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訪/圖:Eva
受訪者簡介
林毓海,澳門本土麵塑藝術家及著名專業點心師傅。早年入行,當過賣點心童工及點心學徒,具豐富點心製作經驗。在七十年代參觀「滿漢全席」的製作中看見利用麵粉及蔬果雕刻塑造出來的龍鳳圖案、八仙人物,領悟麵塑蘊含了許多學問。並開始自學製作麵塑公仔,至今研究逾數十年,並開班教授兒童,致力將工藝傳承下去。
麵塑,是中國千年文化的民間手藝,這門手藝更於2008年被中國國務院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澳門,也有一位麵塑師傅正在默默傳承着這門手藝。他,便是林毓海師傅。初見林師傅,還以為他是武術師傅,瘦削的身驅,卻有着筆直端莊、正氣澟然的姿態,除了麵塑的創作,他也是一位著名的點心師傅。
有心不怕遲 自學製麵塑公仔
也許很多小孩在童年時代都在街頭上看過麵塑公仔,林師傅也一樣,小時侯也在新馬路噴水池一帶見過麵塑公仔,當時的他,已入行做點心學徒好幾年。但真正開始接觸麵塑公仔的製作,是在他30多歲的時侯。「以前培正學校後面有間寶成酒樓,當時在那裡做過一次滿漢全席,有福祿壽、魚躍龍門等公仔,覺得如果做點心師傅也能夠做出這些公仔,真的不簡單。於是就吸引了自己開始去摸索。」
林師傅坦言,第一次做公仔主要做時果類,如白醋餃、甘筍酥、蝶蝶餃等,因為點心與公仔很有關係。後來開始練習做壽星公,因為擺壽宴時,如果客人看到這些裝飾會很高興,故懂得做壽星公的點心師傅相對會吃香。「再之後,就開始試做神話人物,一開始做的都是失敗作,過不了自己那一關。當時是1988年,沒有現在資訊那麼發達,要參考的話,也只能在星光書店買些神話人物或麵塑公仔的書回來自學,研究如何做鼻,做眼做得更神似,」
要進步 就要學會取捨
未退休前的林師傅在酒店工作,有時也會在內地接生,生活十分忙碌,很多時侯都是放工回家才有時間練習,有時練1,2個小時就會累,有時也很視乎心情去練習,如果真要做到平心靜氣,專心練習的話,就要放棄很多娛樂。慢慢地,透過不斷練習做壽星公、仙女、豬八戒等神話人物,林師傅做麵塑公仔也做得越來越純熟。
現時,林師傅已退休約5,6年,較為清閒的生活讓他有更多時間去鑽研和練習,加上有更多途徑去參考圖案,反而讓他的技藝進步得很快。
自行研發麵粉配方
「麵塑公仔最重要是頭部和臉部表情,因為那是關乎整個公仔的神緒。因此,麵粉的質量很重要,粉調得不好,公仔做出來會爆,好的麵粉做出來的公仔臉部就會好『靚仔』。」林師傅憶述,當初練習時侯,就是掌握不到麵粉的質量,才令公仔做出來不夠堅挺,後來才研究到,蒸完之後的麵粉不能夠即刻用,要過一段時間才能用,且麵粉不能夠放在潮濕的環境,這些經驗,都是靠自己慢慢發掘出來。故此,他亦研製了一個專門製作麵塑公仔的麵粉配方,以這些麵粉製作的麵塑公仔,在乾了之後不會爆裂。
做麵塑公仔時,會先將麵粉搓入顏色,再用手捏出不同的形狀和弧度;一般會先做公仔的頭部和神情,其次做身體,身體會以鐵線和報紙紮出一個「籠」(身體的模)支撐,也有些麵塑公仔全是由麵粉組成。簡單的公仔一般幾小時便能完成;如果是神話人物等公仔,因為要等麵粉乾,整體需要約2-3天的時間。
林師傅最擅長做的公仔是龍:「因為龍在中國文化裡代表吉祥,亦因為很多地方都能夠參考龍的模樣,相對易於創作。」要看師傅的火喉,就可以看他製作的鼻和口是否夠生動,因為龍並無實體,故所有部位,如鹿角、鷹爪、龍頭等都可以是千變萬化的。另外,林師傅也喜歡製作動物、植物,以及澳門獨有的人物故事,如舞醉龍,土風舞等人物;2017年,他曾舉辦過一個麵塑展覽,曾做過十八羅漢。
開班授教 保育麵塑文化
除了創作,林師傅亦希望為麵塑製作的文化保育出一份力。自2011起,他開始在工聯中心開班教授麵塑製作,學生約為7至13歲。他坦述:「這些小孩看見自己製作的蘋果、燈、小白兔都很開心,教的時侯自己也很有滿足感。透過開班,希望可以讓他們了解和學習這門珍貴的手工藝,培養他們製作麵塑公仔的興趣;當他們有了基礎,日後都可以買書自己進修。」一個課程共12堂,一般一個月完成。
林師傅指出,澳門的麵塑師傅不多,很少機會能夠找到同行人交流。因此,他每年也會到在廣州的民間藝術節去觀摩,亦會與一些來自北方的麵塑師傅交流。近期,林師傅亦於瘋堂十號展出了他的作品,展覽日期直至十一月三十日。他希望未來繼續創作更多不同款式的麵塑公仔,舉辦更多的展覽。
發佈者:Eva,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fantasiamacau.com/2019/09/04/%e7%82%ba%e9%ba%b5%e5%a1%91%e5%85%ac%e4%bb%94%e6%b3%a8%e5%85%a5%e7%94%9f%e5%91%bd-%e5%b0%88%e8%a8%aa%e6%9c%ac%e5%9c%b0%e9%ba%b5%e5%a1%91%e5%b8%ab%e5%82%85%e6%9e%97%e6%af%93%e6%b5%b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