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健華先生
自幼學習小提琴,為澳門室樂團(現澳門樂團)第一批成員並在13年舞台演出後,全職投入該團的行政工作和政府藝術教育推廣工作, 先後任職於文化局文化活動廳及演藝學院。1996年與幾位志同道合者到學校推廣音樂,創立澳門青年交響樂團並擔任協會理事長,經常帶 領樂團前往世界不同地方演出;致力協助本澳中小學建立學生管弦樂團,擔任導師及指揮;同時為基督教宣道堂港澳區教會恩慈詩班成員及 指揮、澳門兒童合唱團的創辦人之一及理事長;現任中國文學藝術聯合會全國委員。
2010 年歐洲巡演 – 柏林音樂廳 Young Euro Classic Festival; 指揮:查偉革
播下青年交響樂團的種子
青年交響樂團(下稱 “青交“)於 1997 年成立,團員全部由本地的青少年組成。青交的理事長許健華先生(下稱 “許生“)憶述,最初成立青交、 萌生對音樂教育的念頭,是因為在 82、83 年代表澳門參加香港音樂事務統籌處組織的國際青年音樂營。後來在 95 年,因為澳葡政府將當時的 澳門室內樂團由半職業發展成全職樂團,許生便在全職演奏員或留任文化局文化活動廳繼續行政工作之間,選擇了後者;退出樂團的舞台後,許 生與汪加先生便仿效香港的經驗,開始到培正中學和嘉諾撒聖心中文部組織學生小提琴班,經過兩年培養了一批學生,同時邀請當時由內地「援澳」 而任職澳門演藝學院的原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周游老師教大提琴,形成了一個弦樂的基本陣容。
1996 年樂團在社會上初試啼聲,之後許生對組織青年管弦樂團更有信心,於是便找到當時在培道中學教管樂團的時任警察樂隊指揮梁健行 先生商量一起合作,正好當時以梁健行先生為首的幾位本地管樂老師也在醞釀成立澳門管樂協會,大家一拍即合,青交便是由許健華、汪加及梁 健行三人發起而創立。當時亦得到培正中學的支持,讓青交能夠逢星期六日在培正中學排練,大件樂器都是由培正借出。
2014 年意大利巡演 -Misica Riva Festival;指揮:德家明 ( 德國 , Stanley Dodds)
良師益友的協助
許生還邀請了以梁建楓、馮啟文、李少霖等為首的一班朋友來澳幫忙訓練青交的學生。這些不可多得的朋友,大多正是當時因林樂培先生而 成為澳門室樂團多年的客席樂手,與許生又是香港音樂營的同伴。「他們都是香港以至當時華人優秀的音樂家,而當時由室樂團退下來的巴西籍 指揮家查偉革亦擔任了青交的名譽指揮,並指揮重要的音樂會及海外巡演等。」
原來,在今天從青交平台走出一大批以巴黎國際比賽冠軍指揮廖國敏為首超過 70 人的團員成為具職業演奏水平的本地人才,背後離不開這些來自香港、廣州甚至台灣的音樂家老師悉心栽培,「因為,澳門實在沒有老師人才。」當然,現在除了香港的導師以外,還有海外深造回澳的好 幾位資深團員,也加入到導師的行列。正是這樣,青交的團員才進步得這麼快。
許生指出,當時的青交,錢又無,樂器又無,場地又無,但多虧社會各界有心人的幫助,青交才得以發展起來,前後三任榮譽會長何厚鏵、吳榮恪、 廖澤雲,以及黃義滿、梁官漢、孫家雄等與我們風雨同路,這些都值得我們去感恩。「其實在後來,特別是在我離開公職全力發展青交時,還有 那些不願意露面但在背後給予我和青交寶貴支持的朋友,我心存感激。」
2017年澳洲巡演(悉尼市政廳) 指揮:廖國敏
協助建立中學管弦樂團
目前,澳門僅有嘉諾撒聖心英文中學和浸信中學擁有常設的管弦樂團,都是由許生協助建立的,而首間及最長歷史的中學管弦樂團,其實是 培正中學。「澳門以前只有管樂團,在青交成立的同期,培正學校亦邀請我協助建立管弦樂團,並擔任樂團的訓練導師之一;在中學成立管弦樂 團其實好難得,事實上培正中學管弦樂團成立之後的十年,都未有出現第二間學校有管弦樂團;而擁有管樂團的學校,現時已有 22 間。後來培 正將已經合成的管弦樂團又分開了,個人覺得好可惜,可能是因為(運)行了十幾年,沒甚麼競爭吧。」但許生認為,這不是一個健康現象。
「可能有人認為管弦樂不重要,但其實管弦樂才重要,你看,世界上所謂國際城市在文化方面的標誌,就是看是否有歌劇、芭蕾舞和交響樂, 這三個要素是演藝文化的最高層次。看看澳門過去三十多年的國際音樂節,(節目)大部份都是管弦樂團,管弦樂團其實是最難搞的,難在樂器眾多, 訓練也是獨特的,是弦和管,加上敲擊樂的長期訓練才做到,不經過長期訓練,都難以進入職業的交響樂團。凡是學音樂、懂音樂的人,都知道的。」 事實上,世界各大城市的著名大中小學,學生管弦樂團都是學校最重要的文化品牌。
2019年北京·葡國巡演科英布拉藝術節在淚水莊園的音樂會
教師與資金因素的影響
為何澳門中學的管弦樂團沒有管樂團那麼普及,教師和資金是其中的因素。無論是以前或現在,澳門在這方面的人才本來不多。因為需要有 人懂得教,懂得告訴你哪裡有問題,怎樣提升技巧。而管弦樂團的運營成本與芭蕾舞一樣,是比其他的都要高。「舉例說,去年 2019 香港政府對 香港管弦樂團的資助是八千五百萬(不包括海外巡演,全年開支一億五千萬),而香港中樂團可能在國際上更受歡迎,但也只有約七千萬的資助(包 括海外巡演,全年開支九千萬)。說明性質不同是不能完全比較的,但管弦樂的成本就如芭蕾舞和中國舞,不能同日而語。而在澳門,社團的資 助標準卻是一樣的,這是與別不同。比方說,一架勞斯萊斯和一架 Toyota,都是車,但價值不同,例如弦樂與管樂的掌握,有人學管樂,兩年 就可以在管樂團演奏,拉小提琴的,以前我那個年代,需要十幾年才有資格成為團員,所以弦樂在某程度上,需要的培訓時間多很多,培訓的難 度也大很多。很多學校說想做(管弦樂團),但想做就要知道這個付出。」
教育工作者及教育制度的影響
除了資源問題,許生認為,音樂不受重視的原因可從兩方面看,其一是政府與教育工作者,包括校長及老師,對音樂藝術的認識不足夠,其 二是教育制度。「不要說歐美,就算是與鄰近地區如香港、新加坡或國內,澳門的藝術教育政策都追不上,例如國家教育部的政策一早已經將音 樂藝術定為主科,屬『德智體群美』之中『美』的教育,但在澳門,音樂離主科的地位還有很遠。」
許生坦述,教青局只用一個制度,沒有在藝術價值上作出考量,其實是阻礙本地音樂的發展。「一些學校會將音樂與餘睱活動放在一起,學 生從十幾二十項活動中選擇,比我都會選擇足球、籃球等動態的活動,怎會選擇練琴呢?其他國家將音樂定為必修科,是一種政策,用政策去規 範學生的課程,有利於藝術教育和發展,政策亦是教育部門對藝術教育的理解,你將藝術教育理解成為餘睱活動,那就不對了。」他續說:「澳門 的學校總是熱衷於參加比賽,但現在中國教育部已闡明,除了藝術,其他比賽不可成為入大學加分的項目。1」他認為,澳門有十五年免學費制度, 家長其實可以用這筆錢去培養子女的藝術修養;在德國,甚至是家長出一半,政府出一半(學音樂的學費)2。「澳門很多學校都會說:藝術教育 很重要,但都只是『得把口』,不會貫徹行動,但某程度上,我也明白學校的苦處,可能也要顧及家長,總括來說,這是為什麼管弦樂團在學校, 在澳門難以發展的原因,即使到了現在,依然有非常大的空間。」
2019年青交百人樂團為澳門作曲家林品晶根據美術家陸曦同名作品《鏡海歸凡圖交響詩》世界首演(中國銀行贊助,美獅美高梅酒店演奏廳)
藝術教育 是培養人的工作
2010 年底,以梁健行、梁沛龍先生帶領的管樂協會覺得需要獨立發展,便搬離華隆,此後,青交中的管樂學生便要我們從頭開始培養。不過, 許生卻認為這是好事。「這樣發展的話,可以將音樂藝術普及面擴大,讓更多學生受惠;從 2011 年開始到目前為止,青交已經訓練了好幾批優秀的、 甚至是從零開始的管樂學生了,有個別的還剛考進歐洲著名的老牌音樂學院。現在青交有自己的管樂團,而本人也樂見管樂協會有了自己的地方 後,也有不錯的發展,成為本地管樂普及工作的領軍人物。」
不知不覺,青交已經踏入第 23 年,許生慨嘆:「社會多了很多人學音樂,青交是其中推動者之一。青交過去好幾批學生已經成家立室,現在 樂團中也有他們的兒女。不少學生透過青交的訓練而選擇到音樂學院修讀音樂專業,而且每件樂器的專業都有,在全世界出名的音樂學院,都有『澳 門』這個名字。」他續說,藝術教育,能夠帶動人的情操和思想,為何每年要出去?有句話廖澤雲先生說得很好:『企得高,望得遠,讀萬卷書不 如行萬里路。』讓澳門人的心胸更闊,有更高更廣闊的視野,必需走出去!藝術教育,是培養人的工作。」
樂韻傳萬家大型音樂會
為藝術土壤施肥 培育本地人材
「我們只不過是在社會中的其中一個縮影,能做到的非常有限,只能夠盡力去做,讓更多人重視藝術教育。我希望有更多人一起做這件事, 當社會重視了、有政策、家長協助的時侯,整個社會的藝術文化氛圍就不一樣了。我非常同意多年前香港文化藝術白皮書的其中一段說話『當文 化普及,藝術教育做得好,必然會提升社會人文質素』,在亞洲,東京、新加坡、香港、上海,或者是歐洲的倫敦、維也納、柏林等,這些地方 能夠成為國際城市的因素之一,是因為這些地方的文化藝術、音樂藝術等水準都非常高,也是白皮書所講的藝術教育的普及,就是社會人文質素 提升的重要因素。」
許生指出,藝術教育的普及,正正是為澳門的藝術文化培育土壤。「在澳門,即使賭場發展得再好,那人的質素呢?當有一天無人再來賭 錢,這個城市到底又是一個甚麼樣的城市?我不斷呼籲政府,有錢的時侯,多些投入建設文化藝術,多點投資在這個領域上。」2005年,許生仍 在文化局工作,欲申請以公務員身分到青交作為慈善工作3,但奈可文化局以「沒有先例」為由拒絕了,他便毅然離開了文化局,亦因此在「停 薪留職」十年後最終放棄了政府『實位公務員』,也即是放棄了自己本來有的的所有在政府的公務員福利。「當時個個都話我傻,但放棄在澳門 政府的優厚工作去全職發展青交,是因為那時侯這個領域還是一張白紙,現在我已經在這張紙寫了一些東西上去,其實就等於在澳門這片土壤上 施肥,在培養土壤,而這群年青人就是在這片土壤上成長,他們才是實實在在的本土文化;並不是用錢買回來的,如果我自己不能造車,但我有 很多錢,買部Benz回來,Benz就是我出產的?No,Benz本來就是別人的產品。現在我希望做的事,是培育這些苗子、這些種子,出來的成 果,是真正屬於澳門土壤裡出來的文化。」
國際名家Boris Kuschnir小提琴大師班
約五、六年前,澳門政府施政報告提出:澳門樂團及澳門中樂團是澳門文化的旗艦。許生對此坦言:「某程度上,我不認同,我贊同澳門要 成為一個國際城市,的確是需要有高質素的交響樂團,而澳門自己本身沒有這個人才條件,需要從外面引入,但這些是否就叫做澳門本土文化 呢?我們可以認真想想。之前在歐洲巡演,與外國人交流時有一個好深刻的印象,當時外國人問起澳門在哪裡?他說:咦,這不是賭城嗎?原來 你們也有交響樂?他很驚訝。是的,這才是文化的價值所在,澳門的賭其實不值得去炫燿。這也是為什麼中央政府為澳門的定位,是會展娛樂及 悠閒度假中心,是因為中央都希望澳門有多元化發展,多元化之中的文化領域很重要,是文化打造,而只要有文化的人才,才可以做到多元化, 沒有這些人才,何來多元化?澳門這個時侯需要引入高水準人材,但亦需要本地人。完全光靠引入外地專才,你就會好被動,別人一走你就塌下了。但若你有本地人材,無論這個世界如何發展,都有本地人在此支撐,都不會輕易說走。」
他強調,青交有現時的發展,是有多因素組成的,社會各界和政府特別是澳門基金會的支持是重要的。而最值得開心和自豪的,是青交能夠 以澳門人的身份到國際舞台。「在國際舞台上讓人看到澳門人的文化藝術,比起你用口講澳門的文化如何好,更有力得多;而且讓人看到我們演 奏的是西方音樂,是國際共通語言,這就是青交的價值所在。我希望青交不單是一個音樂社團,不只是排練;我不斷講,為什麼要做培訓,因為 培訓非常重要,你來這裡上課、訓練,我就將你一步步提升至更高的層次,而這些培訓的結果不是立竿見影,是長遠的,所謂『十年樹木,百年 樹人』,這就是我們青交的願景,也是作為推廣藝術教育的願景,藝術教育是一個普世價值,整個社會的發展趨勢,就是需要這種教育。」
以廖國敏為代表的一批青交專業演奏者
發佈者:Eva,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fantasiamacau.com/2020/02/29/%e7%82%ba%e6%be%b3%e9%96%80%e4%ba%a4%e9%9f%bf%e6%a8%82%e5%9f%b9%e8%82%b2%e7%99%bc%e5%b1%95%e5%9c%9f%e5%a3%a4-%e5%b0%88%e8%a8%aa%e9%9d%92%e5%b9%b4%e4%ba%a4%e9%9f%bf%e6%a8%82%e5%9c%98/