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 受訪者提供
由方舟澳門藝術學會主辦的兩場《五光十色》方舟學會二○二四年會員聯展於日前圓滿結束。第一場於六月二十二日至七月十日在大炮台迴廊舉行,第二場於七月十三日至三十一日在羅神父街遊咖啡舉行。是次展覽亦是方舟澳門藝術學會十周年的慶祝活動,作品皆由二十四位不同背景的本地藝術愛好者創作,包括油畫類、攝影類、電繪以及多媒材創作,藝術作品多元,每件作品無不滲透創作者獨有的個性。
創會會長黃安兒在澳門成長,中學期間開始接觸藝術,成年後再投入藝術領域,愛好油畫、水彩和馬賽克拼貼藝術等,涉獵廣泛。創立方舟澳門藝術學會,是希望透過舉辦各項藝術活動,給予居民一個能學習藝術知識,發揮創意和享受創作樂趣的空間。學會恆常舉辦的活動有《藝術萬花筒》藝術課程加成果展、《藝力匯聚》接力創作及會員成果展等,吸引眾多藝術愛好者及市民參與及入場,迴響不俗。
策展佈展一手包辦
學會創立至今,轉眼已歷十年洗禮,黃安兒形容學會歷經十年蛻變,現已愈發成熟,初衷不變,希望為普羅大眾推廣藝術,為社區種下一朵朵的藝術花蕾。她承認澳門比起港台或是外國,藝術氣氛較為淡薄,因此亦希望學會能擔當起社區藝術教育的角色,推動社會大眾探索藝術。
有見及此,學會每年舉辦學術性的藝術教育活動,如年度活動《藝術萬花筒》,以藝術課程與成果展結合,請來專業藝術家擔任課程導師及展覽策展人,從頭到尾指導學員課程學習、策展、佈展乃至展覽活動流程,全由學員一手包辦,理論與實踐並重。過往曾經舉辦多個主題,如水彩畫、當代藝術及攝影等。
黃安兒表示,學員能親自策展及參展,甚為難得,除了提升其滿足感之餘,成功的公開展覽經驗也有助推動繼續在該領域深耕。過去有攝影藝術課程完結後,學員由衷表示自己之前對攝影一竅不通,直到參加這個課程,才有機會系統性地學習攝影知識,可見活動確實引領了很多由零開始的大眾走上藝術探索之路,這也是學會所樂見。
藝術突破常規空間界限
藝術進入社區正是當前的發展趨勢,現任會長陳詠璇表示,“現時有很多展覽已不在畫廊展出,而是延伸到公共區域、戶外空間等非恆常的展覽空間,政府和一些社團機構也一直在推動這件事情。”譬如去年澳門的國際文化藝術盛會《藝文薈澳》就開創“全城美術館,處處藝術園”的展現模式,在澳門多個文化景點和生活社區展出多件公共藝術作品,反映政府希望把藝術從室內延伸到室外,乃至全城,讓市民及遊客參與其中。
方舟澳門藝術學會近年也在積極發掘更多非常規的展覽場地,所幸獲得本地咖啡廳支持,免費於店內展出會員作品。陳詠璇表示,這對學會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支持,讓新創作人更勇於嘗試。“對於很多新的創作人,他們可能會覺得畫廊的門檻很高,需要準備的事宜很多,在咖啡廳舉行展覽無疑降低了展出門檻,帶給學員更多展示機會。”咖啡廳和展覽廳的受眾當然不一樣,在社區展出也不乏知音人。
例如曾經有一位日常較少與陳詠璇聯絡的朋友,仔細欣賞廳內的畫作後才發現了她的名字,特意告知表示祝賀,對她本人亦是甚大的鼓舞。陳詠璇認為同一幅作品,觀眾的共鳴也不同,這種共鳴或緣於個人經歷,或生活感受,在不同地方展出,能遇到的有緣人也不同,這也是普及社區藝術的重要原因。畢竟藝術本來是雅俗共賞,無論市井流氓抑或知識分子,都可有自己對藝術的獨特見解和感受。
十年蛻變,進取求新
疫情前,澳門經歷了“黃金十年”,經濟快速起飛。陳詠璇認為近年社會的藝術氛圍是比以前濃厚,例如政府更願意去推動藝術、組織更多活動,酒店也引入很多名家的藝術品陳列,甚至有自己的畫廊,學會展覽入場人數的增長,也是其中一個有力證明。與十年前相比,現在推廣藝術文化無疑更容易。
陳詠璇作為新任會長,被問及對學會未來有何期許時,笑言有賴前十年的堅實基礎,未來她可以把學會的發展重心放在“創新”上。“希望在未來舉辦更多不同形式的活動,例如分享會、講座和工作坊等。我覺得澳門的藝術團體之間的交流還是不足,很希望在未來有更多與本地及外地的藝術團體交流合作,甚至在外地畫廊聯展或跨界合作。”她認為澳門的藝術家需要更多和外地藝術家切磋交流的機會,得到更多啟發,才有更多的機會和更大的舞台。
發佈者:鄭 雁之,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fantasiamacau.com/2024/08/26/%e6%96%b9%e8%88%9f%e5%ad%b8%e6%9c%83%e6%8e%a8%e5%8b%95%e7%a4%be%e5%8d%80%e8%97%9d%e8%a1%93%e6%95%99%e8%82%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