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藝,不只是「書上的創作」——專訪本地藝術家梁飛燕

書藝,不只是「書上的創作」——專訪本地藝術家梁飛燕

梁飛燕

 

談起書藝,你會想起甚麼?是傳統的書法藝術?是近年流行的Zine (小誌)?還是在書本上進行創作的藝術品?修讀書藝碩士的梁飛燕坦言,Zine可說是其中一種藝術呈現的形成,而書藝(Book Art) 並不僅限於以書為創作的物件。那麼書藝,到底是甚麼?而所謂的書,又是甚麼?

 

書是甚麼

「很多人一講起書,就會想起一本本揭的書。」梁飛燕坦述,書還包涵很多東西,讀碩士時最常討論的是:『書是甚麼』,而不只是將書作為一件Object(物件)去討論。「不同地區的文化差異會影響到大家對書及書藝的認知,例如在英國的文化中,他們對書的認知並不只是一本本的書,而是有更多的象徵意義;例如聖經這本『書』還包涵了宗教和權力等東西。其實書的形式有很多種,古代的中國是以竹簡與木牘記錄,日本的「書」也有其自身的特色,只是現代的科技發展了,而大家為了方便生產、傳播或攜帶等種種便利的原因,同化到好像全世界的書都一樣。所以,對書的認知,與本身當地的文化有有很大的關係,例如你可能會在日本看過一張好長的紙,在中國或日本人的角度可能不會覺得這是書,但西方人會覺得這也是書的其中一種。」

書藝,不只是「書上的創作」——專訪本地藝術家梁飛燕

創作作品

 

文化差異書藝認知大不同

相比起西方國家,很少觀眾會以書藝的角度去討論梁飛燕的作品。「在京都展覽時,當觀眾看到版畫或報紙,他們會覺得那是與大眾傳播有關的主題,又如在北京一個關於Coding Language的展覽,他們就會連結了『翻譯』這個主題去討論,大家都會將焦點放在他們所看到的事物上。」她發現,除非自己在主導小誌或繪本的工作坊,才有人會連結自己修讀書藝的背景,他們會覺得因為你讀書藝,所以會帶領這樣的工作坊,但其實她在倫敦整個學習過程中,都不會特別講起小誌或繪本。曾經有人找她洽談合作項目時,誤以為書藝就是小誌等尷尬情況出現,因此,就她本身專業希望強調的,就是這種對書藝認知的落差。

 

「自己的創作可能好少出現『書』這個物件,但內容上其實很多都可以與書藝有關連,例如閱讀、語言、翻譯,又或者純粹與結構去探討書藝。」反而在英國,無論梁飛燕的作品怎樣,大家都會覺得與「書」很有關係。例如之前在倫敦創造了一個以版畫為元素的裝置,可能澳門人會覺得你是從事單純的美術創作,但在倫敦,觀眾會好容易將作品連結去自己的背景--因為你讀書藝,所以你有這樣的創作。她憶述,因為讀碩士的同學均來自不同的背景,有音樂、舞蹈、農科、機械等,當大家討論甚麼是書,討論的範圍就會好廣闊,大家對書的認知及觀點上會碰撞出很多火花。

書藝,不只是「書上的創作」——專訪本地藝術家梁飛燕

創作作品

 

書藝的起源

「書藝創作的歷史並不長,這一科目的存在與傳統媒介受到新技術衝擊不無關係,很多大學都將書藝列入視覺藝術之中,而倫敦藝術大學是歐洲第一間將書藝獨立抽出來作為一門碩士課程的學院。」

 

創作手法及源頭的轉變

梁飛燕在大學時期主修文學,其後跟隨藝術家王寶幀先生學習版畫,所以她在修讀書藝之前,主要從事版畫創作,而創作源頭與文字很有關係。「以前大多因為看了一本書,觸發我創作一個作品;而現在,很多時侯的作品觸發點來源於周遭環境,例如之前在北京的展覽,是在北京生活了一個多月後,連繫當地環境創作的一個社區藝術品。」她更坦言,修讀書藝之後,創作的範圍、手法擴闊了:「版畫有很強烈的符號語言,有很多技術上的東西需要考慮,而書藝的自由度相對大很多。」

書藝,不只是「書上的創作」——專訪本地藝術家梁飛燕

作品_Because I had no language_

 

與觀眾溝通帶出作品的訊息

「當我將作品給他們看,他們就會覺得這是當代藝術,但其實書作為當代藝術的其中一種方式,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形式呈現。簡單舉例,用舊書去做雕塑作品,或用書去做大型裝置,但究竟這藝術品是書藝還是裝置藝術呢?其實都只是一種學院式的標籤,書藝可以獨立出來成為一門學科,也可以歸納為美術範疇的課程之一,在澳門,是否需要專門要標籤某些作品就是書藝呢?」透過與觀眾溝通,「甚麼是書?」才是書藝這門學科的問題,書藝所涉及的可以是次序、控制及語言等話題,書並不是單純以一本本的形式作為討論,不然會很容易跳回到固有的框架裡。「近年多了很多從事美術或概念藝術(Conceptual Art)的年青藝術家,他們所創作的作品亦開拓了觀眾的眼界,觀眾的接受程度因而提高了。」

 

藝術家創作的印刷技術輔助

梁飛燕認為在澳門從事創作的困難並不在於修讀哪一科,而是技術設備與空間上是否有輔助。「之前要做作品,需要找印刷公司,但因為澳門沒有一間專為藝術家服務的印刷機構,而藝術家做印刷需要很多測試的過程,需要與技術員溝通,澳門的印刷公司選擇不多,不會願意來回的工作模式,亦不會打破他們的習慣,在這種工作模式下只能自己去平衡,在有限的條件下做到想要的效果。」在香港有些小型印刷店比較偏向製作小誌,暫時未找到可以協助做美術的印刷商;在台灣或日本可以找到這些印刷商,運輸成本卻是不菲。

書藝,不只是「書上的創作」——專訪本地藝術家梁飛燕

一加一·澳門與海外藝術家互派交流聯展

 

創作與展示空間大小對作品的影響

至於空間問題,她憶述:「曾經有觀眾反映過,希望我的作品可以更大型,但問題是,因為創作及展示的地方都需要空間,在澳門,最大的展示空間就是藝術博物館,但那裡其實很少展示當代澳門藝術家的作品。為何澳門藝術家的作品都比較小,是因為大家都了解到展示空間不足,自然不會將作品放大,亦因為創作空間就是自己的工作室,空間亦相對少。」

書藝,不只是「書上的創作」——專訪本地藝術家梁飛燕

《語言的實相》展覽海報 

 

未來動向

問及梁飛燕未來的動向,她表示在2020年將會與北京的藝術家共同創作一個以澳門為背景,與版畫相關的作品。

發佈者:Afra,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fantasiamacau.com/2019/12/24/%e6%9b%b8%e8%97%9d%ef%bc%8c%e4%b8%8d%e5%8f%aa%e6%98%af%e3%80%8c%e6%9b%b8%e4%b8%8a%e7%9a%84%e5%89%b5%e4%bd%9c%e3%80%8d-%e5%b0%88%e8%a8%aa%e6%9c%ac%e5%9c%b0%e8%97%9d%e8%a1%93%e5%ae%b6/

(0)
上一篇 2019年12月24日 下午10:04
下一篇 2019年12月24日 下午11:04

相關推薦

發佈留言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