味演出應完全符合觀眾的喜好,但培養觀眾的持續支持,非常重要的。“針對最近的演出,我們決定售票而非免費發放,作為一次試驗來看觀眾的反應。”作為一名老師,蕭仁信指出比起他年輕的年代,現在的中學音樂教育進步不少,“有許多學生可能學習西方樂器,也可能對中國打擊樂感到興趣。協會一直以來,都在思考如何透過節目來吸引不同類型的觀眾。”

中樂文化的傳承及培養——專訪中國打擊樂協會李暢、蕭仁信

李暢提到,中國傳統音樂也在持續發展和演變,如中樂團就是按照西方樂團的結構而組成的。“中國打擊樂主要包括鑼、鈸、鼓等節奏樂器,缺少有聲調的樂器,我們經常借助西方打擊樂輔助,打破對中國打擊樂節奏形式單調的刻板印象。如何在保留傳統文化與藝術創新之間取得平衡,在新中式打擊樂中表達中國的美學,這是我們這一代人需要去理解和探索。”

中樂文化的傳承及培養——專訪中國打擊樂協會李暢、蕭仁信

發佈者:William,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fantasiamacau.com/2023/05/31/%e4%b8%ad%e6%a8%82%e6%96%87%e5%8c%96%e7%9a%84%e5%82%b3%e6%89%bf%e5%8f%8a%e5%9f%b9%e9%a4%8a-%e5%b0%88%e8%a8%aa%e4%b8%ad%e5%9c%8b%e6%89%93%e6%93%8a%e6%a8%82%e5%8d%94%e6%9c%83%e6%9d%8e/

(2)
上一篇 2023年5月30日 下午5:29
下一篇 2023年5月31日 上午10:17

相關推薦

發佈留言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